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如何移動地球?從而避開小行星毀滅性碰撞

我們如何移動地球?從而避開小行星毀滅性碰撞


50億年之後,太陽將耗盡燃料並膨脹,很可能會吞噬地球。更直接的威脅是全球氣候轉暖帶來的大災難,將地球偏移至一個更寬的運行軌道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案,並且從理論上講是可以實現的。

  50億年之後,太陽將耗盡燃料並膨脹,很可能會吞噬地球。更直接的威脅是全球氣候轉暖帶來的大災難,將地球偏移至一個更寬的運行軌道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案,並且從理論上講是可以實現的。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試圖利用巨大的推進器改變地球軌道,從而遠離不斷膨脹的太陽,避免與木星發生碰撞。

  這一情景或許會真實上演,50億年之後,太陽將耗盡燃料並膨脹,很可能會吞噬地球。更直接的威脅是全球氣候轉暖帶來的大災難,將地球偏移至一個更寬的運行軌道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案,並且從理論上講是可以實現的。


SpaceX公司「獵鷹重型火箭」是迄今最先進的運載火箭,我們需要滿負載發射「獵鷹重型火箭」3萬億億次,才能實現地球軌道變化。

  SpaceX公司「獵鷹重型火箭」是迄今最先進的運載火箭,我們需要滿負載發射「獵鷹重型火箭」3萬億億次,才能實現地球軌道變化。


  但是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以及存在什麼挑戰呢?為了便於討論,讓我們假設一下將地球當前軌道向外側偏離,移至火星軌道位置。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設計將小型天體——小行星,偏離原運行軌道,主要是為了保護地球免遭碰撞。一些方法是對小行星作用推力,但通常這種推力是具有破壞性的,例如:一顆核彈在小行星表面或者附近引爆,或者發射一枚「動能撞擊器」,宇宙飛船充當「動能撞擊器」,與小行星發生高速碰撞。由於它們的破壞性,一旦此類方案啟動實施,地球也將帶來一場災難。


  相反,科學家也提出了一些其他方案,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非常溫和地對小行星作用推力,通常在小行星表面停靠一艘太空拖船,或者一艘航天器盤旋在小行星附近,通過引力或者其它方法產生推力。但這些方案並不適用於地球,因為地球比最大小行星的質量更大。


使用安裝在地球附近的太陽帆,光線也可以直接從太陽反射至地球,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需要一個地球直徑10倍的超級反射盤,才能在10億年時間裡實現地球軌道改變。

  使用安裝在地球附近的太陽帆,光線也可以直接從太陽反射至地球,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需要一個地球直徑10倍的超級反射盤,才能在10億年時間裡實現地球軌道改變。


  電子推進器

  目前我們已具備偏移地球原軌道的能力,每次地球發射一顆太空探測器前往另一顆星球,該探測器都會向地球施加一個相反方向的小等級推力,其類似於槍支射擊的反衝作用。但是這種推力對於偏移地球運行軌道效果甚微。


  SpaceX公司「獵鷹重型火箭」是迄今最先進的運載火箭,我們需要滿負載發射「獵鷹重型火箭」3萬億億次,才能實現地球軌道變化。


  電子推進器是一種更有效的質量加速方法,尤其是採用離子驅動,其工作原理是釋放一股帶電粒子流,推動飛船前行。我們可以沿著地球軌道運行方向發射一個電子推進器。


勘測67P彗星的「羅塞塔號」飛船,在其10年的彗星旅行中,分別於2005年和2007年兩次近距離掠過地球。在此期間,地球引力場對「羅塞塔號」產生加速度,而僅靠推進器是無法實現的。

  勘測67P彗星的「羅塞塔號」飛船,在其10年的彗星旅行中,分別於2005年和2007年兩次近距離掠過地球。在此期間,地球引力場對「羅塞塔號」產生加速度,而僅靠推進器是無法實現的。

  超大型推進器應當位於海平面之上1000公里處,在地球大氣層之外,但仍通過電子束與地球緊緊連接在一起,以傳遞推力。如果一束離子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沿著正確方向發射,我們仍需要向太空「噴射」相當於地球13%質量的離子,才能導致地球87%的質量產生軌道偏移。


  發射激光


  由於光攜帶動量,但沒有質量,我們可以連續地為聚焦光束提供動量,例如激光。其所需的能量可從太陽收集,而不會消耗地球質量。即使是「突破攝星計劃」設想的巨大100GW激光設備,它能夠推動宇宙飛船飛離太陽系,探索鄰近恆星,但也需要3億億年時間持續使用才能改變地球運行軌道。


  使用安裝在地球附近的太陽帆,光線也可以直接從太陽反射至地球,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需要一個地球直徑10倍的超級反射盤,才能在10億年時間裡實現地球軌道改變。

  「星際撞球」


  「星際撞球」是一種非常著名的技術,兩顆軌道運行天體在近距接觸時交換動量,並改變運行速度,這種技術又被稱為「引力彈弓」。這種類型的操縱方法已被星際探測器廣泛採用,例如:勘測67P彗星的「羅塞塔號」飛船,在其10年的彗星旅行中,分別於2005年和2007年兩次近距離掠過地球。在此期間,地球引力場對「羅塞塔號」產生加速度,而僅靠推進器是無法實現的。同時,地球產生一個相反、相等的衝量,儘管地球質量較大,這個等級的衝量沒有必要進行測量。


  但如果我們用比宇宙飛船更大的物體作為「彈弓」呢?小行星當然可以被地球引力重新定向,雖然這種相互作用對地球軌道影響很小,但是這種作用力可以重複無數次,最終能實現一定程度的地球軌道變化。


  太陽系一些區域密集存在著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型天體,其中許多小天體的質量可以使用現有技術進行偏移,但它們仍比地球發射的人造衛星大幾個數量級。


  基於精確軌道設計,很可能利用所謂的「槓桿作用」——當小型天體掠過地球時,受地球引力作用,它們會偏移原運行軌道。同時,如果大量小型天體近距離掠過地球,也會對地球產生軌道推力,但達到該效果需要數百萬顆小天體近距離掠過地球。


  最可行方案


  以上幾種方案中,使用多樣化小行星彈弓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但在未來,如何利用光線才是關鍵因素,如果我們學會建造大型太空結構或者超強激光陣列,它們也可以用於太空探索。


  這些方案理論上是可行的,並且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未來技術層面也是可以實現的。但實際上我們更容易做到的是將地球生態系統移到地球鄰近星球——火星,未來當太陽遭受毀滅災難時,火星仍有可能具備人類宜居條件。畢竟我們已在火星表面著陸數次,並能部署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勘測分析。目前,偏移地球具有諸多技術挑戰,地球人類在火星上殖民化,建立宜居環境的條件尚不成熟,並且存在很大困難。(葉傾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月球深處有什麼?「玉兔二號」找到了答案!
袁隆平「超優千號」三亞測產 畝產達887.9公斤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