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大夏與後秦長達12年的戰爭中,為何赫連勃勃失利的紀錄非常少?

在大夏與後秦長達12年的戰爭中,為何赫連勃勃失利的紀錄非常少?

文|熊崧策

在大夏與後秦長達12年的戰爭中,為何赫連勃勃失利的紀錄非常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直在夾縫中生存的鐵弗終於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柔然、北魏、東晉、後秦等勢力互相牽制,沒法在朔方積極活動的勃勃身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

公元407年,羽翼漸豐的赫連勃勃終於等來了和後秦姚興翻臉的機會。姚興遣使北魏,並獻良馬千匹,希望北魏能釋放此前戰爭中俘虜的後秦大臣。拓跋珪答應了後秦的請求,雙方就此修好。

勃勃借口後秦和自己的世仇修好,謀算叛秦。當時柔然可汗送姚興駿馬8000匹,勃勃在半路上將馬匹劫走,然後糾集自己的部眾三萬人偽裝到高平(在今寧夏固原附近)打獵,襲殺其岳父沒奕於,并吞並其部眾。雖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先拿自己的岳父祭旗,此舉頗遭後世史家唾棄,說他和畜生一樣。

當年六月,勃勃建號「大夏」,改元「龍升」,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並仿照中原漢族王朝的政治體制設置百官。之所以定國號為「夏」,是因為勃勃自認為匈奴是黃帝裔胄、大禹之後。將自己的祖先納入華夏族始祖黃帝的系譜,排除了夷夏之辨對政權合法性的影響,開創了少數民族主動歸宗黃帝的先例,讓大夏政權聽起來比其他割據政權更加正統,勃勃此舉可謂煞費苦心。他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見漢文化水平不低,這可能和他青年時期生活在北方儒學中心長安有關。

在大夏與後秦長達12年的戰爭中,為何赫連勃勃失利的紀錄非常少?

有了國就得有都,眾人勸勃勃建都高平,勃勃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大業草創,眾旅未多,姚興亦一時之雄,關中未可圖也。我要是專守一城,姚興諸城并力攻我,勝敗可知。不如發揮我騎兵的機動優勢,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讓後秦疲於奔命。當年軒轅黃帝還遷居無常二十多年呢。」於是,勃勃用這種游擊戰術抄掠後秦的北方,後秦嶺北諸城白天都不敢開城門,姚興腸子都青了:「悔不用黃兒(姚邕)之言,以至如此!」

剛建國的勃勃求婚於南涼主禿髮傉(nù )檀,傉檀不許。勃勃大怒,率眾兩萬討伐,殺傷南涼一萬餘人,擄二萬七千口,牛羊數十萬頭,奏凱而還。禿髮傉檀咽不下這口氣,準備追擊勃勃,臣下有人說勃勃「天姿雄健,未可輕敵」,有人說勃勃是烏合之眾,現在趕著牛羊往家走,人懷貪念,必然沒有鬥志,應該舉兵追擊。禿髮傉檀下了決心:「吾追計決矣,敢諫者斬!」

勃勃知道傉檀來追,大喜過望。時值天寒地凍,勃勃在陽武穀穀底鑿開冰凌,埋戰車以塞路,另於陽武谷兩側設伏。傉檀大軍進至陽武谷,勃勃勒兵出擊,傉檀手下射中勃勃左臂,這反而激發了勃勃嗜血的狠勁,大敗南涼,追傉檀八十餘里,殺傷南涼軍一萬餘人,大將十餘人。戰後,勃勃把戰死者的頭顱砍下來,堆起來做成「京觀」(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冢),號為「骷髏台」。勃勃殘忍好殺的一面,此時只是初露端倪。

此後,勃勃把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發揮到極致。姚興派大將齊難來攻,他放棄根據地退避三舍讓齊難撲個空,等齊難縱兵大掠的當口,勃勃一個回馬槍忽然殺到,最終齊難全軍覆沒,自己也做了階下囚。姚興率兵親征,勃勃趁姚興眾兵未集,又突然出現在姚興面前,措手不及的姚興遣將出戰,勃勃偽退,秦軍追擊,勃勃伏兵大起,生擒秦將。總之,在大夏與後秦之間長達12年的戰爭中,勃勃失利的紀錄非常少,在他的攻略之下,後秦的領土在逐漸地減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紫石英」號事件:長江上的炮聲終結了炮艦外交
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各色「主義」:不管信奉什麼主義,總比沒有主義好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