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感覺所有人的效率都變低了?

為什麼感覺所有人的效率都變低了?

本文來源:Medium,36氪編譯組出品

原標題:《Why no one is really productive》

為什麼感覺所有人的效率都變低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編者按:如何提高效率是關注度很高的話題,不信你去搜索一下就知道了。但是這是成年人才會關注的事情。比方說,通常你不會讚美一個小孩很有效率,因為他們一般不需要這個東西,這也許是由於時間對他們來說不是稀缺品吧。但有一個東西卻是成人的稀缺品。這個東西就是創造力。常年關注生產力的Aytekin Tank在本文中試圖尋找出大家工作效率低下以及成人後創造力倒掛的原因。

哇噢,多麼有效率的小孩啊。

有人這麼說才怪。

想像一下,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腕上戴著Fitbit、兜里揣著袖珍記事本,手裡拿著咖啡在屋裡轉悠時說:


從早上玩耍到下午的花生黃油果醬三明治,我的一切都排列到相應的象限裡面了。噢老天,我愛死艾森豪威爾矩陣了!

是的,不錯。

小孩對生產效率沒有概念,原因很簡單——這玩意兒不是天生的。生產力是個人為的概念,是隨著數量不斷增長的活動、責任以及日常義務演變而來的。

只要觀察小孩的時間足夠久,我們天生的創造欲就會變得非常明顯。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想去觀察、觸摸和體驗新事物。

發明新遊戲,解決不熟悉的問題,或者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無論是什麼樣的形式,人類天生就有創造力。

把普通小孩「美好的一天」跟普通白領的相比較,很容易就能看出為什麼85%的人都痛恨自己的工作。

小孩:我今天有沒有什麼酷酷的東西可以做一下或者試一下的?

相對於成人:我今天得干多少活?

如果你關注我有一段時間的話,就會知道我喜歡討論生產力的話題。

但我會把生產力叫做我的激情所在嗎?不會,根本不會。時間管理工具,技巧以及策略讓我可以在創造性的事情上多花時間,少花時間在重複性的任務上。

我從小對「做很酷的東西」的熱愛一直未變;所以我才會去學編碼,所以我才創辦了JotForm,所以每個冬天我都會跟家人一起去土耳其收割橄欖。

Google一下就會發現我並不孤單。查詢「如何變得更有效率」大概有1.85億個搜索結果。

聽起來很多,但如果跟查詢「如何變得更有創造力」的28.1億個搜索結果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顯然,我們大多數人對學習如何擁抱內心的畢加索更感興趣,而不是如何管理我們的待辦事宜。可是我們是怎麼失去了自己一出生就有的東西的呢?


為什麼我們不再有創造力

義大利人有一句話體現了這種天生的渴望: Cosa fai di bello?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你做了什麼美麗的東西?」不過其實它的意思是「你最近在忙什麼?」

你最近創造了某個美麗的東西的假設已經植入到這句話裡面了。不幸的是,我們共同的回答往往是「沒什麼。」這是個問題,無論從個人上還是從經濟上都是。

Ogilvy & Mather聯合主席兼全球首席創意官Tham Khai Meng說:「世界正在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變化著,核心缺乏創造力的企業註定要滅亡。」


我懷疑,矽谷弄出所有這些發明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裡聚集了一群漏網的小孩。儘管他們骨子裡仍有年輕人的無禮,但他們敢於直面挑戰、承擔風險,也不在乎別人怎麼想。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有趣的研究,研究的內容正好是這方面的。故事是這樣的:

NASA需要幫忙衡量其火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創造力。於是,他們找來了大學教授和研究科學院George Land和Beth Jarman幫忙。

兩位設計了一套特別的測試來評估他們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讓NASA感到高興。然而,測試本身為某些更大的問題打開了大門:


創造力從何而來?這是先天就有的還是後天習得的?

為了找到答案,兩位教授把試題交給了1600位4到5歲的孩子來測試。居然有98%的孩子拿到了「天才」這個等級。

但是,這還不是最有趣的部分。研究發現,同樣一群只有30%在10歲的時候再測試仍拿到「天才」級別,到15歲的時候這個比例就只有12%了。

還有比這更鬱悶的嗎?有,到成人時就只剩下2%了。

順便說一句,孩子會慢慢失去創造力這個發現並不新鮮。甚至已故的畢加索也說過:


每一位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長大後該如何保持這一身份。

儘管這份研究並沒有給創造力下降提供明確原因,aNewKindOfHuman.com創始人Gavin Nascimento把這個鍋甩給了我們的教育體系:


其原因不難理解;我們所謂的學校,歷史上是用來滿足統治需求而不是普通人需求的機構。

不幸的是,Nascimento的結論也許離真相併不遙遠。若干主要國家的教育體系還是建立在19世紀普魯士那套模式的基礎上,強調的是服從而不是創造性。死記硬背、多項選擇考試,遵守有時候是隨意性的規則會受到獎勵,挑戰熟悉的範式不被鼓勵。

因此,很多年輕的成年人進入職場時都有一個錯誤的假設:成功來自那些服從規則,掌握專業知識,並且幹活最多的人。

當然,諷刺的是,企業主管卻越來越多地開始乞求自己的員工想出更多「創造性」的想法。一些人甚至認為未來最重要的創新會來自不從眾的通才。

當然,當超常規的想法浮出水面時能意識到,並且有勇氣去採取行動,就完全是另一個問題了。

也許我們的學校需要創造性改革。但那些已經被「洗腦」的人呢?

儘管我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卻從培養創造力中獲得了一些有幫助的啟示:


如何用生產力支持創造力

1、不要模仿別人。找到合適自己的的辦法

就像我之前寫過那樣,自助往往宣傳我們可以複製別人成功的想法。我們研究自己想要效仿的人的共同特徵,希望我們也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比方說有一個人很敬佩達利的藝術表現。他從一篇文章了解到這位畫家把很多自己的創造力歸功於特別的打盹風格。於是這個人就買了一張西班牙風格的扶手椅,然後按照以下步驟練習:

  1. 站得筆直睡覺
  2. 用手指夾住一條鑰匙
  3. 放鬆,然後睡覺
  4. 等你睡著後,鑰匙會掉
  5. 你就會帶著靈感醒過來

顯然,這是說明東施效顰的極端例子。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指望會在夾著鑰匙睡著然後醒過來時變成一位創意十足的天才。

然而,我打算冒個險,我要提出抄襲別人的睡覺時間表、鍛煉身體方式以及閱讀清單之類的做法可能也是一樣的愚蠢。創意表現似乎在無視別人做什麼而是堅持走自己的路時出現。

效仿對別人有效的辦法可能會讓你自己抓狂。

比方說,一些研究表明早起的人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然而,也有人說那些開夜車的人不僅更有創造力而且更有才。

把這些信息當作絕對真理的話,你就會在支付賬單還是創意迸發之間左右為難。

所以我不會把研究、建議或者個人經歷當作面值去接受。只要看得夠仔細,或者等得足夠久,你就會發現又有一個來源提倡的相反的辦法。

當你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時,真正的創造力和生產力就會迸發。對別人說的東西,包括我說的,要持保留意見。

2、遵循「創造者的時間表」

幾年前,Y Combinator聯合創始人Paul Graham寫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全球開始嶄露頭角的發明者、創新者以及創業者的共鳴。Graham指出了為什麼很多人在企業世界幹活的時候往往會覺得沒有成就感,容易感到筋疲力盡。那篇文章概括了兩種未被提及的時間表的不同:也就是創造者的時間表和經理的時間表。

大多數主管、經理和領導都被預約簿束縛住了。他們白天的時間已經被分解為以小時為間隔的片段,被無數個會議所擠占。經理的注意力不斷地從一個任務切換到另一項任務,其生產力是靠一天做出來多少個好決策來衡量的。

這種時間表對於管理企業很好,但對於原創來說卻很糟糕。相反,創造者可能更擅長上下文時間表(區塊時間表)。其創意表現需要大量時間專註於工作。


Graham說:「當你按照創造者的時間表工作時,開會就是災難。一場會議就能毀掉整個下午,因為時間被切割成了過短的兩段,很難再做任何事情……這不僅會導致你從一項惹怒我切換到另一項任務;而且還改變了你原來的工作模式。」

翻譯一下:一次安排糟糕的中午會議有可能毀了一整天的創造性產出。有趣的是,儘管Graham處在領導位置,但他通過區塊時間安排設法遵循了創造者的時間表。

他說:「如果有更多像我們這樣的公司湧現出來我不會感到奇怪。我懷疑創始人會越來越抵觸,或者至少推遲成為經理,就像幾十年前他們開始抵制從牛仔褲換成西裝一樣。」

3、採取措施減少「流入」

最後,要通過有效運用任務管理手段來避免多任務處理——這是創造力的死對頭。Unmistakable Creative的Srinivas Rao把這一過程稱為「減少流入(inflow)」。


Rao說:「我們平均每天要做出300個決定。幾個月前,我下載了約會appBumble。玩了幾小時這個app之後,我們意識到每一次滑動就是一個決定。這只是過度消耗導致的決策疲勞的開始。」

在一天、一周或者一生當中如果注意力被碎片化的話,你就有可能成為雜而不精的人,一無所長。

Rao鼓勵他的客戶接受一些基本的提高生產力的辦法,從而減少干擾,提高創造力:

  • 多建一個電子郵件地址:用額外的郵件帳號來接收非必要的溝通往來,減少查看次數。
  • 安裝Facebook Newsfeed Obliterator:這個Chrome擴展可以移除你的Facebook新聞流。你還可以退出社交媒體。
  • 模擬化:每周安排一天時間完全不插電,這一點沒有商量餘地。

總結:不要以犧牲創造性為代價實現效率。創造力不僅是經濟的命脈,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之一。

再強調一下,我沒有關於如何幫助大家提升創造性的答案。你得不斷地自己去尋找解決方案。

不過,當我想起為什麼我首先要練習時間管理時,我的感覺就好多了:因為這樣我就能做更酷的事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煥新日誌 | 更大空間、更多色彩,辦公室也要儀式感
學過的東西轉眼就忘?試試50/50法則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