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文丨嵐淚軒兒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每次帶孩子去社區打預防針,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邊哭邊掙扎地往外跑,喊著:我不要打針,我怕......

媽媽在邊上剛開始還耐心的勸:你要勇敢一點,打針不痛的,不怕......

這越勸孩子越怕,越勸孩子哭得越起勁。

兩三個回合之後,媽媽就變成這樣子:不許哭,哭什麼哭,不就是打個針嘛......

大人打針也會害怕得扭過頭去,孩子因為害怕而哭,咋啦,為什麼大人就制止孩子哭?!


孩子為什麼會哭

人,高興的時候,就會笑;憤怒的時候,就會生氣;難過的時候,就會哭。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有喜怒哀樂,這些都是人正常的情緒,但是很多時候,父母不允許孩子正常釋放自己的情緒。就比如孩子害怕打針而哭個不停,父母心裡煩躁,就會說「不許哭,哭什麼哭!」,父母完全忘記了孩子也是一個人。

孩子哭可能是害怕,可以是傷心,可能是委屈,可能是茫然,可能是不知所措,可能是身體不舒服......

哭的原因,有太多太多了,但最後,可能換來的只是父母的一句「不許哭!」。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阿爾黛·索爾特博士認為:「哭泣是對自我進行修復的天然的工具。」

孩子需要正常的情緒發泄,不管是正確的還是負面的,只有讓情緒得到正常的釋放,才能平靜下來思考自己的行為。

因此,父母對待孩子哭,不能自以為是的想當然,單純的卻勒令孩子「不許哭」,而是要溫柔地對待孩子的各種情緒,讓孩子得以釋放自己的小情緒。


父母為什麼害怕孩子哭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你為什麼哭?」

「我實在不懂,你到底在哭什麼!」

「就知道哭,有什麼好哭的!不許哭!」

「回房間去,坐下來,冷靜下來,再來跟我談!」

德國教育專家麥克指出,我們不喜歡看到孩子難過哭泣,不僅是哭泣讓我們覺得麻煩,而且也懷疑自己的價值。


公園裡,媽媽一直和孩子說,「不要跑,小心摔跤」,媽媽話還沒說完,孩子就摔倒了,哇哇大哭。場景一:媽媽扶起孩子,對孩子喊道「都告訴你了,不要跑,不要跑,就是不聽」。場景二:媽媽扶起孩子,告訴孩子「不許哭,在哭媽媽就不要你了」。場景三:媽媽一把拉過孩子,啪啪兩巴掌就打在小屁股上,邊打邊教育孩子「不許哭」。場景四:媽媽站在邊上告訴孩子「摔跤而已,沒事,自己起來,不許哭」。

這些場景,媽媽們應該都不陌生,父母們或哄勸、或斥責、或恐嚇、或打罵,或安慰,總之,就是不許孩子哭。

因為,在公共場合,孩子一哭,就會引來周圍人的圍觀。特別是自己已經告訴孩子這麼做會有危險的情況下,孩子還不聽。當耐心用完了,氣急敗壞的媽媽們就只能大聲或者用武力來制止孩子哭泣。


「不許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 「不許哭」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問題

當孩子被大人勒令「不許哭」的時候,孩子的心裡會覺得委屈,也會很困惑,為什麼我傷心了,害怕了,委屈了,難受了,為什麼父母連哭都不給我哭?

孩子的負面情緒沒有很好的得以宣洩或安放,他就會把情緒累積在身體里。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臨床心理學家Dr. Jonice Webb認為:如果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不關注孩子的真實想法,這種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 )會造成孩子的低自尊與自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甚至陷入抑鬱。

中醫里有一個名詞叫心氣鬱結,指的就是,一個人如果情緒沒用得到很好的消解,就會出現腸胃、肝臟、睡眠等各種問題。對此,醫生除了中藥調理,還經常會囑咐家屬:想辦法讓患者好好哭一場!

  • 「不許哭」的孩子並沒有真正變懂事

父母用哄騙或者打罵的來制止孩子哭泣,有些孩子會停止哭泣,並且以後遇到相同的情況,也不會用哭泣來解決問題。

看似孩子懂事了,變堅強了,可事實是孩子只是情緒被壓抑了,並沒有真正變得懂事。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父母的打罵只會讓孩子不敢做真實的自己,孩子會變得自卑,變得膽怯,變得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產生障礙。

父母的過分打罵,還會讓孩子和父母的疏遠,將來遇到什麼事情,不會第一個想到和父母說,可能父母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更甚者自己孩子的情況,都是從旁人那裡得知。


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哭是人類的正常情緒,坦然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不要高高在上的勒令孩子「不許哭」。當孩子哭時,第一時間需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法國教育學家帕梅拉?德魯克曼說: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父母也有責任傾聽並且領會他們的動機。

在孩子哭的時候,是孩子最痛苦,最絕望,也是最需要父母愛的時候。做父母的可以先安靜的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發泄情緒,當孩子情緒發泄完了,在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管孩子出於什麼原因哭,父母應該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傾聽孩子真實的想法,尋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

這樣溫柔的教育方式,這會讓孩子知道,父母很在乎自己,經過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能夠學會處理遇到的問題,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發自內心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自制力。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美國情緒管理訓練創始人約翰·戈特曼博士指出,中國父母的突出問題之一是吝嗇於表達愛,而過分強調失望、憤怒,造成孩子從父母處獲得的多是批評,缺乏表揚和肯定。

父母應該多表達對孩子的愛,少些批評,多些肯定和表揚,做個溫柔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不許哭?!允許孩子哭, 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