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在卡斯泰眼裡,參與作戰的英國艦隊就像一支冒牌貨

在卡斯泰眼裡,參與作戰的英國艦隊就像一支冒牌貨

在卡斯泰眼裡,參與作戰的英國艦隊就像一支冒牌貨

1915年2月,地中海艦隊總算迎來了它的任務——奪控達達尼爾海峽。這一作戰計劃是由英國人負責制訂的,其目的是通過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達到佔領伊斯坦布爾,最終建立一條經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俄國和地中海的海上軍備物資供應通道。對於地中海艦隊參與英國作戰計劃一事,卡斯泰表現出極大的不滿與抵觸情緒,不是對作戰本身有不同看法,強調士氣與進攻的卡斯泰不會放過任何可能的參戰機會,讓他耿耿於懷的是作戰計劃中地中海艦隊的地位。整個作戰行動完全由英國人指揮控制,法國人只是「處於一個不起眼的位置,當英國人進攻時,法國人如同一個守大門的,艦隊指揮官成了英國人手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他對同事發泄道:「我們可真是丟盡了臉面!」卡斯泰認為,既然奪控達達尼爾海峽也是法國的需求,那麼理所當然,應該由英、法兩國海軍共同制訂作戰計劃,法國海軍在行動上要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對戰爭失去信心以及精神上的徹底失敗,使得法國海軍毫無鬥志,「由於指揮官的無能才導致這一令人失望透頂的結果出現,全世界可能都在看我們的笑話」。

在卡斯泰眼裡,參與作戰的英國艦隊就像一支冒牌貨,並沒有表現出一流艦隊應有的特點,「艦體保養狀況參差不齊,一些武器裝備似乎根本就沒進行過保養。鼎鼎大名的『老人星』號戰列艦上,主炮炮閂竟然銹跡斑斑,更別說裝備上的種種缺陷。這些令英國設計師沾沾自喜的艦艇簡直就是一堆廢鐵……英國人的訓練水平也遠不如想像中那麼高深,多格海岸戰鬥的失利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從戰略的角度來看,英國人的錯誤一開始就隱藏在作戰指揮過程中」。「英國海軍的士氣不比我們好到哪去,事實上,他們可能比我們更恐懼」。

由於無法改變指揮官的決定,卡斯泰只有將他的想法寫成文章。1915年3月1日,他以論文的形式寫下了自己的達達尼爾海峽行動計劃。在文章中,他首先對英國人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的計劃提出強烈的抨擊,指出,從軍事上看,進攻行動將導致十分不利的兵力分散,而政治手段卻沒有事先得到充分的利用,殖民帝國的穆斯林盟友「表現很好,他們的忠誠並沒有受到伊斯坦布爾敵對勢力的干擾」,這一點可以加以利用。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義大利人無論加入哪一方都將會加強自身的政治和軍事聯盟力量, 因此,通過積極的外交促成奧地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棄權至關重要。除此之外,俄羅斯的參與和承諾也同樣非常重要。

關於攻擊達達尼爾海峽,他認為,單純的海上攻擊行動是不夠的,有必要擴大軍事行動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達達尼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得到伊斯坦布爾,就必須提前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來自於海上的所有補給通道處於暢通狀態,而保證這一狀態實現的前提是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和與達達尼爾海峽毗鄰的沿海地區;二是在伊斯坦布爾的東方,即小亞細亞地區提前布設兵力;三是擁有馬爾馬拉海區的制海權,以削弱達達尼爾海峽外圍的海軍力量。要想取得戰役的勝利,一支海上作戰艦隊必不可少,但僅有海上力量是不夠的,還應當考慮到陸上兵力的作戰行動。在參戰兵力數量上,他提出,至少需要24艘戰列艦和550000人的作戰兵力。

在文章的最後,卡斯泰指出,如果盟國不想作這樣的努力,「將不會有別的解決辦法,任何一個條件不成熟,都會降低進攻效能,產生難以預料的結果。一旦失敗,其後果將是相當嚴重的」。

攻佔伊斯坦布爾的行動按照英國人制訂的計劃如期展開。按照該計劃,英法聯合艦隊先用艦炮火力逐次摧毀土軍海岸炮連和要塞,然後掃除海峽水雷,並突入馬爾馬拉海,最後攻佔伊斯坦布爾。但德國與土耳其聯軍統帥部很快就獲悉了英、法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的計劃,遂將土耳其第一、第二集團軍的部隊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區調往達達尼爾海峽地區,大大增加了要塞炮兵和海岸炮連的火炮數量,同時還布設了10道水雷障礙,以加強海峽海岸防禦。1915年2月中旬,英法聯合艦隊在利姆諾斯島穆德羅斯灣集結完畢(包括戰列艦11艘,戰列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6艘,潛艇7艘,飛機運輸艦1艘),2月19日,聯軍開始炮擊土耳其外圍陣地。由於土軍進行了強有力的火力反擊,故長達6小時的炮擊效果甚微,隨後實施的炮火突擊也未奏效。為了達到戰役目的,英指揮官把集結在達達尼爾海峽地區的聯合艦隊全部兵力都投入了戰鬥,但始終無法攻入海峽。3月18日,聯合艦隊在德羅貝克海軍上將指揮下試圖重新突入達達尼爾海峽,仍未奏效。不得已,英法聯軍決定放棄單純使用海軍作戰的方案,改由登陸兵先奪取加利波利半島和達達尼爾海峽地區的築壘工事,以保障艦隊突入馬爾馬拉海,然後從陸上和海上實施突擊,攻佔伊斯坦布爾。8月,英法聯軍的第二階段戰鬥再次失利,保加利亞決定與德國結盟參戰。1915年年底,德奧聯軍和保加利亞軍隊在巴爾幹擊潰了塞爾維亞軍隊,希臘全面倒向德國。英法聯軍停止了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攻佔伊斯坦布爾的行動最終以英法聯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戰爭的結果與卡斯泰的預測出現了驚人的吻合,聯軍在沒有足夠的力量和對戰場態勢評估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發動了一次純粹的海軍作戰行動,實際上已經造成了無法挽回的錯誤。第二階段的戰鬥,一開始就註定了其終將失敗的結局。

達達尼爾海峽攻擊任務主要以英國艦艇為主,卡斯泰所在的「當東」號裝甲艦並沒有加入攻擊行動,卡斯泰此時的心情只能用百無聊賴來形容,「整天都在拋錨,日子過得淡而無味。我們沒有任何行動,除了掰手指頭。儘管大家都知道奧地利人正在不遠的某個地方窺視,但我們與陸上的聯繫,不僅僅是後勤補給,甚至還有大量的軍官上岸散步、拍照、購買明信片。我們是否真的處於戰爭狀態?我們是在地球上還是在火星上?一旦這個平靜的夢醒來,我們該如何面對?」

由於英法聯軍放棄了達達尼爾海峽的攻擊,進入亞得里亞海的阻攔線也隨之被迫南移。卡斯泰對這種消極保安全的做法感到無比憤慨,他認為這將會「帶來更加嚴重的戰略性失敗。撤退無疑會導致敵方潛艇可以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南部海區,並直達伊奧尼亞(義大利南部至希臘的海域,又稱愛奧尼亞)海區。

戰場指揮官的軟弱無能讓卡斯泰在深感失望的同時也深深陷入無奈之中,他覺得自己儘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想法,到頭來卻是無人理會。他完全是從軍人的角度,從戰爭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所得出的結論哪怕能有一次實踐的機會也可以讓他略感寬慰,但他始終沒有絲毫的實踐機會。硝煙瀰漫的戰場令他熱血沸騰,他多次想過要在這樣的背景中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卻總是如竹籃打水一般,戰爭與他近在咫尺,卻又如此地遙遠。

摘自李革《卡斯泰》,原題《達達尼爾海峽與卡斯泰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王瀟然:《南山》的理性定義
江澤涵:母水淀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