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敢違先皇遺命刀下留人 他兒子也敢違他之命誅殺秀才

雍正敢違先皇遺命刀下留人 他兒子也敢違他之命誅殺秀才

俗話說「聖意不可違」。在封建王朝的皇家天下,皇帝的話就是最高聖旨,金口玉牙不可違背。但也並非絕對。

比如皇帝的「遺命」,雖然也是「聖意」,但尊不遵守,就要看新皇帝自己的意願了。

清代歷史上,雍正帝就敢公然違背過其父皇康熙的遺命;而雍正帝的兒子乾隆,也毫不留情地違背過雍正的遺命。

按傳統孝道來論,這或許應叫「忤逆」。所不同的是,雍正忤逆父皇遺命保住了兩位皇兄的腦袋;乾隆忤逆則是殺了雍正帝遺命不準殺的秀才。

雍正敢違先皇遺命刀下留人 他兒子也敢違他之命誅殺秀才

(劇照)

清世宗雍正,被後人評價是有作為的、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貢獻的君主。雍正王朝,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續發展,成為清朝的鼎盛時期。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繼位之初的雍正帝,以雷厲風行的手段糾正了父皇康熙晚年吏治疲頑、貪污公行的弊端。開始推行「地丁合一」、「耗羨歸公」、「改土歸流」等政策,鞏固皇家統治。在那段一為期百年的歷史進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啟後作用,可謂無可或缺。雍正帝也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是康熙帝的皇四子,是康熙朝晚年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的最終勝利者。

在「九子奪嫡」事件前後,不爭氣的皇太子被康熙廢立兩次,心術不正的庶出皇長子被圈禁,結黨勢力最大的皇八子遭到壓制,康熙很矚意的皇十四子宏願落空。真正坐上皇位的是沒顯山露水的皇四子胤禛。

為「九子奪嫡」惱羞成怒的康熙帝,生前留下詔書:「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這裡的「二人」即是廢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

但雍正帝在繼位後,卻把康熙的遺命丟在了一邊,公然保留了這二人的性命。

讓許多人感到奇怪的是,對於「九龍奪嫡」最大的失敗者,康熙帝生前立了兩次的皇太子胤礽,雍正帝登基後一直對他禮遇有加,完全與對其他曾參加奪嫡的皇子予以嚴懲的態度大為不同。

雍正帝剛登基,就晉封胤礽的長子弘晳為多羅理郡王。當時,雍正帝自己的兒子們還都沒有得到這個待遇。胤礽病逝後,雍正帝允許胤礽的妻妾自行選擇去處,所需用度全部由朝廷負擔,直到這些胤礽的妻妾去世。這也是其他參與奪嫡皇子們家眷所沒有的待遇。

胤礽去世後,雍正帝下令以高規格的和碩親王的禮儀安葬,並親自前往五龍亭哭奠。胤礽出殯的時候,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散秩大臣(從二品)幾乎全部參加,禮遇僅次於皇帝出殯。

對於大阿哥胤禔,雍正與他也沒有什麼個人恩怨糾葛。在懲治「八爺黨」後,曾有大臣提議將大阿哥胤禔釋放出來,但雍正帝沒有恩准。

不過,圈禁中的胤褆各種待遇是不低的。在宗人府,雖然沒有了以前的榮耀與自由,但他仍然可以隨意娶妻生子,生活無憂無慮。

雍正敢違先皇遺命刀下留人 他兒子也敢違他之命誅殺秀才

(劇照)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胤禔因參與奪嫡失敗被圈禁時只有37歲,他被囚禁前後,與妻妾共生育了女兒14個,兒子15個。其中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出生在雍正年間,且子女的婚嫁仕途沒受啥影響。胤褆一直活到雍正十二年(1735年)病死。

那麼,雍正帝為什麼會對太子胤礽禮遇有加、而且也不加害大阿哥胤褆呢?

有研究者認為,雍正帝原本就是太子黨的一員,而且他能繼位,是存在很大爭議的。胤禛登基後,為了排除異己、鞏固皇位,著實下了不少功夫。但廢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過去與他就沒啥矛盾,並且在他繼位之前就被父皇康熙圈禁,在朝中早已失去了勢力和影響,對於雍正來說已經不足為患。

所以,雍正在權衡利弊後才違抗了康熙的遺命,決定不殺此二人,更是想給自己留下一些美名,避免世人詬病。

再來看看雍正的兒子乾隆帝弘曆是如何違抗雍正遺命的。

乾隆初政,採取總的政策走向是以儒家理念為本,用「寬緩」代替父皇雍正的「嚴苛」。

乾隆帝繼位後,為了調整皇室宗室關係失調的不利局面,收攬人心,緩和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矛盾,首先將雍正帝長期監禁的政敵十四阿哥允禵等釋放,並恢復爵位。還對雍正朝年羹堯、隆科多兩大案的遺留問題,進行了認真複查善後,贏得了諸多讚譽。

乾隆二年(1737年),他又下旨釋放了雍正末年因貽誤軍機而定為死罪的名將岳鍾琪及傅爾丹等人,賜予康熙朝的九阿哥允禟等公爵之位。

父皇雍正帝在位時,張廷玉是最得信任的大臣,但是乾隆繼位之後,為了打擊潛在勢力集團,卻把他給貶謫了。

隨即,乾隆帝又採取步驟,糾正或放棄雍正帝推行的一些錯誤政策和措施。乾隆帝不信煉丹術,下旨將宮中僧道全部驅逐。嚴禁呈報所謂「祥瑞」,規定「凡慶雲、嘉穀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許陳奏」。針對耗羨歸公攤丁入地中的失誤,乾隆也予以糾正。提出,以後各地奏報墾荒田畝時,必詳辦查核,「不得絲毫假飾以滋閭閻之累」。

雍正敢違先皇遺命刀下留人 他兒子也敢違他之命誅殺秀才

(劇照)

乾隆帝以很大的勇氣調整和糾正了雍正朝某些失誤政策,當然他也繼承和發展了雍正時所有積極意義的措施,使得乾隆朝的政治和經濟在康熙、雍正兩朝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

但對於雍正朝的曾靜案,乾隆帝卻無視父皇遺命,而是自作主張,將曾靜公開斬首。結果引發了許多非議。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雍正初年,湖南有個名叫曾靜的秀才,最初一心想考功名,參加考試多次落榜後就放棄了。但這個曾靜其為人迂腐,沒什麼天資,卻喜歡愛吹噓。後來就選擇教書謀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呂留良鼓動反清復明的書後,竟然萌生反清復明造反之念。

曾靜聯繫了幾個同樣想反清復明的讀書人,為事成後封王拜相的目標準備大幹一場。然而,他們很快就看清了現實。沒錢沒兵,啥都沒有,根本就沒辦法造反。此時,他聽說南宋名將岳飛的後代岳鍾琪,正在川陝當總督,權力很大,而且擁兵十萬,

曾靜臆想:岳鍾琪是民族英雄之後,而所謂民族英雄,實是漢民族之英雄,只會忠漢統,不可能忠於滿統的。在這假想推理中,他寫了一封鼓動造反的信,去說服岳鍾琪起事。岳鍾琪收到信後,,不屑一顧,就上交給了雍正皇帝。雍正當即下令抓捕了曾靜等人。

曾靜被抓後,很快全部招供。連他自己是因為看了呂留良的書才有反清復明的念頭的經過都說了。

就在曾靜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的時,雍正帝竟出人意料的只是口頭警告了一下他,然後就把他釋放了。而卻把寫書的呂留良一家滿門抄斬,那時呂留良早已過世,雍正令人挖其墳墓,把他挫骨揚灰。

隨後,雍正令人把這件事情寫成了一本名為《大義迷覺錄》的書。書寫成了之後,雍正指令曾靜到江南各地以身講法,宣傳皇恩浩蕩,消彌東南各省文人的反清情緒。

僥倖逃過一劫的曾靜自此生活在恐懼之中,生怕哪天雍正翻臉殺他,惶惶不可終日。雍正帝得知曾靜不放心,就特意下旨昭告天下:「朕絕不殺曾,而且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求殺戮」···。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突然駕崩。或許是因為他辦的呂留良案的關係,所以關於雍正的死,世間就有了呂四娘為報父仇,潛入宮中,一劍砍掉了雍正的腦袋的傳聞。

雍正皇帝生前的確放過了曾靜,還留下遺言不準後代殺他的頭。但雍正的兒子乾隆一上位,便不顧父皇遺命和眾人反對,下令立即將曾靜押至京城市口凌遲處死。

雍正敢違先皇遺命刀下留人 他兒子也敢違他之命誅殺秀才

處死曾靜之後,乾隆對百官說:「曾靜大逆不道,雖處之極典不足蔽其辜!」

大概在乾隆看來,曾靜雖是一介落魄秀才,但有過叛反之心,便罪不可恕,只能處死,以絕後患。可見,一個殺,一個不殺。都是出於同一個目的。當初雍正帝不殺曾靜,是出於穩固地位的考慮;而乾隆誅殺他也是出於穩固統治的目標。

後來,乾隆帝又大膽把雍正年間因貪贓被革職的官吏一齊復職,並對過去的貪污案不予追究,放鬆了對官吏廉政的考績。這一放肆「寬緩」結果,使吏治風氣速壞,貪風再起。

弘曆覺察後,從乾隆三年(1738年)起,也開始嚴厲查處侵貪案件,將性質嚴重、核實無誤的貪官污吏即行正法。

乾隆六年,乾隆帝嚴苛處死了納賄銀千兩的兵部尚書兼九門提督鄂善。從乾隆二十年開始到乾隆四十年,共查處了十多名職位很高的貪官,如雲貴總督恆文、雲南布政使錢度、山東巡撫國泰、陝甘總督勒爾謹、浙江巡撫王亶望等,都被削職誅殺。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留在北京的作品----香山飯店
宋江為招安竟拜倒在名妓石榴裙下 掉不掉梁山好漢身價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