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普通人,也有「影響力」

普通人,也有「影響力」

雖然,簡單的信息蔓延能從高度連通的「影響者」那裡有效地傳播,但近日刊登於《自然—人類行為學》的新研究揭示了另一種信息傳播過程。

研究發現普通用戶也可以主導信息的擴散,且導致了不規則的長程擴散路徑,為網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

普通人,也有「影響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人們普遍認為,朋友多的人能更好地傳播信息,就像社交網路上,擁有大量粉絲的「博主」可以激發更多人轉發信息。傳統的傳播模型,例如流行病模型,往往反映的是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但在實際情況中,大多數的轉發來自中心節點,普通用戶之間的交互很少,且信息被普通用戶傳播幾步後就停止了。

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王笑塵、教授蘭岳恆和肖井華,分析了新浪微博上1016條新聞的傳播模式。通過追蹤簡單和複雜的信息在網路上的傳播,研究人員揭示了在線信息蔓延的不同傳播動態。

普通人,也有「影響力」

「由於新浪微博上信息內容和傳播範圍的差異很大,我們困惑於選擇哪些信息作為研究對象,最終決定在每天發布熱點新聞的新聞網站上收集新聞故事標題,觀察其在網路社交媒體上的傳播過程。」王笑塵告訴《中國科學報》。

研究人員利用符號傳輸熵測量了不同粉絲量級用戶之間的信息流向,從而粗略地將用戶劃分為高影響力用戶(粉絲量大於一定數量級的用戶)和普通用戶。隨後作者發現大部分的信息傳播是由高影響力用戶主導的,普通用戶的影響範圍遠遠小於他們。

然而,普通用戶有時也可以主導消息的傳播,且這類新聞的擴散網路直徑明顯比高影響力用戶主導下的新聞擴散直徑更長,擴散網路節點間的距離分布呈現非高斯分布,而在高影響力用戶主導下,擴散網路節點間距離呈現高斯分布。

普通人,也有「影響力」

為了解釋觀察到的擴散特徵,研究人員構建了具有異質影響力的傳播閾值模型,作者發現,當普通用戶的影響力較低時,高影響力的用戶起到主要作用,此時擴散網路呈現中心集聚型,擴散路徑較短,且擴散網路節點間距離的分布是高斯的。

而當新聞具有爭議性時,普通用戶的影響力增加,他們則在擴散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此時會導致擴散網路路徑更長,擴散網路節點間距離呈現非高斯分布。該模型可以很好地復現數據中所觀察到的擴散模式和擴散結構。(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38/s41562-019-0605-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有期刊被「拉黑」20次,矯枉過正還是邏輯自洽?
好吃的西紅柿要回來了,送「迷失的基因」回家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