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在對原料"挑挑揀揀"後的太平猴魁,接下來的每一道工藝都是它特殊外形形成的關鍵。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殺青

木炭燒火殺青,鍋溫100℃~120℃,期間殺青手法遵循"帶得輕、撈得凈、抖得開";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注意茶葉在鍋內炒、抖、理條的方向要一致,茶葉不能在鍋內打滾,這樣葉片才能"不散不翹";


炒茶小貼士:經常用茶油擦拭手工炒茶的鍋,使之保持光滑,這樣不易殘留茶末,炒出來的茶也不會有煙味,而且光澤好

殺青完成的茶葉要立即薄攤在竹篾盤中,讓葉子伸直、平伏。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理條

將殺青過後的茶葉整形,人工一根根的將殺青葉用手捋直,然後在特製的木框不鏽鋼網盒均勻、整齊的鋪開,俗稱「牽茶」。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捋直時,要將二葉包裹住嫩芽,這是「兩葉抱一芽」茶條外形的重要操作;

鋪放時,茶葉不相互摺疊、不彎曲、不粘連;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緊接著用外力把茶葉壓成條形,施壓力度要把控好,不要壓出茶汁,影響品質。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鋪放在網盒上的茶葉經過滾輪滾壓後形成了表面清晰的網格,太平猴魁的「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初步茶形也形成,而後可上烘籠烘焙。


三次烘焙

頭烘(毛烘):炭火烘焙,一口殺青鍋配備四隻烘籠,火溫依次為100℃、90℃、80℃、70℃,每籠攤一鍋殺青葉,攤勻理直、靠攏,每籠烘2~3min,依次翻入下一籠;

注意第一烘時不要用手按壓葉片,避免將茶汁按出來,影響茶葉滋味,茶葉還會相互粘黏或是黏住烘籠;

第二、第三烘,芽葉攤勻,趁茶葉熱軟的時候用手掌按壓葉片,這樣能使葉片挺直、平伏抱芽;要求邊烘邊按壓葉片;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第四烘時茶葉的水分已經減少很多,葉片變脆,這時不能再按壓葉片,否則易破壞葉片;

烘至葉脈可折斷,但梗尚軟,約六七成干,下烘攤涼半小時左右(至完全冷卻)。

二烘(足烘):烘籠頂溫約70℃,溫度先高後低(任其溫度自然下降),烘到葉軟後,用棉布製成的枕頭狀的軟墊在茶葉上按壓,來固定它扁平的外形;每5min翻烘一次,烘至九成干下烘攤涼(約九成干),第二天早上復焙。

三烘(復焙):這次烘焙可達到提香的效果,溫度控制在60℃左右,烘至茶梗一折就斷,手捻成末,即為足干。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烘至足乾的毛茶揀剔過會趁熱裝入錫筒或是白鐵筒,筒內襯箬葉更好,密封存儲即可。

不過現在普遍採用的是一種半自動烘箱,四個烘層,用腳踩踏板,烘層就能自動翻層,一次完成「三次烘焙」。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所以看完這些,你知道太平猴魁外形為什麼那麼扁平,仔細看還有壓印紋路了嗎?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等等,還有很早小編就提出來的一點:太平猴魁為什麼有"紅絲線"?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雖然這是它的一個特徵,但也有必要解釋清楚給大家。

太平猴魁茶原料的茶樹品種是柿大茶,梗粗芽壯,葉片肥厚,手工殺青很難殺勻殺透;

因此主脈或側脈中的部分多酚氧化酶還"苟延殘喘",其中的多酚類物質在這些"倖存"的酶作用下,氧化形成茶黃素、茶紅素、甚至是茶褐素,呈現為干茶外觀上的"紅線"。

好啦!看出來了吧!太平猴魁為了讓人「一眼難忘」,可是費了不少功夫!

下一期小編給各位茶友分享點實用的「小技巧」,還請多多關注!


太平猴魁系列往期文章:

「四揀八不要」的太平猴魁茶

不做「大眾臉」的太平猴魁茶

茶香中國——安徽黃山名茶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一眼難忘」的背後,費了多少功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