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臨毛公鼎時,要注意分辨起筆時的形態

臨毛公鼎時,要注意分辨起筆時的形態

從《毛公鼎銘》中,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成熟」後金文所特有的時代氣質。即便如此,其技巧的「不可貼近性」和高超的表現能力仍如同時空跨越所形成的巨大「代溝」,似乎使後人難以企及。其線條圓勁蒼老、質樸渾穆;用筆方圓互用,筆力沉雄;結字謹嚴而不失瑰奇,形體修長而儀態萬千;章法有行無列,錯落有致,字字相生,如眾相拱心……無一不表現出高超的形式美感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增大了我們對該銘技法的掌握和內涵的感悟難度。

臨毛公鼎。先秦金文如大盂鼎、小克鼎、牆盤、毛公鼎等在風格上比較接近,澆鑄於青銅鐘鼎之上,然後拓下,作為書法字體,它們可能會有兩種差異,一種是比較強化起收筆時的方、尖和轉折形態,另一種起筆呈自然的圓藏鋒的狀態,毛公鼎應該說是介於兩者之間,在筆畫里有一些尖起筆的形態,但線條又呈現自然非雕琢的形態。

臨毛公鼎時,要注意分辨它每一筆起筆時的形態,有尖有圓,而線條則是有層次感的、厚實的。 你這一紙的問題,一是起筆自作主張沒有按其尖圓的形態來寫,但更大的問題在於線條,線條太單薄了,特別是在寫那種有弧度的筆畫,你的毛筆沒有能夠及時調整鋒面,就會出現偏側用鋒,線條扁而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書法碑字的僵硬到紙上轉活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