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脾胃虛弱,不僅是吃不好,陽氣受損有濕氣,做好兩件事養脾胃

脾胃虛弱,不僅是吃不好,陽氣受損有濕氣,做好兩件事養脾胃

脾胃虛弱,不僅是吃不好,陽氣受損有濕氣,做好兩件事養脾胃。

說到脾胃不好,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就是吃不好,我們可以用「不想吃、吃得少」來概括。不錯,這兩種情況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但脾胃虛弱就僅僅是這兩種情況嗎?如果真有這麼簡單,那就不會有這麼多身體不好的人了。

站在我們養生的角度,脾胃虛弱基本就等同於「正氣不足」,用稍微專業點的術語,那就是「中氣不足」。無論是「正氣」還是「中氣」,都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話題。所以,脾胃虛弱,也並不僅限於飲食上的問題了。

中醫對於脾胃的論述,應該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東垣《脾胃論》最為出名。他對脾胃的理解,對後世中醫養生有極深的影響。在他的觀點裡,脾胃被提高到一個很高的地位。認為身體的「元氣」其實就是脾胃之氣,更是身體活動、強壯的基礎。脾胃虛弱了,元氣也就不足了,身體是怎麼也健康不起來的。

李東垣也認為,脾胃對機體的影響在兩個方面:一是受納水谷,也就是我們吃東西;一是氣機樞轉,也即是脾升胃降。這兩個方面,直接決定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態。所以,對於脾胃虛弱的調理,就在於做好這兩件事:

1、脾胃受納水谷:這是直接和進食有關的部分。我們想吃東西、能吃得飽、吃進去能及時消化吸收並輸送到各個需要的地方,這一切,都是脾胃在起作用。說得更明白一點,都是脾胃的陽氣在起作用。

怎麼做好?首先就是不能傷害到脾胃的陽氣,如控制寒涼的飲食,包括溫度低的,尤其現在冰凍冷飲的普及,夏天為了消暑,一不小心就會損害到陽氣;也包括性味寒涼的食物。這類食物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共同點:要不就生在陰寒的地方,要不就長在潮濕的角落。它們的吃法不合適,很容易損傷到脾胃陽氣,繼而形成水濕,也就是常說的「脾虛生濕」。

當然,我的觀點,這類食物並非就不能吃,只是我們應該注意控制頻率和方法。舉個例子,如綠豆本是性味寒涼的食物,但多用於去濕氣,這個去濕氣本應該健脾,這中間怎麼平衡比較合適,怎麼吃才既不傷脾又能祛濕?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炒香後再煲粥,並在溫暖的時候進食。對脾胃陽氣的損傷就降到最小,也不妨礙祛濕的目的。

所以,如何從「受納水谷」方面做好脾胃陽氣的養護,其實主要就在我們的飲食上。規律、合理科學的膳食習慣、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類型,都是比較有利脾胃保養的。

2、脾胃氣機樞轉:脾胃氣機的樞轉,應該是李東垣首次提出來的。他認為,脾氣主升,升的是清陽之氣,胃氣主降,降的是濁陰之氣。只有這種升降關係正常,機體的活動才能正常。清陽不升,表現出來的就是頭昏倦怠、精神不振;濁陰不降,表現出來主要是呃逆反胃、腹瀉便溏這些。

但是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地方,無論是「升清陽」還是「降濁陰」,都得依賴於脾胃「陽氣」。這地方初學者讀起來稍微有點拗口,仔細體味一下就能明白——因為所有的功能活動都由「陽氣」完成。

所以,如何做好養護「脾胃氣機樞轉」,我認為,關鍵就在溫養脾胃,同時促進氣機的活躍性。用中醫的屬於來說,也就是「健脾理氣」,用甘溫養陽來「健」,用行氣辛散來「理」。

食物的選擇上,也都應該遵循這個原則。比如油膩厚味的食物,能阻礙脾胃氣機,這是不利於「理」;寒涼食物能損害陽氣,這是不利於「健」。比較常見的健脾理氣食物,橘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既有甘溫的性味,也有行氣辛散的氣味。唯一的缺點就是吃多了有點「上火」,這是需要注意的。

平衡利弊之後,我們用得最多的還是山藥、鯽魚和生薑。這三種食物,都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通、最便宜的東西,已基本走上了日常餐桌。這三種食物,雖然都有健脾理氣之用,也建議配合起來,比如生薑的辛散,能幫助緩解山藥鯽魚的膩口。

總之,脾胃虛弱的人,大多由飲食不當引起,也建議首先從飲食調理上著手。李東垣創立的「脾土論」,結合「五味應五臟」,從飲食上調理脾胃,認為「土宜溫燥」,養護好脾胃的陽氣,脾胃健康了,濕氣也就不能產生,即使有了點濕氣,脾胃的氣機樞轉強盛,也能自行消除。這種調理脾胃的方法,才是比較合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釋迦牟尼,還是「慕魄太子」的時候,為什麼十三年不說話?
身上這幾處地方發痛,可能是臟腑經絡氣血不通,可別硬抗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