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碑學書法的「天真爛漫之趣」

碑學書法的「天真爛漫之趣」

書法藝術的發展在晚明至有清一代,出現了高修養的文人學習民間書法,從民間汲取鮮活養分,參考帖學筆法,融入文人的意趣,對其升華改造的現象。清代書法之初,仍以「二王」為宗,康熙尚董,乾隆尚趙,不離帖學書法的主流。然而在嘉道之際,碑學中興,經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理論的鼓吹,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等實踐的激揚,魏碑書法創作終成一股洪流。從此,不受人們關注的民間書法——「窮鄉兒女造像」成為書法家的案頭日課,魏碑(包括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石刻文字,其中以北魏為最)這種俗體書法,成為書家破除帖學柔媚積弊的利器。

碑學的萌芽在明末清初。清初鄭燮、朱彝尊等文人書法家,已經開始取法以前不被人關注的漢碑,故其二人的隸書直逼漢隸,首先隸書得以中興。清代書法與前朝書法最大的不同,在於書法家對金石的研究和學習,特別是在顧炎武、閻若璩、朱彝尊等學者帶動下出現的金石學復興及訪碑風氣,這也影響到了書法領域。文人由訪碑進而習碑,正是清代碑學運動的開始,一場持續數百年、影響至今的書法變革就這樣悄然進行著,看似偶然其實必然。如果沒有帖學內部無法突破的積弊,即使有文人訪碑,頂多只會形成如歐陽修的《集古錄》(通過金石考證歷史),或者呂大臨的《考古圖》(通過古器物圖錄研究古文字)。可以說帖學所無法突破的積弊是內因,而金石學的興起只是激發碑學思潮的一個外因。

而正是這種所謂的「窮鄉兒女造像」的碑、志、摩崖,成為文人書法家們可資借鑒和發展的學習資源,具有原始性、質樸性和通俗性。沃興華在分析碑版風格及其藝術價值時說:「南北朝碑版多數出自工匠之手,書契時無拘無束,刀筆下流露出一派天真爛漫之趣,而且當時字體正處在發展變化的轉折期,不成熟,也沒有陳規陋習,充滿了真情實感與探索精神。」

其中的「天真爛漫之趣」點出了碑版書法所具有的民間風格。可以說清代碑學體系是對「二王」魏晉書法體系最大的一次衝擊,其洶湧之勢可與「二王」帖學傳統相抗衡。到了清代嘉道以降,由於館閣體的成熟,文人書法軟弱媚滑、毫無生氣,碑學的興盛也就正逢其時。

魏碑中大多數為民間無名作者的作品,刻寫者有的來自下層民眾,文化層次較低,風格或淺俗明快、或粗糙、或稚拙。像《鄭長猷造像記》《法僧造像記》這種刻工拙劣的碑版,其本身很難稱為「藝術」,有些只能是民間刻寫工匠刻寫而流傳於世的「書跡」,不過這些書跡多有天然之趣,完全可以成為書法家借鑒並獲得鮮活靈感的學習資源,經過他們的再加工、再創作可以轉化為高雅的書法藝術品。

被康有為推崇為「神品」的《爨龍顏碑》《嵩高靈廟碑》《石門銘》等,皆雜有隸意,與成熟時的唐楷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多寶塔碑》等相比字的大小不統一、隸楷雜糅、筆態無常。甘中流在《中國書法批評史》中說道:「六朝碑版之所以美,在於繼承漢人分書,有古意,氣質厚重樸實,但又不乏靈動的趣味,體裁多樣,且兼具草情隸韻,而整體上的筋骨內斂又顯示出一種雍容和厚的氣象。」

有清一代,在考據學的催生下,先是隸書復漢碑之古,接著篆書也得以復興,並出現了鄧石如、伊秉綬這樣的大家,經過了這些實踐方面的積累,嘉道之際阮元、包世臣等著《北碑南帖論》《南北書派論》,何紹基、趙之謙等加以實踐,終於形成碑學高峰。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也是每一位書法家終身實踐的課題,例如,清代書畫家、篆刻家趙之謙,他一生主張「學篆始能隸,學隸始能正書」。故其書法楷、篆、隸皆有可觀,然而他自己最認可的卻是他的魏碑體楷書。趙之謙曾這樣評價自己所書各體:「弟於書僅能作正書。篆則多率,隸則多懈,草本非擅長,行書亦未學過,僅能稿書而已。」儘管其中不乏謙虛之詞,對於其篆隸草行自我貶損後人不一定認同,但其本人對其魏碑楷書做了正面的自我肯定,充分說明了他的書法根基在正楷。

碑學書法是對藝術題材和藝術視野的擴展,使得文人從原來取法「二王」刻帖擴大到民間出土的漢魏碑版、墓誌磚刻,乃至敦煌殘紙、甲骨簡牘等等。篆隸得以復興、碑體楷書得以形成,直到近現代,甲骨文書法、金文書法、楚簡書法等等,歷史上從未出現的書體都全面出現,書法家的視野從「二王」經典一下擴展到所有新發現的書法遺迹,此後書法藝術的空間、格局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態勢。

同時,碑學書法也催生了一些一流書法家。清代以降直到民國,碑學帶動了篆隸復興、浙派篆刻的形成、碑學理論的構建,產生了何紹基、趙之謙、于右任等大師級書法家。

魏碑書法以豪放、恣肆等審美品位代替了「二王」帖學的雅柔、和婉。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當代書法所面臨的問題,就在於對「技術」一味強調,而忽視了文化修養。回顧清代碑學大家,他們都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獨到的美學見解,對於經典名家作品也好、民間書法也好,如何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更關乎一位書法家的最終成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之 的精彩文章:

母親節,想念媽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時隔27年,中日書法交流展在東京舉辦,這是交流丑書嗎?

TAG: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