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五嶽之一話恆山

五嶽之一話恆山

五嶽之一話恆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恆山,亦稱「太恆山」,又名「元岳」 「紫岳」,漢代改稱「常山」。據史書記載,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見恆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封為北嶽,它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齊名天下。

五嶽之一話恆山

恆山東跨河北,南屏三晉,西銜雁門,北臨燕雲,108峰延綿數百里,奔騰起伏,橫亘塞上。主峰坐落在渾源縣城南4公里處,海拔2017米,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自古名揚天下,一直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遊覽勝地,歷代帝王多曾來此祭祀。秦始皇二十年(前226),秦始皇東遊海上,路經恆山觀其景;西漢太初三年(前102),漢武帝東遊泰山後到常山(即恆山)祭祀埋玉;清康熙皇帝祭祀恆山親書「化垂悠久」四個大字,其木匾至今懸掛在恆山廟的大殿上。

五嶽之一話恆山

主峰東面的天峰嶺,西面的翠屏峰,雙峰對峙,爭高斗峭,溪水中流。青天線,形成了自然的天險門戶,為南北交通的喉塞。古代詩人曾有「天地有五嶽,恆山居其北。岩巒疊萬重,鬼怪浩難測」的詩句。明代地理學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恆山的日記中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擬也。」足見北嶽恆山的險峻和雄偉氣魄。常言道:「名山僧多佔」,唯北嶽恆山以其關隘、險峰之眾的特殊地理位置,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北魏道武帝曾發兵數萬在恆山劈崖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朝楊家將鎮守雁門關,在恆山屯兵把守,據為抗遼要地,至今還流傳著穆桂英大戰洪州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將領王震、楊成武等率部到恆山開闢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五嶽之一話恆山

恆山地險山雄,風景秀麗,薈萃了歷代眾多的文物古迹。西漢初在恆山主峰上始建寺廟,北魏太延元年(435)又建恆廟,後經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各代毀而復修多次。山上寺廟、亭台樓閣36處,廟宇82間,故有「三寺四祠七宮八洞九亭十二廟」之說。不少殿宇、亭閣和樓台,背崖臨谷,巧為構築雄視南天的恆宗殿,負崖高聳;隱入幽處的北嶽寢宮,嵌入石窟;上應北斗的魁星閣,獨立險峰;下臨深淵的三清殿,巧建絕壁。諸景中,有的以山水之秀而迷人,有的因洞窟之幽而醉客,有的以傳說之美而動情,有的因建造之險而稱奇,貫以恆山十八勝景而著稱。

恆山由來

據《尚書》記載,「北嶽」之稱先於「恆山」之名,舜帝巡狩四方,東至「岱宗」,南至「南岱」,西至「西岱」,北至「北嶽」。現在聞名天下的五嶽當時只有四岳,以四岳代表四方。「岳」者,山之高大者也。北方之山因其地勢高、山勢更高,故統稱之為「北嶽」。把恆山尊為北嶽之名始見於《周禮》和《爾雅》。《周禮·大宗伯》中,有「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的禮儀,這是第一次出現五嶽的概念。在《爾雅·釋山》中,第一次完整地解釋了《周禮· 大宗伯》中所述的「五嶽」:「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衡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此後,大禹登恆宗而得靈寶;周成王狩岳會諸侯;秦始皇路經觀風光;漢武帝親臨主祭祀;北魏太武帝五登北嶽;隋煬帝二祀恆山神;唐太宗撰文稱頌,宋太祖頂禮致祀。到明清兩代,差不多所有皇帝都遣大臣赴恆山御祭。

恆山氣候

五嶽之一話恆山

恆山地帶,屬於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少雪而又漫長。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古人所吟「雁門關外野人家,早穿皮襖午穿紗」的詩句就生動地反映了一日內氣溫的變化之大。春季氣溫最高為14.8℃,最低為-0.8℃;夏季氣溫最高為24.9℃,最低為11.5℃;秋季氣溫最高為8.5℃,最低為2℃;冬季氣溫最高為-1.5℃,最低為-17.5℃。年極端最低氣溫-37.3℃,極端最高氣溫35.9℃。

恆山宗教

五嶽之一話恆山

北嶽文化,不僅具有歷代王朝留下的深刻的政治烙印,而且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與其他四岳一樣,恆山為我國最早的道教聖地之一,為道家「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五洞天」,早在漢代就出現了道教活動。恆山的佛教活動,可能也在漢代發端,最遲不會晚於北魏時期。恆山的道教和佛教,在我國宗教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恆山成為全國尊崇的神山,遠早於道教和佛教的傳入,後又被道家封為神,被唐、宋、元幾代王朝奉為帝王。北嶽恆山之神千古受尊,香火不絕,在恆山宗教發展中,始終是北嶽恆山之神獨尊,不僅佛、道信士推崇它,儒家人士推崇它,當時所有的老百姓都信奉它,有著廣大的信眾。儒釋道三教互補、三教融合是五嶽宗教和許多宗教名山共同的特點,這也是中國宗教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趨勢,但這宗教融合多體現在教義上,即宗教理論上。而在恆山則直接體現在寺廟設置和供奉教主上,其具體體現是在著名的懸空寺內直接設有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三教殿。類似於懸空寺三教殿的廟宇殿堂在恆山一帶還有多處。

恆山景區

狹義的恆山僅指渾源縣城南4公里的一段山嶺。恆山主峰位於渾源縣之腹心地位。清順治《恆岳志》記載:「恆山:自州南十里入磁峽,又五里至岳廟山門,又十里陟山巔。巔高入天際,松檜蔽雲,風聲若濤,群山羅列,擁衛若眾星拱極。」此即恆山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山勢雄峻,凌峰秀立,被稱為「人北天柱」 「絕塞名山」。

五嶽之一話恆山

天峰嶺由5座山峰組成。中峰,即玄岳峰,又名恆宗,為恆山極頂,峰陽有北嶽主廟恆宗殿。東峰,又紫微峰,位於玄岳峰東,與玄岳峰比肩,峰陰石窟有五嶽宮。南峰,名飛石峰,像一道丹壁,屏立在玄岳峰南,有飛石窟。北峰,名香爐峰,似一柱高香立於玄岳峰北。西峰,即翠屏峰,與玄岳峰隔瓷窯峽東西相望。兩峰之間,形成一道陡崖緊束的萬丈峽谷,成為恆山的天然大門,同時也成為了千秋萬代控南制北的絕塞天險。有名的「恆山十八景」集中在兩峰一峽之間。恆山十八景為: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危岩夕照,斷崖啼鳥,幽窟飛石,龍泉甘苦,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游雲,紫峪雲花,石洞流雲,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台鳴琴,岳頂松風。

五嶽之一話恆山

在紫微峰東,還有一座凸起的山峰,名白雲峰;在玄岳峰北,有雙峰若乳,名玉華峰。五峰再加上這二峰,七座山峰的布局天設地造組成天上北斗七星的形狀,紫微、白雲、飛石、玄岳四峰組成方形之斗,香爐、玉華、翠屏三峰組成弓形斗柄。因此,恆山主峰又有七星峰之稱:天上北斗,地上北嶽,七星七峰,天地相照。

恆山除主景區外,還有數十個景區,亦各有風姿:千佛嶺怪石崢嶸,天賜溝別有洞天;龍山林海蒼茫,神溪湖光漣漪;凌雲口山水空靈、五峰山五峰窈窕;龍盆峪有千古之迷,湯頭溫泉現地熱奇觀。

五嶽之一話恆山

恆山風景名勝區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恆山古廟群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恆山景區被建設部授予「全國文明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風景名勝區,獲得「山西五大著名特色景區」 「山西十佳旅遊景區」等稱號。

歷史上許多文人騷客、將相名流在恆山遊覽駐足,並留下大量遺迹和篇章。(李 桃)

歷代名家關於恆山的詩詞節選

冀州賦

東漢·班彪

夫何事於冀州,聊托公以游居。

歷九州而觀風,亦哲人之所娛。

望常山之峨峨,登北嶽而高游。

建封壇於岱宗,瘞玄玉於此丘。

遍五嶽與四瀆,觀滄海以周流。

北嶽廟

唐·賈島

天地有五嶽,恆岳居其北。

岩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登恆山

金·元好問

大茂維岳古帝孫,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地位豈合他山尊。

中原旌旗白日暗,上階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一拂玄都門。

五嶽之一話恆山

五嶽之一話恆山

五嶽之一話恆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