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這屬於中國的聲音……

聽,這屬於中國的聲音……

言之不足,則歌之

我們通過歌唱傳遞著情感

在激蕩不絕的綿延中

成了詩、成了曲、也成了戲

那聲音迴響在廣闊天地

落在細柳清波的江南

被佳人才子的明眸秋水

婉轉成了柔糯崑曲

落在塬風縱橫的西北

被赳赳老秦的不折硬骨

嘯吼成了熾烈秦腔

落在峰嶺雄奇的川渝

被摧山壯士的包容進取

揉納成了百變川劇

京劇、越劇、黃梅戲、藏戲......

城市曾將「不同」磨滅

但聲音又將「不同」喚醒

錯落的音符聲調中

是一方住民與一地景物的對話

風物養人、人唱風物

在千年傳承中

聆聽,那屬於中國的聲音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台上的翩翩水袖將古老優雅的情歌,如流水一般吟唱而出。崑曲腔調軟糯細膩,慢緩的節奏細細研磨,因而又得「水磨調」之名。

從江南庭院深處吹拂而來的清風,化作了湯顯祖筆下文字。

《牡丹亭》中杜麗娘與柳夢梅嚮往美好又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就纏綿在崑曲行腔與那一顰一笑中。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每一個初見崑曲的人,都會如杜麗娘遊園時感嘆撩人春色那樣,不走入其中,怎知其美好呢?

縱有萬般美好,也皆是江南孕育。

崑曲自蘇州一帶來,往整片江南去,那水鄉的石橋彎彎,小巷幽幽,漫在城中的水霧與書香,讓潤養出的文化也帶著恬靜與內秀。

聞著搖櫓聲醒來,伴著夜雨敲荷睡去,飲過桂花酒釀,食過雪花蟹斗,彷彿只有江南之人最能體味這曲中情思,讓已四百年歲的古老故事,依舊在這片土地承襲傳唱,因為他們最懂得,切莫辜負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

不只是陝西,秦腔早已響徹了西北大地。

賈平凹說起他與秦腔:三歲記事,他就騎在大伯的脖頸上看戲,六歲懂事,自己趴到台角上,聽那花旦青旦唱悲戚戚的調子,不覺得就淚流滿面。

從關中方言里奔湧出了激昂和硬朗的腔調,梆子響處,鑼鼓起時,高亢的唱腔響遏行雲,與崑曲的軟語呢喃彷彿天地兩重。

也只有吼,才配得上秦腔的蒼勁,才配得上傳承了秦漢遺風的人,骨子裡的驕傲。

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這裡的人卻說,秦腔的舞台是茫茫西北,有黃土、高山、平原,演員的身體里住著塬上的烈風、川嶺的磐石、涇渭的波濤。

一腳踏入三秦大地,一眼望盡歲月千年,一碗油潑辣子,一口西鳳美酒,西北之人能將辣氣和酒勁混成胸中的一股豪氣,吼出一嗓高亮秦腔,嘯出震蕩八百里厚土的氣魄。

他們堅信,世事無論多麼艱難,也能胸含秦腔般的豪壯,吶喊出無盡的生命活力。

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每當絕活兒耍起,無一不是座無虛席,觀者如雲。

看面頰上不停變幻的臉譜,將心間的情緒一一外現,這種將內心情感具象化的手法,在聲聲唱和中生動展現著劇中悲喜,也流露出川渝獨特的詩意與浪漫。

隨著清代「兩湖填四川」大移民,各類戲腔也接連湧入,川劇的形成正是容納百家、博採眾長。這種兼收並蓄的氣質,不正和這川地、川人一樣嗎?

往大處看,山水在蜀,霧鎖渝州。川渝拉起青藏高原的東南緣,落入四川盆地紫色土壤的懷抱,又籠來重慶東部的山川縱橫。

往小處瞧,火鍋里的毛肚、黃喉、鴨腸,還有不能忘的耗兒魚,各類食材正一齊翻滾在熱辣的湯油里。

四川九寨溝

重慶洪崖洞

川菜味道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三峽》中讚揚:「從三峽出發的人,他們都有點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麗而驚人」。

開天闢地的人揮灑汗水,四海而來的人落地生根,品一盅五糧液,醇和濃香,涮一把紅湯鍋,沸騰熱鬧,川渝之人將包容與進取,高聲唱入了川劇,器樂幫腔,是講不完的巴蜀奇事,妙語連篇,是唱不盡的川渝頌歌。

追尋著聲音,走過了南北。

如今的我們,聽流行歌、聽西方曲,卻再難聽上一折中國戲,戲曲之音彷彿在生活中漸漸消逝。

你是否還記得那屬於家鄉的聲音呢?

是藏戲的聖潔,悠遠在靈湖落雪的青藏,連著虔誠信者的頌佛祈願,一同飄散在雪山草原;

還是抑揚頓挫的京劇,唱著虞姬自刎的蕩氣迴腸,舞著貴妃醉酒的萬端愁緒;

或是纏綿悱惻的越劇、神秘瑰麗的儺戲、深情款款的黃梅戲......

這些古老的聲音,接受著水土與住民的孕育,將本已被城市磨平的「不同」喚醒,又在一代代的傳唱中影響一地文化與一方性格。

它其實就根植在每個人的血液中,俯下身去,側耳傾聽,那一定是涌動不息的,獨屬於中國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一把梳子=4味葯!每天梳一梳,頭髮烏黑濃密,不失眠
孫儷教經紀人5個月怒瘦74斤:那些減肥成功的人,都不靠意志力堅持

TAG:詩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