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00多萬被俘蘇軍有五分之一拿起武器對準祖國,只因一份命令

500多萬被俘蘇軍有五分之一拿起武器對準祖國,只因一份命令

二戰時軍隊最多莫過於蘇聯了,從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到1945年攻克柏林為止,蘇聯一共損失近865萬正規軍,可見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但是在二戰期間竟有近500多萬蘇聯士兵被俘或者投降德軍,這一數字也是驚人的,而這一切的緣由也是錯綜複雜的。

德國在執行巴巴羅薩計劃時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從1941年6月入侵蘇聯,半年時間就造成了蘇聯80餘人軍隊損失,還有200多萬士兵被俘或者失蹤。其中僅基輔一役蘇軍就有65萬紅軍被俘,近19萬人死於戰場。顯然德軍是有備而來的,蘇聯在烏克蘭基輔地區部署的西南方面軍近85萬人,而德軍投入此次戰鬥的有50餘萬,由於蘇軍指揮層的決策失誤致使蘇聯紅軍遭遇戰爭初期最慘重的失敗。

很多蘇軍被俘後要麼投靠德軍調轉槍口,要麼只有在集中營被折磨至死,在蘇德戰爭期間就有100餘萬軍隊叛變祖國,重新拿起槍對準昔日的戰友。這些變節的士兵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蘇聯第二集團軍司令弗拉索夫了。弗拉索夫是蘇聯紅軍傑出的軍事統帥,在戰爭前期表現不凡,為何在被俘後經不住考驗竟投靠了德軍呢?這一切都是斯大林頒布的一條命令,讓他對祖國徹底失去了希望。

蘇德戰爭爆發前2個月就有幾十萬的蘇聯紅軍被俘或者投降,為了阻止這種狀況的蔓延,斯大林在1941年8月簽署了一份最具爭議的270號命令。主要內容就是只要是在戰場被俘的指揮官或者士兵,都被視為蓄意叛逃,而且被俘士兵的家人也將受到牽連。這一舉措就是斷士兵的『後路』,這幾乎只留給士兵一個選擇,那就是死在戰場,勝利歸來幾乎不可能,在當時德軍的犀利攻勢下蘇軍敗退只是時間問題,結果都不會改變。

弗拉索夫被俘進入戰俘營後他應該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或許那些酷刑他根本挺不過來,但真正讓他迅速變節的就是來自祖國一份可悲的命令。之前對於被俘或者投敵士兵的家人只是關進監獄或者發配西伯利亞都苦寒地區,到了後來竟發展到只要是投敵家人全部被處決,即使是被俘逃出來的士兵下場也是槍決。在紅軍統帥眼中士兵只有戰死,沒有戰俘這個說法。加上德軍在戰爭初期的攻勢蘇軍可以說兵敗如山倒,被俘虜的士兵越來越多。

被俘士兵只能選擇投敵,前後都是死路,唯一的活路只有調轉槍口對祖國開戰,這也是在這500多萬被俘士兵中為何有100餘萬叛變的原因。在這種民族危亡的時刻,或許正是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做法才能扭轉局勢。從戰爭的結果來看還是有用的,蘇聯軍民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吹起了反攻的號角,以犧牲2700萬軍民的代價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至於這份270號命令在戰爭中的所起的作用,只能說功大於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史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爭受益最大的不是日本,這個國家兵不血刃再次洗劫清朝
朝鮮戰爭中居然有日本人的身影,人數還不少

TAG: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