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你怎麼看待 Sneaker Con 2.0 模式?

你怎麼看待 Sneaker Con 2.0 模式?

對於 Sneaker Con 的嚮往,由來已久。幾年前剛剛進進球鞋媒體這個行業的時候,我總是能夠在網頁中瀏覽到關於 Highsnobiety、Complex 等國外知名媒體鏡頭下的 Sneaker Con,他們用視頻和照片為那些不曾前往的 Sneakerhead 編織了一場場幻夢。

說起來,兩年前的 Sneaker Con 香港站,我大概只逛了不到四個小時的時間,上午因為排隊購買 Places Faces 的馬甲而差點耽誤了大事。好在馬甲買到了,只不過還是蠻後悔錯過了近距離接觸 Ray Allen 的機會。

但 Ray Allen 畢竟不是那半天 Sneaker Con 的全部。除了工作所花去的時間,剩下的時間我樂此不疲地在那個場館裡兜了一圈又一圈,期間撿漏了不少價格不錯的心怡款,同時看到了許多此前不曾有機會見到實物的天價鞋款,也結交了一些同樣熱愛球鞋的朋友。

如果要當時的我描述球鞋文化具體的樣子,想來大致不過如此吧。

而今年,Sneaker Con 大陸首秀終於姍姍來遲,在經歷了去年一整年的等待之後,上萬人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湧入西岸藝術中心,希望與純正的球鞋文化並肩。

不過,早在之前的宣傳期間,我們就已經得知了不少 Sneaker Con 此次將會帶來的形式及內容,因而在進入展館之後便瞬間理清了此次場地分布的脈絡。

而在周四的 WZK,創始人 Yu Ming Wu 也向我們提前透露了此次上海站將會是 Sneaker Con 2.0 模式的開始,與香港站有顯而易見的區別。具體到線下當天的情況便是:

B1 館仍舊保留了香港站時的一切,包括五花八門你沒見過的球鞋、天馬行空的定製球鞋、獨具特色的球鞋周邊、以及傳統的 Trading Pit 區域,但 B1 館的整體面積又遠不如香港站時來得大,甚至 Trading Pit 區域的實用面積完全可以用「寒磣」來形容,你能看到的被用來交易的鞋款也大都是你日常在各大球鞋專賣平台上經常看到的那些。

而 B2 館和 B3 館則添加了更多品牌性的商業元素,安踏、特步、匹克等一眾國產品牌紛紛展示了各自的全新鞋款,並以互動遊戲的形式加深與 Sneakerhead 之間的聯繫。換句話說,在這兩個區域你能看到更多此前國內兩大潮流展的影子。

因而,你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添加了更多商業性行為的 Sneaker Con,究竟是好是壞呢?

Sneaker Con現場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三天所看到的一切:「倒鉤」、「上海」的成群結隊,這大概是 Sneaker Con 有史以來撞鞋率最高的一次;白敬亭粉絲們的尖叫聲,我在場館外都聽得一清二楚;簽不完名字的 Jeff Staple,不管是不是 Jeff Staple 設計的一股腦兒都給他簽,「俄勒岡」也簽;價格比較合理的熱狗和飲料,還有永遠沒有位置的用餐處;最後一天土豪們的一擲千金,你大概真的沒有見過 UNDEFEATED x Air Jordan 4 說穿就穿的樣子;以及以為自己是來開開眼界,結果放眼望去,這些鞋,你他媽都認識。

你最終會感謝主辦方每天只發放了5000張門票,這可能是本次 Sneaker Con 最明智的決定。

不過除卻以上,你也能看到很多人穿著一些「小眾」鞋款,比如曾經風靡多時的 New Balance 和 ASICS Tiger 們;你也能看到某個定製球鞋攤位上那個始終在專心創作的女生;3 VS 3 籃球賽邊圍繞著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以及只做展示不做售賣的 Dunk 玩家們。

你很難給這次的 Sneaker Con 做一個成功或者失敗的結論,正如這三天的故事很多,我們無法面面俱到,就像你也不曾全部參與一樣。不論好壞,我的意思是不論這次 Sneaker Con 對你產生的影響是好是壞,還是更加商業性的 Sneaker Con 本身是好是壞,它在大陸地區的首秀總算是圓滿地結束了。

實際上,從香港到上海,從 Mars Yard 2.0 到 「倒鉤」,兩年的時間,流行變了,這個市場變了,很多東西都變了,但我們希望的是你對於球鞋的那份熱愛能夠始終如一,這就足夠了。而這也是我所認為的「Sneaker Con」真正的意義。

# 話題互動 #

本屆 Sneaker Con 上你有看到心儀的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OOF星球 的精彩文章:

「怪」男孩Tyler的絲絨「小花」

TAG:WOOF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