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的這首江城子,於平淡中見豪放,恬靜中又有粗獷,極佳

蘇軾的這首江城子,於平淡中見豪放,恬靜中又有粗獷,極佳

說起陶淵明,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陶淵明,似乎已經不單單是個詩人了,而成為了後世許許多多人所仰慕的一種文化符號。許多大詩人、大詞人都寫過關於陶淵明的詩詞文章,蘇軾也不例外。下面這一首《江城子》,便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躬耕於東坡」以自比於陶淵明斜川之行,將寫景和言志融於一體的優秀詞作。

詞中表現了作者對於陶淵明那種仰慕之情,同時也表現了東坡那種樂而忘憂的曠達胸懷,這首詞於平淡中見豪放,在恬靜中又有些粗獷,是一首別有趣味的優秀詞作。

東坡在在這首詞前,還有一個小序,來交代自己寫這首詞的原因,這個一百字左右的小序,也寫得十分精彩。我常覺得,東坡的詞,只要詞前有小序的,即便是不看詞作,讀小序便已經十分夠味,這是東坡大才的緣故。這篇詞中的小序,還是讀原句最好,原汁原味,別有風趣,序曰:陶淵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臨流班坐,顧瞻南阜,愛曾城之獨秀,乃作斜川詩,至今使人想見其處。元豐壬戌之春,余躬耕於東坡,築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後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嘆,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長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江城子

蘇軾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餘齡。

上片首句讓人覺得十分突兀,突兀在它一反常理,說「夢中了了醉中醒」,意思是只有醉中才能清醒,夢中才能瞭然,一句話便表現了東坡的憤世嫉俗!蘇軾能夠深刻理解陶淵明飲酒的心情,知道他無論是夢中還是醉中,其實都很清醒,這或許也是東坡自己的寫照。

接著東坡又說,「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在充滿了辛酸的句後,是兩個天才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陶淵明是因為不滿現實而歸隱,蘇軾卻是以被貶之人而躬耕。可見東坡當時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沉痛的。

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在前面議論之後,突然筆鋒一轉,開始寫景,而這景中,其實也有情,作者通過春雨過後,鳥兒報喜這一富有生機的畫面,彷彿將前面的不快一掃而過,表現出了那種大自然的美好,以及東坡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下片主要以寫景為主,十分具有畫面感。鳴泉、小溪、遠山,全都是一派田園風光的恬靜和清幽,讓人隱隱如入桃花源境,給人以超然於世之感。而東坡又以「都是斜川當日景」做結,是傾慕陶淵明,也是蘇軾的深刻感慨,才發出「吾老矣,寄餘齡」的感嘆。

要知道,此時東坡已經四十七歲了,而陶淵明是四十一歲棄官,五十歲時出遊斜川,兩者相比,東坡躬耕的情況,一如陶淵明當日的情況,而東坡所想的,是否會像陶淵明那樣,永不再出仕了呢?所以在這句話中,東坡才有遲暮之感,才會發出那聲沉重的「吾老矣」的哀嘆,在這聲哀嘆中,是東坡深深的無奈和憂慮。

這首詞從結構上來看,十分別具匠心,首句便發議論,而且突兀非常,但是在議論中,卻也飽含蘇軾的真情。之後寫景開始,便環環相扣,處處都圍繞著前面所發的議論,景中有情也有理。到了最後幾句,更是點題扣文,以現在東坡雪堂的情景和陶淵明當年的斜川之景作對比,吐露出了自己的心聲。而一聲「都是斜川當日景」,卻在平淡的詞句中,透露出了些許無奈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詞風 的精彩文章:

辛棄疾最具浪漫主義的一首太常引,結合神話表現了自己極端的苦悶
辛棄疾詠荷花最佳的一首詞,詞中充滿對小人的痛訴,英雄的無奈

TAG:史話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