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別放大「原生家庭創傷」?世界上真沒有完美的父母!

別放大「原生家庭創傷」?世界上真沒有完美的父母!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代桂雲

近日,杭州一位大叔為自己25歲的女兒相親,將「雙親原生家庭,家庭和睦」寫進徵婚條件,引髮網友熱議。

那些一直在怨恨原生家庭的人,似乎又多了一條推責父母的理由:「都是你們害的,這下我連對象都找不到了!」

原生家庭成熱詞

原生家庭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這個辭彙,近幾年才開始流行,最初在心理圈很受關注,慢慢變成了一個大眾辭彙。

對原生家庭的探討很有意義。一方面,我們可以覺察自己當下的一些人際模式、世界觀,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某些經歷。這種覺察可以幫助我們脫離人生的盲目輪迴,因為我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無助、無力的小孩了,完全有能力去應對當前的困擾。

另一方面,當我們了解了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時,就會明白對方的小氣、敏感、多疑都有根源。你越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就會越接納他的現在。當你看到他行為背後的意義時,那些不舒服、被傷害的感覺就會大大減輕。

不要被「原生家庭決定論」綁架

但是,原生家庭在當前的社會語境下,慢慢被塗抹上了一些病理化的色彩。許多人一下子為自己的失敗或不如意找到了根源。原生家庭的影響被無限放大,變成了一種「原生家庭決定論」。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當很多人不了解原生家庭的理論時,對父母還沒有那麼大的負面情緒。但當知道可以將責任推到父母身上之後,他們點燃了源源不斷的怒火。從這一點來說,「原生家庭創傷」似乎是被社會建構出來的一種「病」。而且,在人群中特別是在年輕人中大面積傳染。

就像人只要活著就有焦慮一樣,只要有家庭就有家庭問題。在很多家庭里,親子之間免不了有些小摩擦、小衝突,但這些只要沒有破壞親子之間基本的親密感,都屬於正常範圍。

心理學家曾奇峰將「足夠好的母親」,解讀為「60分的媽媽」。我想借用這一概念,將那些能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質與情感需求的家庭,稱為「足夠好的家庭」。我相信大部分中國家庭,都是這類家庭。正如「60分的媽媽」做的那樣,這些「60分的家庭」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恰到好處的挫折」。

對於原生家庭,我們應持有一種理性的態度:不忽視病態家庭對孩子的傷害,也不要過度放大其帶來的創傷。該自己承擔的責任,不要輕易推給原生家庭後怨天尤人。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范宏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打呼嚕的人更易痴呆
老人飲食,「四少一戒」很關鍵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