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沒有承認過皇帝地位的大西王,因地方民諺確認其沉銀寶藏!

歷史上沒有承認過皇帝地位的大西王,因地方民諺確認其沉銀寶藏!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暴君,其中有的是後朝在歷史編纂的時候有所傾向,有的則是實打實的沒得洗。而張獻忠,雖然歷史上從來沒有承認過他的皇帝地位,但實際上,他不僅自封為大西王,更是一個典型地道的「暴虐」君主。

四川關於張獻忠的民間諺語有很多,其中不僅有反應他進行大屠殺,同時也有關於他隱匿財寶的。而這些民諺本身就比較有傾向性,它反映了當時老百姓對於張獻忠的態度和一些歷史事實。

在明末清初,與張獻忠同樣是農民起義軍的還有李自成,作為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兩個叛軍人物,雖然他們的結局都是身首異處,但是,張獻忠則是在明顯有希望奪得天下的基礎上,自己作死,葬送一手好牌的。

「流流賊,賊流流,上界差他斬人頭。若有一人斬不盡,行瘟使者在後頭。」

這句民諺本身的含義是:這些賊寇(張獻忠)來也快去也快,老天爺讓他下界殺人,就算有一人殺不完,也還有屠殺帶來的瘟疫在後面。

張獻忠對於四川最大的影響就是屠城,已經引發後來的湖廣填四川。首先來說,張獻忠殺人本身就是他的一種生活樂趣。作為一個首領,他竟然是持有「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成都七殺碑)理念的人。這種有些偏激乃至病態的觀點讓張獻忠每攻下一座城池就進行一次屠城,

其次,張獻忠本身不接受俘虜,對待俘虜只有一個政策——殺,這個特殊櫃為何後來就連扶弱的明朝軍隊也會對其拚死抵抗的重要原因。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這一則民諺則是「張獻忠沉銀」的重要佐證,也被很多盜墓賊思考過來思考過去,其中「石龍對石虎」究竟指的是李自成與張獻忠的戰爭,還是暗示沉銀地點沒人知道,但是後面三句理解起來卻沒有那麼複雜:金銀財寶多的能夠買下整個成都府。

而在2017年的考古過程中,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出土的大量金銀財寶證實了這一歷史傳說本來就是卻有其事,從數量上看,官方並沒有給出確切的數字,但是總的發掘面積2萬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西王賞功幣數以百計,金器數以千計,銀器數以萬計。如此龐大的財富只是張獻忠沉銀的一部分,還有相當一部分有待進一步挖掘和保護。

根據《蜀難紀實》中記載: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由於銀兩太多,木船載不下,於是張獻忠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把銀錠放在裡面,讓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狹窄的地段再打撈上來。但後來部隊遭到阻擊,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銀兩沉入江中。」

無論是財富也好,人命也好,張獻忠對於四川而言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災難,到目前為止,四川人口1億多,但其中90%以上都是湖廣填四川時所新遷入的人的後代。而真正的四川人如同鳳毛麟角......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元朝入主中原後,為何沒有遍地蒙古包?
戰國末期,楚國難得中興之兆卻止於一女子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