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徵的計策是什麼?為何他會說,太子若聽他的不會有今日之禍

魏徵的計策是什麼?為何他會說,太子若聽他的不會有今日之禍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曾質問魏徵,為何要幫太子破壞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魏徵沒有辯解,而是說道:「若太子肯聽他的計策,不會有今日之禍。」魏徵給李建成提了什麼計策,讓他堅信李建成聽了他的計策,不會有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又為何不聽從魏徵的計策呢?

一、兄弟相爭

李建成是李淵長子,按嫡長子繼承製來說,李建成是皇位第一繼承人,李淵也很早將他立為了太子。但李唐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的,再加上李世民的威望和身邊聚集了一批良臣猛將,使他具備了和李建成爭奪天下的實力,這也讓李建成感到忌憚,處處打壓和陷害李世民。

太子和李世民的爭鬥,李淵是知道的,他優柔寡斷,沒有採取必要措施。雖然早早確立了李建成為太子,但又放任李世民實力壯大,讓李世民對李建成構成了致命威脅。同時,他也許諾讓李世民當太子,但給了李世民希望,卻又沒有實質行動,對於兄弟之間的互相陷害,李淵又沒有及時制止、打壓,加劇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爭鬥。

李建成曾宴請李世民,結束後,李世民吐血不止,這坐實了李建成對李世民的謀害,但可悲的是,沒有引起李淵的重視。為了除掉李世民,李建成一邊拉攏李世民手下的將領,一邊將李世民的心腹外調,準備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以便完成對李世民的致命一擊,在危難關頭,李世民進行了絕地反擊。

二、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的反擊策略,是玄武門之變。面對李建成的步步緊逼,李世民召集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恭等心腹商量應對之策,最終策划了玄武門之變。

事變前一天,李世民進宮向李淵告密,說李建成、李元吉和後宮嬪妃有染,這讓李淵勃然大怒,準備召集李建成、李元吉入宮詢問。次日,李建成、李元吉奉詔進宮時,在玄武門遭遇了李世民的埋伏,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皆被李世民及其部下殺害。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李淵也在尉遲恭的逼迫下,主動交出了兵權,並將李世民立為了太子。一個月之後,退位讓李世民做了皇帝。

三、魏徵計策

魏徵的計策,雖然沒有玄武門之變這麼一擊斃命,但也行之有效,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愈演愈烈的時候,魏徵給李建成建議,將李世民調離長安。這樣做的目的,可以減少太子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同時也能削弱李世民的實力,使其不會對太子造成致命威脅。

古代個朝代,大多會採用這種方法,確立皇子後,會將其他諸皇子封王,使他們駐守各地,即能夠確保皇位的穩固,也能夠穩固家族對天下的統治。李建成可以利用自己太子的身份,將李世民調離長安,或者建議李淵將李世民封王,使其到地方任職,這樣可以免除對自己的威脅,但李建成並沒有聽從魏徵的建議,才釀成了最後的慘案。

李建成沒有聽從魏徵建議,一是缺少政治遠見,低估了李世民的反擊決心;二是操作難度過大,缺少將李世民調離長安的理由,還有,將李世民封王,以李世民的才能和手下的一眾猛將,對李建成依然威脅很大,這也是李建成不願看到的,但最終因為他沒有聽從魏徵的建議,造成了一出家庭悲劇,也讓人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號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子嬰只是趙高的傀儡,無兵無權,為何能輕易除掉趙高?

TAG:七號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