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武士道精神起源中國?其實這種精神並不完美,存在兩大缺陷

日本武士道精神起源中國?其實這種精神並不完美,存在兩大缺陷

說起二戰時候的歷史,無疑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的一部慘烈史,那時候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平均每天都有幾萬的士兵戰死在沙場之上。

而在我們印象當中,日本人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悍不畏死,在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支配之下,日本士兵在戰場上很少出現投降的情況,他們在戰場上表現的十分瘋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讓敵軍付出代價。當初美軍在和日本人作戰的時候,就深深體會過這一點,而日本人之所以這麼瘋狂,實際上都是武士道精神在作祟。

對於狂熱的日本兵來說,武士道就是他們精神支柱,他們認為,死亡本身就是一種勝利,而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之下,日本士兵完全變成了沒有感情的戰爭機器,成了一支毫無人性的野獸之師。

其實說起來,他們這種極端的思想卻和我們國家的儒家思想有很深的淵源,當初寫出武士道的新渡戶稻造就曾親口說出,孔子的思想其實是武士道最重要的來源。江戶時代是儒學在日本發展的巔峰時期,而武士道,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找到了他們效忠於天皇的理論依據。只可惜,他們這種精神實際上並不完美,反而是存在著兩大致命的缺陷。

首先,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沒有絕對的價值觀,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之下,無論他們的天皇有多麼暴虐無道,這種效忠卻是無條件的,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口中的愚忠。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人在二戰中,干出了很多喪盡天良的事情,但是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有錯,因為他們是在完成天皇交代給他們的任務,天皇從來沒有為此道過謙,也就是承認他們沒有過錯。而這也是很多日本人,在戰爭結束之後,一直不願向我們國家道歉的重要原因。

其次,日本的這種精神,不能承受失敗,也就是說他們缺乏面對失敗的勇氣。在二戰中,很多日本士兵面對失敗的時候,都會選擇刨腹自盡,然而這並沒有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反倒是讓人不能理解,要知道很多國家都認為,自殺是一種懦弱的表現,而敢於面對失敗,承認失敗那才是一種勇氣。

日本的所謂武士道精神,連一點失敗都不能承受,顯然可以說是十分的迂腐。由此可見,他們的這種精神,雖然是起源於我國的儒家思想,但是日本人顯然沒有學到最核心的價值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手冊 的精彩文章:

我國古代擁有孫子兵法這樣的奇書,為何還總打敗仗?
包拯晚年喪子喪孫,眼看著有斷了香火的危機,為何後代卻人丁興旺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