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好性格的培養,其實是家長自我成長的體現

孩子好性格的培養,其實是家長自我成長的體現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家長不再像以前一樣只關心孩子的溫飽問題,對於孩子的性格培養和心理健康有了更多的關注。

那麼家長覺得什麼才是好性格?可能很多家長普遍認為外向型性格更受歡迎,所以是好性格。其實不管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性格,孩子更需要獨立自主、有擔當、有自信的性格品質,這些才是家長更要關注的方面。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擁有這些性格品質呢?

很多家長總是說孩子年紀還小,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了,喜歡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孩子的動作發育是由粗到細 。真正自己帶過孩子的父母一定會發現,孩子一定是先爬再走,最後到跑。手部動作是先抓握再到手指捏取物體。而這時的父母看著孩子笨拙的樣子,總是早早地為孩子準備好了一切。豈不知,這樣直接影響孩子的動作發育,這也是很多家長總是說為什麼我家孩子手怎麼那麼不靈活啊?當孩子和同齡孩子一起遊戲或者協作時,孩子發現自己比別人動手能力差,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而家長還不明就裡埋怨孩子笨。

家長一定要捨得讓孩子自己動手,不要怕孩子出錯,更不要覺得孩子做事慢吞吞。只有讓孩子犯錯,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孩子才會成長,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長自然就有了信心。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很喜歡將同一本書或同一部動畫片,反覆地看,越是熟悉的東西越能讓孩子有自信。所以家長還要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利,這樣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

家長不要總是替孩子做決定,不要過度干涉孩子。這就需要家長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很多爸爸媽媽總喜歡說:"我家這孩子怎麼這麼犟啊?總是不聽話!"在這裡很想問問家長,到底是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還是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一邊要求孩子聽話,一邊抱怨孩子沒主見,這對孩子來說真的非常不公平!

想像一下,一個孩子從小一直被父母安排控制,成年之後又怎麼會有主見? 習慣了被安排的孩子,遇到問題不但不知道如何獨立思考,更不懂得自己如何選擇!家長如果想自己的孩子獨立自主,那就要學會放手。尊重孩子的選擇,學會正確的引導。如果家長不捨得放手,孩子不但學不會獨立自主,也學不會什麼是擔當。

想想一個沒有擔當的人會有怎樣的人生?孩子總要長大,成年之後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什麼都替他承擔。作為家長不但要放手讓孩子親力親為,更重要的是還要允許孩子在可控的範圍內犯錯,並給予適當的懲罰,這樣會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會讓孩子有選擇的能力,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

孩子的性格好壞,並不是單純的內向或者外向。性格的品質才是衡量性格好壞的標準。如果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性格,那就要從自己做起,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要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他才有機會成長。切不可打著一切為了孩子好的旗號來控制孩子。

什麼是好的父母?所謂好的父母就是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性格培養也是家長更深層次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0育兒 的精彩文章:

頭胎是女兒的家庭,還要不要生二胎?看完你再做決定也不遲
孩子做事沒主見,不想他將來被人牽著鼻子走,父母及時矯正是關鍵

TAG:90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