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王朝:同樣推行新政,為何李衛如魚得水,田文鏡卻阻力重重?

雍正王朝:同樣推行新政,為何李衛如魚得水,田文鏡卻阻力重重?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即位之前一共培養了四五個手下,其中李衛和田文鏡以及年羹堯都是他的鐵杆支持者。前面我們也對比了李衛跟高福的得與失,一個位居高位,一個命喪黃泉!

當然,李衛之所以能獲得如此的成就,跟他的做人和處事方法有關,可是在劇中還有一個科班出身的田文鏡,為什麼兩個人同樣推行新政,田文鏡那裡舉步維艱,而李衛那裡卻順利執行呢?

《雍正王朝解密》79: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推行新政時田文鏡阻力重重,而李衛卻如魚得水?

一、

推行新政的前提:

康熙帝把皇位傳給雍正帝時,看似強大的清政府,其實已經被掏空了。

雍正帝即位以後,勵精圖治,接連經歷了追繳戶部欠款、科舉舞弊案、西北戰事趨緩以後,時機已經成熟,雍正帝於是強力推行三項新政:

第一項由李衛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新政,第二項由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第三項在西北由年羹堯和孫嘉誠推行火耗歸公。

先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要推行這三項新政:

首先攤丁入畝,之前是人頭稅制度,也就是收稅按人頭收,這種方式要想公平的前提是人們的收入是一樣的,顯然經歷過康熙一朝後,貧富差距增大,再執行這項制度弊端太多,人口普查查不出,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那時候的主要財產就是土地,地主有一千畝地,窮老百姓有一畝地,結果交一樣多的稅,這是不公平的。

攤丁入畝,就是說有多少畝地,就交多少稅,跟現在的掙得多交的多是一樣的道理。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以前的士紳階層可以不用服兵役,不用納糧的。本身士紳一族就比較富裕了,再不用當差和納糧,只會造成貧富差距繼續增大,有錢人還會花錢買個身份,也造成了階級固化。

火耗歸公就是指以前交上來的糧食和銀兩在運輸過程中有損耗,這個損耗由各地的老百姓負擔,也就導致地方官多收稅。雍正帝即位後這個損耗由朝廷負擔,同時給官員們發「養廉銀」,比如田文鏡曾經收了一筆五千兩的養廉銀,轉過頭就被鄔思道拿走四千,就是這個道理。

二、

李衛遇到的困境:

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雍正帝推行的新政必然會受到上層階級的反對,凡是有能力改革的人基本都是享受這個制度的人,怎麼會輕易打破自己的飯碗?

比如我們喊了這麼多年的「某產稅」,其實就類似於雍正朝的攤丁入畝,只不過把土地換成了房子而已,有能力執行這項制度的人,往往是持有大量房子的人,哪有嫌自己錢多的。

李衛就遇到這樣的情況了,每次開會討論,大家都反對,弄得他這項政策根本推行不下去。

前面一期也講過了,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辦,這事鐵定辦不成,就像我們召集村裡最富裕的人開會,討論的是怎麼收富裕的人的錢,你覺得這會能達成一致嗎?

可是李衛這小子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他的方法不僅在那時候適用,即使放到現在也是非常適用的。

你不是不願意多交錢嗎?

那好啊,我們不提錢,我們提點別的,先把你查個底朝天,就不信你的雙手都是乾淨的。

即使你的雙手是乾淨的,那就查你的兒子,查你的老婆,不信查不出你沒有毛病。

所以,不要跟朝廷作對,朝廷想抓抓你的毛病,還是有的是辦法的,於是帶頭抵抗的黃倫第一個中招。

李衛派人查黃倫曾經辦過的案子,很快就找到了黃倫的把柄——劉王氏的冤案。

這也太現實了吧,敢情想查誰,誰就有毛病啊?

是的,自古如此,但凡有權有錢的人,總會有些不光彩的過去,想查還是查的出來的,即使沒有毛病,想安一個也是有辦法的,想想岳飛吧。

三、

田文鏡遇到的困境:

以下是付費內容

李衛抓住了官員的軟肋,有了這個先例,其餘人都怕查到自己頭上,爭著交錢,攤丁入畝得以順利執行。

但是到田文鏡這裡就不太妙了。

他推行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受到的阻力不光光有富人和官員,還有就是那時候的知識分子。

這是最難辦的一個階層,雖然他們沒有武器,可是他們有筆,這玩意比大刀長矛更要厲害。

就像秦始皇,不管你的功績有多麼偉大,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交通,創建了第一個帝國。可是你焚書坑儒、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了,那麼當時的人記載的秦朝就是暴秦,秦始皇也成為了一個「暴君」。

田文鏡遇到的就是這類人,他們類似於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們沒有辦法阻止這項制度執行,但是可以罷工,罷考啊,罷考了,看你田文鏡怎麼辦?

在這之前,雍正帝已經派了一個李紱前來了,為什麼李紱也不支持這個新政呢?

其實李紱也是清流的代表,他是清官,毋庸置疑,可是他考取功名圖的是什麼?

其實是那種不用當差和納糧的優越感,很早以前楊角風曾經跟人討論過老年公交卡的問題,當時有一個建議是給老人每年打固定的錢,乘車時跟其餘人一樣交錢,這樣的話對那些不乘車的老年人是公平的。也能緩解上下班乘車難的問題。

當時是被罵慘了,說到底,這是一種特權,我辛苦一輩子,退休了,就指望乘車免費早起到各超市搶雞蛋或者接送孩子呢,現在把這項特權取消了,心中不是滋味。

當然,這個例子不夠恰當,但是可以說明一種心態,李紱等人固然會想,以前考取功名後不用納糧,為什麼到我這裡就要納糧了,不公平,不公平!

四、

李衛跟田文鏡的區別:

田文鏡科班出身,正兒八經考取的功名當上的官,而在劇中的李衛是叫花子出身,機緣巧合之下當的官(歷史中他是買的官)。

他們推行新政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有沒有發動群眾?

李衛在推行新政之時就給雍正帝寫信了,先提出了困難,然後告訴雍正帝,自己也是有對策的,只是執行起來後擔心有人告狀,希望雍正帝幫忙穩住。

而田文鏡就不同了,他是科班出身,總是希望按規矩辦事,平時跟雍正帝的交流也遠遠沒有李衛多。不然的話雍正帝怎麼會不知道鄔思道去了田文鏡處,也不知道鄔思道啥時候走的,所以雍正帝探望田文鏡後,囑咐他多上摺子。

李衛的攤丁入畝是切實關係到老百姓的利益,比如原先他跟地主一樣,每年交一兩銀子的稅,現在他只需要交幾個大子了,而地主變成十兩銀子了。李衛請人寫的大白話告示,反而吸了一波粉,加上幾個叫花子沿街歌頌新政好,很快就普及給了所有人民,這就是發動群眾的力量。

反觀田文鏡,只會靠官職壓人,人際關係處理的一塌糊塗,一旦出現了群體罷考事件,徹底傻眼,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而且他這個政策跟普通老百姓關係不夠密切,畢竟涉及到的只是士紳一族的利益,跟老百姓的關係不夠大。這也造成了田文鏡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政策推行起來舉步維艱。

如果不是後來的弘曆前來相助,田文鏡這一關真有點懸了……

雖然田文鏡想著不給雍正帝添麻煩,偏偏是他給雍正帝添了麻煩,最後讓雍正帝承擔了得罪天下讀書人的罵名。

而李衛辦事,從來沒有給雍正帝添過麻煩哦,除了跑進從良的妓女家一趟,還被雍正帝罵了一頓……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角風發作 的精彩文章:

雍正帝為什麼對李衛屢次犯錯多次袒護,卻對張廷玉的行為零容忍?
雍正王朝:雍正帝跟喬引娣的感情最終走向何處?劇中已給答案!

TAG:楊角風發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