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小火箭:全球在軌衛星報告2019版之五

小火箭:全球在軌衛星報告2019版之五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本系列共10275字,85圖,18表。

預計閱讀時間:1小時20分鐘。

本系列共5篇,本文是第5篇,為完結篇。

另,還有34顆衛星,其距離地球表面同樣是3.6萬公里,因此繞地球的周期也是和地球自轉相同的,為23小數56分鐘4秒,屬於地球同步軌道,但是因傾角不在0°附近,不是地球靜止軌道。

為了報告的完整性,小火箭在此把這34顆衛星也列出來:

用途

這2063顆在軌運行的衛星,各有哪些用途呢?

小火箭按每顆衛星的最主要用途,排除模稜兩可的「其他」項,融合了軍事、商業、民用的三個領域,劃分出6個專項:

通信、遙感、導航、技術驗證、空間科學、地球物理。

通信衛星以773顆的數量登頂,緊隨其後的是771顆遙感衛星。

直觀示意圖如上。

按比例來說,通信和遙感衛星分別佔在軌活躍衛星總數的37.5%和37.4%。

技術驗證衛星佔13.3%;導航衛星(包括全球導航衛星和區域導航衛星)佔6.7%。

壽命

通常來說,小衛星擁有5年以下的在軌壽命,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擁有10年到15年的在軌壽命。

本報告,將所有在軌活躍2063顆衛星按在軌壽命時長劃分統計一下,也就是按入軌年限統計分類:

上世紀70年代入軌,如今依然能夠活躍使用的衛星,有1顆;

上世紀80年代入軌,如今依然能夠活躍使用的衛星,有2顆;

上世紀90年代入軌,如今依然能夠活躍使用的衛星,有92顆;

本世紀00年代入軌,如今依然能夠活躍使用的衛星,有403顆;

本世紀10年代入軌,如今依然能夠活躍使用的衛星,有1565顆;

更詳細的分類,見下表:

0到4歲的衛星佔全球活躍衛星總數的52%,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產業。

在小火箭給出這份報告的時刻,在軌活躍衛星,最年長的,是AO-7業餘無線電衛星(1974年11月15日入軌,為70後);最年輕的,是2019年5月17日入軌的中國北斗BEIDOU-2 G8導航衛星。

AO-7業餘無線電衛星,於1974年11月15日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由一枚德爾塔2310運載火箭送入預定軌道。

AO-7衛星重28.6公斤。

目前正在近地點1439公里,遠地點1459公里,傾角為101.74°的軌道上正常運行。

這個八面體形狀的高360毫米,外包絡圓直徑424毫米的小傢伙,用太陽能電池供電(不是核動力),至今還活著。

AO-7衛星向全世界的業務無線電愛好者服務,其承載模式A(145.850-950 MHz上行鏈路和29.400-500 MHz下行鏈路)和模式B(432.180-120 MHz上行鏈路和145.920-980 MHz下行鏈路(反向))的線性轉發器以及29.500MHz和145.700 MHz信標,還能工作。

當然,期間國際條約改了一次,所以2304.1 MHz的頻率實際上並未開啟,不過已經很強大了。

上世紀70年代末,AO-7衛星的電池系統短路,整星宣告報廢。

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期,有一些工程師突然發現,AO-7衛星又能用了(據分析,應該是短路的線路被電流的熱量燒斷,變為開路,備份電池系統開始正常工作,當衛星的光照條件足夠好的時候,電量剛好夠用,整星就能夠恢復提供服務了)。

於是,一些秘密組織和工程師開始使用這顆衛星進行加密無線電通信。

實際上,直到今天,AO-7衛星依然在為一些組織提供服務。

所以說,人生無常,衛星的命運也是如此,有時有些事情突如其來,有時有些重逢也讓人綻放微笑。

發射

在軌活躍著的這2063顆衛星,分別是在哪裡發射進入太空的呢?

小火箭在這裡也給出結果。

註:按小火箭聯合會標準,以衛星進入預定軌道之前接觸的最後一個發射裝置所屬的飛行器或者發射架為發射場最終判據。這樣,在國際空間站上釋放的衛星,發射場將會被認定為國際空間站,由空射運載火箭送入預定軌道的衛星,發射場會指定為相應的運載火箭載機。

這2063顆衛星,是從25個不同的發射場進入太空的。

變化

這是小火箭聯合會第12份全球在軌衛星報告,同時也是第1份以公開形式發布的在軌衛星報告。這十幾年來,在軌衛星的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本文末尾,我拿2006年和2019年這兩年的數據做橫向比較吧:

2006年,全球在軌活躍衛星總數為873顆;

2019年,全球在軌活躍衛星總數為2063顆,漲136.3%。

2006年,全球擁有在軌活躍衛星的前3名為:美國,俄羅斯,中國;

2019年,全球擁有在軌活躍衛星的前3名為:美國,中國,俄羅斯;

2006年,美國擁有在軌活躍衛星473顆,佔全球的54.2%;

2019年,美國擁有在軌活躍衛星906顆,佔全球的43.9%,降了10.3個百分點,降幅達19%。

美國也就終於在2019年的5月份,佔全球活躍衛星的比例低於了50%,不再佔據過半數的衛星數量。

2006年,俄羅斯擁有在軌活躍衛星89顆,佔全球的10.2%;

2019年,俄羅斯擁有在軌活躍衛星153顆,佔全球的7.4%,降了2.8個百分點,降幅達27.4%!

俄羅斯從此不再佔有全球在軌活躍衛星10%以上的份額。

2006年,中國僅擁有在軌活躍衛星35顆,佔全球的4%;

2019年,中國擁有在軌活躍衛星301顆,佔全球的14.6%,漲了10.6個百分點,漲幅達265%

從此,中國在軌活躍衛星佔比超過10%,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衛星擁有國,數量是第3名俄羅斯的2倍。

感謝中國所有的航天人!感謝我們勵精圖治,在各個崗位上努力奮鬥的中國人!

要記得,我們曾經只是世界上第5個獨立掌握運載火箭發射技術的國家,經過36年的發展,終於站上全球前3的位置,但當時,其規模僅是美國的7.4%,是俄羅斯的39%;

如今,中國在太空保有的衛星數量,為美國的三分之一,是俄羅斯的2倍。

2006年,中美俄3國的衛星保有量佔全球的68.4%;

2019年,中美俄3國的衛星保有量佔全球的65.9%。

隨著衛星擁有國的數量越來越多,全球在軌衛星迎來了更為多元的時代(當然,隨著星鏈計劃的推進和實施,這個多元化的進程還會出現反覆)。

從衛星擁有數量佔全球的比例來看,在排名前十位的國家裡,唯有中國的佔比沒有下降,而且逆勢上漲了265%。

2006年,在太空中繞地球運行的活躍衛星,每100顆里,只有4顆是中國的;2019年,每100顆衛星中,有15顆是中國的。

無論世事如何變幻,無論風雲怎樣無常,無論前方是否荊棘滿路,我們還是憑著一股倔勁和拼勁趕上來了!

2019年,就要過去一半了,小火箭在大家的捐助下,也終於能夠奮力完成這份涉及所有在軌活躍衛星的報告。

在軌活躍衛星的總數,什麼時候能夠突破3000顆呢?

或許,在2025年;但或許,也就在2020年。

全文結束,感謝大家!

版權聲明:

本文是邢強博士原創文章,騰訊獨家內容。歡迎朋友圈轉發,引用部分內容請註明出處。

歡迎 加入 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火箭 的精彩文章:

小火箭聊美國軍方與商業航天產業的關係

TAG:小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