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馬思聰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中國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馬思聰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馬思聰,1912年5月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他的父親馬育航同廣東的風雲人物陳炯明是總角之交,後來當上了廣東省的財政廳長,生育九個子女,馬思聰排行第五。父母都不懂音樂,但童年時期他受到廣東海陸豐地方戲劇音樂的影響,他喜歡上了音樂的旋律。(下圖是11歲去法國前在香港照相)

1923年,11歲的馬思聰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隨大哥來到法國,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先後就學於南錫音樂學院、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1929年初因家境突變他回國了,在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為「音樂神童」。1930年再次赴法,向法國著名作曲家畢能蓬學作曲。1931年得到廣東省政府官費資助,馬思聰再次赴法留學,第二年歸國,任中國第一所現代「私立音樂學院」院長,主要在廣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從事演出。同時,又在廣州音樂院、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音樂系任教。

抗日戰爭爆發後,馬思聰轉輾於華南、西南各地堅持從事頻繁的演出,並先後任中山大學教授、中華交響樂團指揮、貴陽藝術館館長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台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併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等職。

由於文革原因,馬思聰1967年1月經香港赴美國定居,從事作曲、教學工作。1987年5月20日,馬思聰先生因患心臟病在美國費城與世長辭。1988年5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徐遲撰寫的文章《馬思聰》。2007年12月14日,馬思聰異國辭世20年後骨灰歸葬中國廣州,同日《馬思聰全集》在廣州藝博院舉行首發式。

馬思聰的夫人是王慕理,她1910年出生於廣東番禺,早年畢業於廣東真光教會學校,自青年時代起,就一直是馬思聰音樂藝術的追隨者和鋼琴伴奏者。1932年他們結婚,1967年隨馬思聰移居美國費城,繼續從事音樂創作和表演活動,並曾榮獲過多項音樂獎。2000年9月6日在美國費城去世。他們生育有兩女一男三個子女。(下圖右邊是馬思聰夫婦)

大女兒馬碧雪,1939年出生,她受父母影響,從小喜歡音樂,是鋼琴演奏家,曾經是中央民族學院鋼琴教師。1967年時,她已經結婚,她沒有隨父母去美國。她的丈夫黃康健,是外科醫生,1980年去美國自費留學時,馬碧雪帶孩子去探親,見到了父母弟妹。他們一同回國時,臨別那天,岳父把他幾年來的心血結晶《晚霞》的總譜手稿交黃康健帶回國。馬碧雪患病英年早逝,去世時不滿60歲。

馬思聰第二個女兒馬瑞雪,1943年出生,當年就是她勸說父親逃到香港再去美國的,到美國後,1969年1月18在美國與吉承凱博士結婚。2007年馬思聰魂歸廣州,就是吉承凱和內弟馬如龍一起護送骨灰。馬瑞雪寫的多篇紀念她父親馬思聰的文章,生動真實自然,很是感人,催人淚下。遺憾的是馬瑞雪也英年早逝,因病去世時也不滿60歲。(下圖是二女兒在美國結婚時)

馬思聰兒子馬如龍,1946年出生在台北,其時馬思聰擔任台北交響樂團指揮。1962年,16歲的他在「羊城音樂花會」的舞台上,首次與父親攜手演奏《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馬如龍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上了幾年學之後,退學在家自學。後來他隨家人去了美國。(下圖是父子一起演奏)

馬如龍在美國也沒能從事他的音樂小提琴演奏事業,而是做技術工作。他終身未娶。在美國時,他曾與一台灣富商的女兒相戀,在談及婚嫁時,女方提出要馬如龍婚後定居台灣,馬如龍沒有同意,婚事就此告吹。2007年因父親骨灰歸葬回廣州,後來廣州市政府送了一套房子給馬如龍,他從美國回到廣州居住,在廣州的朋友還熱心地為馬如龍介紹女朋友。可馬如龍不久也患了肺癌,2011年12月9日在廣州因肺癌辭世。(下圖是一家人剛到美國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鄧拓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