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中國第一代雷達兵為何是在上海誕生?《天眼風雲》真實還原當年這場「藍天戰」

新中國第一代雷達兵為何是在上海誕生?《天眼風雲》真實還原當年這場「藍天戰」

「如果要當英雄,就去當兵吧。但雷達兵一定是幕後英雄。」由北京雲都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推出的《天眼風雲》在上海舉行首映式,一位老兵在首映式上動情地說道。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之作,《天眼風雲》將於5月24日全國上映,紀念那些為新中國建設和國土防空安全奉獻出青春、熱血、生命的先輩們。

《天眼風雲》以上海「二六大轟炸」為背景,描述了上海解放以後,防空作戰中鮮為人知、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1949年5月,上海解放,百廢待興。退逃台灣的國民黨不甘失敗,將封鎖上海視為「最重大之任務」,在美國支持下,利用海空力量優勢,對大陸沿海口岸實行軍事封鎖,頻繁派出轟炸機進行襲擾轟炸,妄圖使上海陷於「電燈不亮、機器不動」的癱瘓境地。尤其是1950年「二六大轟炸」之後,上海受災市民共達五萬多人,水電交通設備受到了嚴重損害,出現了工商業停滯、金融業倒閉、公交電車中途拋錨、家家戶戶電燈不亮、糧食、紗布等日用品嚴重匱乏、貨幣貶值等嚴峻局面,整個社會體系幾乎陷於癱瘓窘境,狀況極其糟糕。

在中共中央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最大限度地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在最短時間內消除了因轟炸造成的市民焦慮和恐懼心理,穩定了上海的局面,社會運行機制恢復到正常軌道,也粉碎了國民黨封鎖交通、窒息上海經濟的圖謀。

但敵機的轟炸,依然是個大問題。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說過:「我們解放了上海,只解放了領土,還沒有解放領空,上海只能算解放了一半。不掌握制空權,上海是不能生存的。」這足以說明雷達部隊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二六大轟炸」後,華東軍區迅速組建上海防空司令部,並成立上海防司指揮部。與此同時,上海交通大學一批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青年學生,毅然趕赴上海警備司令部情報處報到。安國路76號大樓正式成為新中國第一部雷達的架設地,同時也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雷達兵的營地。

在反轟炸的過程中,中央和上海的積極作為讓肇建未穩的新政權得到廣大市民的信任和支持。反轟炸的勝利使上海這座城市以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將其自身向心力強、凝聚力大、迅捷高效的特點直觀地呈現給了新中國和新時代。同時因為上海防空戰的勝利,也為以後雷達兵的發展,夯實了基礎,提供了經驗,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電影《天眼風雲》取材自這段歷史,最大程度還原「二六大轟炸」的戰爭實況,以雷達兵為題型,用細膩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個形象鮮明的雷達兵,為觀眾揭開了雷達兵部隊的「神秘面紗」。電影講述了1950年解放軍獨立團英雄連隊第1連連長周長生(周璞 飾)、指導員李明奎(高郡偉 飾)等奉命改編成立解放軍第一個雷達站,上海交大電機系陳靜(許瑤璇 飾)等21名大學生應招入伍。在解放軍戰士的帶領下,一群意氣風發的大學生,一隊驍勇善戰的蘇聯空軍英雄,在戰爭中鬥智斗勇、不畏犧牲,為守護上海的藍天而戰。

《天眼風雲》劇本改編自空軍少將郭錫林的長篇小說《天波浩渺》,作者將自己多年的雷達兵經驗和對雷達兵的熱血情懷融情於筆,細緻刻畫了革命時期第一支雷達兵建立的艱難過程,展現出中國雷達兵無私奉獻、守衛革命的美好品質。影片中導彈、槍、刀各種戰爭武器的激烈碰撞,共產黨和國民党進行多次激烈廝殺,險象環生的伏擊戰,正反兩派的鬥智斗勇,劇情不落俗套熱血反轉不斷。革命戰士們多條感情線更顯人物鮮活,真摯的情感引發情懷共鳴。豐富的電影內容和精彩的演技使劇情節奏緊湊,將戰爭的緊迫感和革命感顯露無疑。

八一廠知名導演楊虎執導該片,他曾導演過《信仰者》《劉老莊八十二壯士》《極限衝刺》等多部影視佳作,對革命電影的製作有著豐富的經驗,擅長於在大的歷史事件中深入挖掘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在此次《天眼風雲》的創作中,楊虎導演以類型片的創作手法,將動作、諜戰、愛情等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出一部驚險刺激的革命戰爭大片。影片曲目由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電子音樂中心副教授劉思軍製作,他曾為電影《紅河》《厲害了我的國》《紅顏》等作品配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際賽事吸引招商熱潮,崇明生態產業招商推介會舉行
挑戰難以戰勝的「癌王」,綜合治療大幅提高生存率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