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別再認為你一定要做到完美無缺

別再認為你一定要做到完美無缺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多莉·克拉克

企業之間逐漸興起「失敗研討會」(FailCon)的風潮,這種會議是「讓新創企業的創辦人研究自己和其他人的失敗,為成功做好準備」。失敗的價值已經變成了矽谷的口頭禪。一般認為,失敗是一種極端形式的實際教育,當以正確的方式實施的時候,能夠讓你迅速地學習與成長。

不過,就算是新創企業的圈子對於失敗充滿了熱忱,失敗通常還是會有一種揮之不去、見不得人的感覺:跟你嘗試過但沒成功沒太大關係,跟你是個「輸家」有關。最近一趟法國旅程中,我遇到了好幾十位專業人士,他們都抱怨自己的國家,對於失敗有特別嚴重的「一旦失敗,那就結束了」的態度。

不過,事實上,並不是只有少數不幸運的人,才會經歷失敗。如果我們誠實以對,失敗其實是一種持續不斷(雖然很少會危險到要致命)的狀態。事實上,有可能你已經失敗過,或者不需要多久就會體驗到失敗(或許你有某一款產品上市,銷路卻不好;權力交接班時輪不到自己;搞砸了一次報告;或是其它各種失敗可能中的任何一項)。下面,我想分享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失敗經驗,把它轉變成未來更大的成功。

承認創新需要失敗。在當下這個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維持的時間越來越短的世界裡,成功的企業必須把創新融入到自家的標準流程里。可是,任何類型的創新都包括了風險和嘗試新的事物,如此一來便會導致失敗。100%的成功率只說明,你完全沒有嘗試任何新事物。目標是要創造一個「最低限度的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假以時日,你可以期待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從某些方面來看,這樣的做法是一種重新設定:並不是說你創造了某樣東西(比方說產品或服務),結果沒有成功;而是你穩定地改善了一連串的初始作品。

接受自己的失敗故事。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到參與美國金融市場的某位人物,他在金融危機時遭到起訴,之後又被免除了起訴罪名。結果,我從他妻子那裡收到了一條憤怒的簡訊,寫著:「你為什麼一定要提到這一段?」對我來說,這麼做是理所當然,既然這位人士在他自己的書中描述到這段經歷(提供了最深思熟慮和扣人心弦的敘述),我完全沒有想到他們仍然還在試圖遮掩這件事情。不過,習慣(包括要看起來好像很完美的需求)是很難打破的。

了解失敗是個持續的過程。認識到失敗並不是「一旦發生了,就大勢底定」的現象(你登山,然後一直待在山頂的狀態)是相當重要的。相反地,失敗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今年春天,在同一天里,我之前申請的兩個不同的研究職位都被拒絕,這件事並不表示我不成功。從其它指標來看,像是寫書、演講、擔任諮詢顧問,還有在商學院里教學,這些事我做得還不錯。可是,挑戰性的目標就是如此:那些在你駕駛艙外頭,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按自己意思發生的事情。

如同研究指出,目標應該是要犯下「新的、不一樣的過錯」。而且,如果我們想要讓其他人嘗試的時候會更安全一些,我們就必須願意以現在式來談論失敗──而不是很久以前,曾經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而已。

我們都喜愛「失敗的」創業家反敗為勝的故事,我們難以抗拒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失敗讓成功變成可能,不過並不是因為到了最後可能會賺大錢。

相反地,失敗開啟了對話,顯示我們並不需要完美。事實上,我們無法做到完美。我們需要誠實和公開地談話,讓我們自己為人所知,以便能夠在各自適當的背景里了解失敗和錯誤。我們不能害怕承認這一點,如果我們持續成長,失敗就不是異常現象。每一天,失敗都會發生。

(作者是營銷策略專家和專業演講者,任教於美國杜克大學福誇商學院。)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