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千年名方麻黃湯,關於它的這些秘密,你了解多少?

千年名方麻黃湯,關於它的這些秘密,你了解多少?

在千古經方之中,麻黃湯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由它演化而來的方子不在少數,而且它的配伍也是比較獨特的,全方四味葯,君臣佐使十分嚴謹,而且在經方中的分量頗高。全方由麻黃(去節)三兩,桂枝(去皮)二兩,甘草(炙)一兩,杏仁(去皮尖)七十枚組成,麻黃、桂枝、甘草的用藥比例是三比二比一,配伍也是極其精妙。

然而對於張仲景的麻黃湯方證,實際上是比較多的,當然,最為主要的還是《傷寒論》中的第35條,也就是「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這個方證可以說是麻黃湯的主證,太陽表實證,頭痛、發熱、惡寒為主要癥狀,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無汗而喘為兼見症,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主要的脈證,那就是脈浮。當然這裡有一點需要糾正的就是在《傷寒論》原文里說的是「惡風」,而根據病脈證治來看,此處應該是「惡寒」。

麻黃湯的第二個方證,是太陽與陽明合病,也就是《傷寒論》第36條,也就是「喘而胸滿」,既然是太陽與陽明合病,也就是說這個主證肯定有發熱、惡寒的表證,但同時也有大便難的里證,但卻多了喘和胸滿的證候,而喘證,表證也有喘,里證也有喘,不過胸滿不屬於承氣湯證,而屬於麻黃湯證,所以仲景在這裡強調「不可下」,也就是說不能使用承氣湯。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喘而胸滿」四字,這裡的奧義很深刻,為什麼呢?這裡提示的是先呼吸困難,胸腔的內壓增高從而導致胸滿,所以使用發汗平喘的方法,胸滿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它與陽明證的「腹滿而喘」是不一樣的,陽明病的這個證候是先有腹滿,然後腹滿上迫胸膈,從而阻礙呼吸,因而發喘,所以要用下法,腹滿消除了,喘證就自然痊癒了。

麻黃湯的第三個方證就是太陽病十日未解,也就是《傷寒論》第37條,按照張仲景的原文所說的此證仍是太陽病,不過已經十日了,脈浮細且有嗜卧的癥狀,按道理上是表證已解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有胸滿、脅痛的證候,就屬於病傳少陽了,該用小柴胡湯,但如果沒有胸滿、脅痛的證候,仍然脈證為浮脈而不細的話,那就不能用小柴胡湯,而應該用麻黃湯。不過這個看似很簡單,實則不易理解。

《傷寒論》第37條主要指明了太陽病十日未解的3種轉歸,第一種轉歸就是表邪已去、正氣漸復、已無所苦,這個時候不需要再服藥了,只要安心靜養就好了;第二種轉歸是表邪留戀未解,也就是說雖然有嗜卧的表現,但是脈仍然為浮脈的情況,那就證明表證仍在,病情仍在太陽,所以仍然可以使用麻黃湯;第三種轉歸是病傳少陽,出現胸滿、脅痛的證候,此時必須要用小柴胡湯了。

麻黃湯的第四個方證,這個方證見於《傷寒論》第46條,也就是原文說的「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暝,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這個方證是太陽病不發汗而致衄。按照條文所說,太陽病主證俱在,八九日不解,應該用發汗的方法,由於長時間沒有發汗或者用發汗的方法但卻沒有發出汗來,時間長了,陽氣會更加壯實,這個時候服用藥物後,癥狀略微減輕,但卻有發煩、目瞑的情況,其實這是一種「服藥有驗」的反應,看似驚人,實則「少時即已」,然而這個時候或許會出現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流鼻血,這種情況其實是「日久不得汗出,郁集於體表的津液過多過重的表現」,但是不用擔心,病會隨衄而解,所以這種情況,是可以使用麻黃湯的。當然在《傷寒論》的55條,與此類似,也就是「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這裡指的是傷寒表證時,本應該用麻黃湯發汗解表,但是卻拖延時日久不發汗,體表鬱閉,陽氣重於表,邪無出路,體液上沖,而此時的鼻衄恰好給了邪氣的出路,倘若此時鼻衄後病情仍沒有好轉,那麼,可以使用麻黃湯。

麻黃湯的第五個方證,是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證,也就是《傷寒論》的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這裡看上去有點令人費解,實則是陽明病兼有太陽表實證,這種情況不能直接使用治療陽明病的方法,因為陽明病中摻雜著表證,那就應該先解決表證之後再解決陽明病,所以這裡的關鍵就在於有脈浮、無汗而喘的太陽表實證,即便兼夾的有陽明病,也應以先解決表證為要。

麻黃湯的第六個方證,傷寒脈浮可發汗的證候,這個在《傷寒論》的51條、52條均有記載,主要脈證為脈浮或脈浮而數,病在表,可發汗,用麻黃湯。這裡因為原著說的比較簡單,只舉了脈證,但據此可以推測,無外乎4種情況,一是太陽表實證,仍然需要用麻黃湯解決;二是太陽病久不發汗,陽氣過重,仍需發汗;三是太陽病表證已解,脈浮嗜卧,仍有表證的情況;四是陽明病兼有太陽表證的情況。

總而言之,麻黃湯方證雖然也是錯綜複雜,但是也是有跡可循的。儘管最後一個方證在原著中說的比較簡約,但終究萬變不離其宗,尤其是前面幾個比較明朗的方證,終歸還是說的比較清楚的。當然,麻黃湯是發汗峻劑,若不是方葯對證,不可輕用。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飯後喝酸奶有助於消化?並不是!營養專家建議這麼喝
舌下兩條「青筋」,平時沒注意,但沒想到還有這些用處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