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庫爾蘭集團軍群足有20萬,納粹卻為何到死,也不讓它回防本土

庫爾蘭集團軍群足有20萬,納粹卻為何到死,也不讓它回防本土

庫爾蘭集團軍群成立於1945年1月,是德軍在本土失守情況下,罕見以完整編製而投降的集團軍群,人數上有二十六個師,約二十餘萬人。

該集團軍群士兵,本身屬於北方集團軍群,負責扼守波羅地海的庫爾蘭半島。但是隨著蘇聯軍隊將德國完全驅趕出本土,波蘭以及東普魯士被蘇聯虎視眈眈,德國出於方便指揮的考慮,重編了作戰編製。

庫爾蘭半島的駐軍混編成庫爾蘭集團軍群,直接聽令於德國柏林。而由於這支部隊足足有20餘萬,且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士,德國參謀們都將其視為德國最後的重要武裝補充力量。

負責進行本土防禦作戰計劃制定的古德里安,更是直接向當時納粹高層提出把庫爾蘭半島駐軍撤回來,作為德國本土防禦的力量。

考慮到庫爾蘭半島距離德國本土隔著一個波羅的海,古德里安還特意和海軍元帥鄧尼茨進行長談,長談之中鄧尼茨給予了古德里安一個非常滿意的承諾。

鄧尼茨強調雖然德國海軍力量,一直不如空軍、陸軍那樣耀眼,但是集中全部潛艇、軍艦確保在小小的波羅的海維持制海權還是小菜一碟。

且德國海軍控制下的艦艇,也足夠將庫爾蘭半島的德軍悉數運回國。1945年1月28日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對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寧格勒)進行圍困。

出於保住有生力量的考慮,德國海軍曾執行了著名的漢尼拔行動,在15周的時間裡,動用近1080艘各式船隻,把約200萬人士兵或平民送回了德國本土或者德國控制下的丹麥。

由此可見德國海軍全力撤出只有20萬人庫爾蘭集團軍群,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具有極大的可操作性。然而因為此時此刻的德國最高統帥希特勒,依舊不願意承認自己快失敗了。

玩命的強調自己完全有能力打一個跟蘇聯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樣的柏林保衛戰,德國英勇的士兵,可以憑藉不屈的意志力,將蘇聯人痛擊在柏林城下,然後再進行戰略反攻。

而在這可以反攻的大背景之下,庫爾蘭集團軍群將成為直插在蘇聯後背的利刃,它可以通過進攻,快速讓蘇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全線崩潰,就跟1941年德軍閃擊蘇聯一樣。

所以納粹高層始終沒有向庫爾蘭集團下達回防的命令,而是要求它死守住庫爾蘭半島,做好牽制蘇聯軍隊的工作。

然而歷史的結果已經很明確的告知,希特勒當時還可以反攻的想法完全是不切實際的風言風語。蘇聯可以反攻是因為基本保全了自己所有的工業基礎以及美國的大批物資支持。

而此時的德國本土已經被英美的戰略轟炸,炸的幾乎沒有可以成建制生產的機器。缺衣少糧的德國軍隊根本無法守住吃飽喝足的蘇聯士兵的進攻。

1945年4月30日當蘇聯的坦克轟鳴聲響徹整個柏林城,大魔王希特勒在不甘中選擇了自殺。1945年5月8日庫爾蘭集團軍群在自己最高指揮官卡爾·希爾佩特的帶領下放下武器投降。

納粹高層試圖反攻的夢,在此時此刻碎了一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蘇聯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生吞」了波羅的海三國?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