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器大雅,小小袍器也能玩出大名堂!

小器大雅,小小袍器也能玩出大名堂!

葫蘆,在我國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用葫蘆作為盛水的用具遠早於陶器和青銅器的使用。

隨著人們對葫蘆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它的利用也越來越廣泛,有關葫蘆工藝也隨之產生。葫蘆作為工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成於宋,興盛於明清。

明朝時,范制葫蘆器產生,擴大了葫蘆器的種類和技法,到了清康熙時,葫蘆器進入宮廷,成為皇家御用工藝品,深受宮廷寵愛和民間的追捧。

康熙皇帝玄燁甚至曾在瀛台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

清朝,見證了葫蘆器的興衰。

康乾時期,由於宮廷的重視,葫蘆器的工藝在清朝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製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領導標新,風神別具。

清代中期後,宮廷范模匏器漸趨衰落,嘉慶、道光朝的宮廷范匏製作已遠不及康乾時代之盛。同治、光緒款者零零星星,更難得見。

因葫蘆諧音「福祿」,其枝莖稱為「蔓」,「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徵。

匏器,又稱葫蘆器,是一種將天然美與人工匠意合為一體的漢族傳統工藝品。

人們養蟈蟈用的葫蘆罐就是匏器的一種。匏器最早出現在明末,為太監徐九公所開創。匏器藝術品問世後,廣受坊間喜愛,至清康熙時傳入宮廷,為皇家御用。

匏器具有工藝優良、紋飾清晰、器形優美多姿的特點。

由於葫蘆色黃如金,時間愈久,其色愈重,因而傳統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那些經過收藏者長期把玩摩挲的傳世匏器,更給人古樸、凝重的美感。

存世的傳統匏器,從各種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賞玩之物,應有盡有。

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盤、碗、壺、盒、瓶、筆筒、鼻煙壺、蟈蟈籠及樂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間的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弦琴等物為最精。

宮廷製作的葫蘆器,除了供御前賞玩之外,還被作為珍貴的禮品用以賞賜王公貴族以及饋贈外國的嘉賓使臣。

種一片葫蘆,但是成熟起來的寥寥無幾,所以它非常難得。

當看到那些「先天禁錮、後天加工」的匏器在手中盈盈一握,我們不僅僅感覺在玩那種匏器文化,而且是在找尋那段歷史,其深厚的收藏價值也在我們的手中凸現。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破解古玉奧秘,看這一篇就夠了!
酷愛皇家玉器的外國大藏家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