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內心的光明照亮前行之路

內心的光明照亮前行之路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王成金

前不久,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戰士杜富國,以全國自強模範的身份,再次走上熒屏、走進人們心中。

心勝,則一切皆勝。從英雄戰士到自強模範,杜富國實現了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很多戰友都說,是他內心的光明照亮了自強之路、前行之路。

我們都記得,去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國在作業時突遇一枚加重手榴彈爆炸,身負重傷,失去了雙眼和雙手。從此,他再也不能擁抱親愛的媽媽,再也不能看見心愛的妻子,再也不能和戰友並肩征戰雷場。

很多人在讚頌英雄杜富國的同時,也難免擔心:陽光男孩能否從黑暗中站起來,雷場英雄能否成為生活的強者?而杜富國努力戰勝失去雙眼和雙手的痛苦,始終保持著一個無比堅強、無比陽光的英雄戰士形象。

我們聽到,他唱起《當個英雄》。「沒有誰天生英勇,風雨後才有彩虹;讓夢想登上最高山峰,要勇敢向前沖……」這是唱給別人,也是為自己加油。

我們看到,他舉起殘臂敬禮。在「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杜富國以殘臂之禮向人們致敬,滿懷信心迎接未來。他堅持學播音、學盲文,將來傳播掃雷故事、講述軍旅人生。

危急關頭,杜富國用「驚天一擋」展示了榜樣的力量;挫折面前,杜富國用「陽光心態」展現了自強精神。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勇敢前行,給當代青年留下頗多思考和啟示。

青年在成長和奮鬥中,會收穫成功和喜悅,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一個人只要內心有光明、胸中有志向,順境逆境都會成為財富而不是包袱。

從我們黨的歷史看,很多青年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大革命時期,尤其是1927年到1928年,很多革命青年慘遭殺害。但那一代青年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們以革命成功、民族復興為己任,從地上爬起來,揩乾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體,不怕犧牲、接續戰鬥,直至換來一個新中國。

新中國建設和改革時期,尤其是研製「兩彈一星」年代,很多熱血青年不戀鬧市鑽山溝,豪飲孤獨當美酒,把青春和生命獻給祖國,為國人揚眉吐氣作出了卓越貢獻。

一代代青年的堅強挺立,源於內心光芒的照耀、理想信念的召喚「。無論是知識底子還是精神底子,內心要有一個光明的底子。」當代青年走好正確的人生道路,最需要內心光明的指引。部隊有無數像杜富國那樣內心充盈、信仰堅定的青年,這是推進強國強軍事業的基礎和支撐。然而,也有少數青年官兵,滿足於「小確幸」,追求「安穩生活」,甚至信奉「不做不錯」。諸如此類,缺少的正是光明的底子。

內心的光明是一種理論之光。列寧說過,「從革命理論中能取得一切信念」。理論猶如一面旗幟,旗幟立起來了,一個人就知所趨赴。當代青年要不辱使命,鏗鏘前行,首先要保持理論清醒、理論自信。對青年官兵來說,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問題,才能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超越今天,走向明天。

內心的光明是一種黨性之光。黨員姓黨,黨性是青年黨員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青年官兵不忘初心聽黨話,不看說的,而看做的。經常加強黨性鍛煉,用青春做槳、夢想做帆,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知識,像雷達探測一樣保持敏銳,像種子生長一樣不懼壓力,就一定能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內心的光明是一種道德之光。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當代青年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才能走得更正、走得更遠。杜富國之所以「為任務敢拚命,為戰友不惜命」,就在於內心有崇高道德的引領。青年官兵走好人生道路,不僅能力要強,精神也要強。如此,才能明辨是非,大道直行。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是英雄,絢爛過後依舊堅強、不忘初心更是英雄。」從杜富國身上,我們看到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精神風貌,看到了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強大威力。新長征路上,青年官兵只要像杜富國那樣內心光明、胸懷澄澈,任務面前「讓我來」,遇到挫折不失志,昂揚奮進勇向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必定前景可期、未來可待。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