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曾國藩:一個人開始變厲害的三種跡象

曾國藩:一個人開始變厲害的三種跡象

曾國藩:一個人開始變厲害的三種跡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有的人有一個,有的人有無數個。

耳邊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好煩」,這也煩,那也煩,我們面對的煩惱和困惑越多,就越容易感覺自己的生活一團亂麻,不知道從何做起。

於是,我們把自己划到了「心煩區」,連走在路上,都是一股「閑人勿近」的氣勢。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朋友問,最近怎麼了?你說自己煩著呢。

煩啥呢?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一堆破事……

對話到此結束。但問題是,你的一堆煩心事,究竟是哪些事呢?仔細停下來捋一捋,好像還真沒認真想過。

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幸。究竟怎樣才能讓自己幸福呢?

其實幸福很簡單,幸福就是與自己內心和解,與生活和解。

曾國藩:一個人開始變厲害的三種跡象


01 認清自己,接納自己

小時候,我對自己很不滿意。我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無能、最孤僻、最不懂得如何結交朋友的孩子。有些時候,我真的非常討厭自己。

長大以後,我的情況也沒發生什麼變化。我到了另一個城市上大學,畢業後找工作。

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拋開我的過去;我以為,這樣我所有的缺點就都不會被人發現。

結果我發現我錯了。無論我搬到哪裡,總還是原來的那個我。

有一天,我所在的部門舉行了一場心靈成長主題講座,主講者的一段話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她說:你所謂的那些「缺點」,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歡的特質,其實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只不過表達的程度有點過於強烈了

這就好比放音樂,如果音量開得太大,就會讓人感覺有些不適應。

只要你能把這種特質的「音量」調回去,你自己以及你周圍的所有人就會意識到,你的「缺點」其實正是你的優點。

它們可以為你所用,而不是成為你的絆腳石。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把這些特質表現到適當的程度,不要過度。

我當時感覺彷彿被雷擊了一樣,茅塞頓開。我的少言寡語,是我沉穩的過度表達;我的浮躁,是我積極思考的過度表達;我的「臭美」,是我表現欲的過度表達。

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而這些缺點,其實也是別人經常誇讚我的優點。

當我能夠正視自己內心的陰暗面,正視自己的所有缺點時,也就意識到了這些「缺點」的積極意義。

我只需要引導自己的行為,既不刻意壓抑自己,也不刻意否定自己,這樣就可以化缺點為優點。

分清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和什麼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就是真正改變的開始。

利用我們寶貴的時間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值得我們去改變的東西,我們的生活就會少一些自責,多一些自信。

與自己和解,就是全面認清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與自己和解,就是承認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

與自己和解,就是知道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天賦。

曾國藩:一個人開始變厲害的三種跡象


02 停止抱怨,笑面人生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在他的書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台邊,妻子怕被水淋濕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

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卡斯丁疼愛手錶,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後黑著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濕。卡斯丁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

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

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卡斯丁鑰匙留在公文包里,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

待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遲到了15分鐘,挨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卡斯丁的心情壞到了極點。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在我們不能完美的時候,我們應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及時止損。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試想,卡斯丁在那10%產生後,假如換一種反應。比如,他撫慰兒子:「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跌倒了,難道我們就此就被那小泥坑給淹沒了嗎?還是選擇拍拍身上的灰塵重新站起來更好呢?

文學大師林清玄曾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遇到糟心事越多,越要學會開導自己。

心態好的人,四季長春,笑口常開。生活如意也好,不如意也罷,他們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患得患失,不大喜大悲,自帶能量的磁場,因此疾病躲著他們走,好運卻常常光顧他們。

學著用努力代替抱怨,用微笑抵消嫉妒,別人越讓你生氣,越是要沉住氣,逼自己爭氣,以退為進。

與自己和解,就是不擰巴、不執拗、不抱怨、不任性。

失敗了,不再一味埋怨自己,主動理性分析原因,試著打開另外一扇窗。

委屈了,不再一味哭泣,主動釋懷與放過,選擇微笑面對生活。

生氣了,不再一味捶胸頓足,主動尋找釋放渠道,何必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學會放過與釋懷,笑對人生,堅定走向自己的精緻人生,不回頭。

曾國藩:一個人開始變厲害的三種跡象


03 自律自省,熱愛生活

自律,源於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關愛,源於一種道德良知。「不妄沒於勢力,不誘惑於事態,心有長城,能擋狂瀾萬丈。」

一個自律的人,能率真的面對自我,素心為人,俠義交友;能品行如修竹傲立,操履嚴明、守正不阿;能做到才華應韞、德居人前,利在人後;能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做到心不動、眼不迷、嘴不饞、手不伸。

因為自律,擁有自尊;因為自律,擁有自信。

《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曾說:人生就像趟過一片充滿誘惑的地雷陣,當我們穿行其間,多多少少會觸及各種「地雷」,這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情。

每當我們「觸雷」時,能夠進行怎樣的反省才是關鍵所在。

人性的弱點千千萬,要克服它們,不僅需要自律,更需要懂得自省,這也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

自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靜坐觀心,真妄畢現」。夜深人靜時,獨坐觀心,自我反省,就可以得到大機趣,得到大慚愧。

反省,是一面鏡子,是一劑良藥,是把自己引向做一個有尊嚴、有人格的人的階梯。

這讓我想到了一位晚清名人——曾國藩,歷史課本上有很多關於他的負面評價,但他自律自省的故事卻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小時候是個實足的笨小孩,通宵背課文,爬在樑上的小偷都背會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

笨也就算了,身上還一堆毛病,愛抽煙,好色,脾氣暴躁,常與人發生爭執,喜歡聚餐海吃,愛看熱鬧,經常去菜市口看殺人砍頭……

但曾國藩三十一歲起,就開始每天記日記,從起床到睡覺,以聖人標準要求自己,檢查一舉一動,記錄自己的各種糗事,不足,有了錯就深刻剖析。

他不只記錄下來自己看,還邀請親友們點評他,把自己的缺點和改正缺點的過程,完全暴露在眾人眼前,讓大伙兒一起監督他。

在曾國藩家書中,隨處能看到這樣的字眼,「未能改得一過」,「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忽忽已過十日」……

曾國藩憑著這樣自省的功夫,戒了煙,戒了色,也不再暴躁……他的缺點一點點消失,更難能可貴的是,終其一生,他只因為重病,中斷過兩個多月,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依然在記日記。

曾國藩一生體弱多病,30歲開始耳鳴,35歲得了皮膚病,困擾終生,36歲開始戴老花鏡,67歲一隻眼睛失明,常年失眠,腹痛牙痛,卻一輩子沒休息過一天。

每天都在進行高強度的工作,還不忘記日記,自省其身,每年寫作60多萬字。

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難,做三年五年也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

尼采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裡,活出精彩,這才是熱愛生活,而熱愛生活,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魅力。

與自己和解就是要適時自律,不逃避現實,與其羨慕他人,不如完美自己;與其花時間去抱怨生活的不公、社會的不平,自己的不堪,不如直面現實,約束自我。

與自己和解就是要學會自省,認識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依然能夠直面內心,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狀態,再次出發,擁抱夢想。

與自己和解就是要熱愛生活,向著自己想要活成的樣子全力以赴,不懈怠,不妥協,活出自己的硬核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