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燈塔》是戛納「最嚇人的電影」,出自《女巫》導演之手

《燈塔》是戛納「最嚇人的電影」,出自《女巫》導演之手

《燈塔》是戛納「最嚇人的電影」,出自《女巫》導演之手

《燈塔》(The Lighthouse),這部入圍了戛納導演雙周的電影首映後引起了媒體讚譽。作者導演羅伯特·艾格斯再次展現了自己拿手的新英格蘭哥特風,創作了一部「濕冷」的心理驚悚片。

艾格斯的處女長片是《女巫》(The VVitch),講述 17 世紀新英格蘭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家庭在荒原白手起家的故事。他們遭遇了惡劣的天氣,作物歉收,家庭關係緊張,一子失蹤,一子精神崩潰,全家人的信仰受到拷問。和傳統的鬧鬼故事不同,艾格斯選擇以平淡卻詭異的方式將一家人信仰崩塌的全過程抽絲剝繭。鄉村日常的驚悚表達輔以怪異的配樂,讓觀眾坐立不安。

《燈塔》是戛納「最嚇人的電影」,出自《女巫》導演之手

電影在聖丹斯、哥譚獨立電影獎獲得提名,也在美國獨立精神獎上收穫了最佳處女作和最佳處女作劇本兩個獎項。這位頗具潛力的導演很快拿到了 A24 製片的新項目《燈塔》。

和《女巫》一樣非傳統,本片被形容為「海灘噩夢」,探索人類極端體驗後的神秘與瘋狂。它發生在 1890 年代緬因州的海岸線上,經驗豐富的老燈塔守護人(威廉·達福)和他的新同事(羅伯特·帕丁森)被迫困守屢遭風暴侵襲的小島。年輕守護員繁重的日常工作和老守護人每天只需管理燈塔之光的任務形成強烈的對比,讓人逐漸對燈塔任務起疑。愈加惡劣的自然環境之外,同樣消解中的人類心智讓一切滑向非理性。

電影從一開始就將人拉入了「不似此界的孤獨感」中,唯有一道孤零零的燈塔之光穿透了海岸邊濃稠的白霧。擅長在日常中堆積恐怖氣氛、在現實背景下引入超自然元素的艾格斯,這次仍然優秀地描摹了噩夢。他和編劇兼兄弟麥克斯·艾格斯一同用海上鬼故事結合神話、荒野傳說、靈異和長期隔絕下的幻覺,創作出了相當獨特的故事。《女巫》中的那隻黑羊讓人顫慄,《燈塔》中則是一隻經常造訪的海鷗。

它也是一部技術上野心滿滿的黑白電影,膠片攝製,全程實地取景,放映比例採用 1920 年代的 1:1。攝影師 Jarin Blashcke 布置了非常稀少的室內光源,讓屋內幾乎完全處於黑暗,這也讓間斷性出現的光更顯可貴。而狹窄的燈塔內部,雖然運鏡有所限制,但也被打造成了玩弄光影、展現人物精神狀態的極佳場所。

在並不平衡的權力架構中,兩個主角保護著各自的秘密,關係宛若父子,親密又互憎。帕丁森和達福的演技受到一致好評,他們之間的張力撐起了全片。考慮到這是一部兩小時長、只有一個地點、兩個角色的電影,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他們相當投入的演技會讓人難以忘記,甚至有點瘋,而他們的角色是完全瘋了」(《名利場》)。

19 日首映後,幾乎所有媒體都給出好評。《泰晤士報》認為它有點像新時代的 F.W.茂瑙(《諾斯費拉圖》)作品;英國影評雜誌 Little White Lies表揚了電影的質感,「彷彿是在北歐紀錄片檔案館裡發霉了一個世紀後出土的膠片」、「強有力的影像和獨一無二的願景」;「製作技術無與倫比,是你無法歸檔的作品,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Variety);「很少有電影能讓你同時感到興奮和害怕,就像燈塔的光束,炫目又危險」(《衛報》)。

Polygon給出了對觀眾很有用的建議:別去猜想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反抗海洋是無效的——擁抱浪潮,沉入艾格斯深沉的想像即可。

題圖來自豆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羅伯特·德尼羅拍攝貝果廣告,KAWS 與優衣庫推出新聯名 | 乙方日報
你如何選擇字體,簡單易讀還是好看有趣?|這個設計了不起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