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讚賞:高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讚賞:高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賞識教育」的倡導者周弘說:「孩子學說話,說得再差再遲,我們會說『貴人語遲』。父母從不會抱怨,只會不斷鼓勵讚賞。孩子學走路摔跤再多,父母從不會嘲笑他,只會堅持不懈地鼓勵他,結果,每個正常的孩子都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走路。」

這份對待孩子的等待、期待、疼愛、欣賞就是賞識,就是讚美。

孩子需要讚賞。我們的學校,也需要讚賞教育,需要讚賞教學和讚賞課堂。

讚賞教育:通過讚賞積極正向地評價學生

讚美的作用妙不可言,世間人人需要。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說:「使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讚美和鼓勵。」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教學中,讚賞教育不能缺位。

什麼是讚賞教育?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渴求,讚賞教育就是喚醒這一渴求的途徑,是一種期待成長、等待生成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尊重個性、理解生長的科學態度,也是和諧師生關係、讓師生教學相長的有效方法。

讚賞教育運用好了,能夠引導廣大教師、家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對待孩子的態度,學會表達對他們的表揚、讚美、賞識和愛。

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學生以適恰的尊重、理解、鼓勵、認可、賞識,進而為學生提供成長平台,給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出錯糾錯的時空。

當然,讚賞教育不是單純地表揚、鼓勵,而是積極、正向地看待、評價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為讚賞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撐。「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在學生現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經過教師的引導、激勵和讚美,學生能夠達到應該達到的能力和水平,這之間的區域就是最近發展區域。「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要,其中最重要的需要是「尊重」和「愛」。馬斯洛認為,這些「尊重」和「愛」得到滿足後,能夠激發人的自信、激情,使人體驗到自己的價值。作為教育者,應自覺運用這些理論,激發學生內在的需要、自尊和發展動機。

不僅如此,推行讚賞教育還能夠引導師生教學相長,互為表現、適應和匹配,發掘各自內心的向上動力,調動內在的非智力積極因素,不斷地超越、突破自己,提高學習能力,改善師生關係,促進和諧教學關係的形成。

讚賞教學:通過讚賞喚醒學生的進取意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讚賞教學是指在讚賞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開展的學科教學。其間,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式的選取、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成效的評價等均需體現施教者的讚賞意識、習慣和能力。

關鍵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師生都要自覺啟動讚美賞識,運用讚賞方法。

教學中的讚賞包括自我欣賞、認可,同伴相互讚賞、表揚,師長稱讚、賞識。可採用的讚賞方法有很多,如物質獎勵、語言讚賞、體態肯定、展示交流分享。

我們提倡按基本的教學模式實施,如按自我診斷—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思維提升—遷移應用六個環節推進讚賞教學,以規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行為,提高教學的效果。

自我診斷:引導學生自我預習,自我診斷,提出問題,自我認同。師生依據學生預習情況,診斷出相關問題,參考學科課程標準和學情,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肯定學生預習效果,認可問題發現,讚賞預習習慣和效果。

自主學習:依據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認可學生「情境」「活動」的創設能力、自學意識、自學能力習慣等;同學肯定同伴在其中的積極表現。

合作探究:依據學生自學中提出的問題,予以整合提煉,生成可供合作探究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體驗。教師肯定學生生成的問題、積极參与的意識、團結合作的精神、過程探究的品質;同學對同伴的問題探究和合作學習等予以欣賞。

展示交流:因材施教,為學生搭建平台,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成果,有針對性地予以肯定和賞識;同學對同伴的問題解決、積極發言、主動展示和交流予以由衷的肯定和讚賞。

思維提升:指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檢測學習結果,總結學習所得,提煉知識規律,感悟學習方法,反思學習得失,提升學科情感;對學生的知識獲得、思維提升、認知境界突破予以評價、認同和激勵;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的收穫、成功予以自我評價、認同;同伴對同學的學習進步、思維提升等予以認可和欣賞。

遷移應用:分層布置作業,面批面改,針對性輔導,個性化答疑,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能力遷移,肯定學生的作業規範與創新,表揚學生的認真與專註,讚賞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賞識學生的堅韌品質,肯定學生的獨到見解,欣賞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生在作業完成、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自我認同和欣賞不俗的表現和突破。

讚賞課堂:通過讚賞激活學生的成長動機

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師生圍繞教學目標、在課堂這一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開展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其間滲透著問題的解決、知識的生成和思維的成長。

讚賞課堂即在讚賞教學的第二到第五環節中落實讚賞理念,通過運用適恰的讚賞方法,賞識學生的積極學習、主動思維、良好習慣、動腦意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方面的表現,激發學生的重要知識獲得、關鍵能力培養、必備品格生成和心智成長的動機和激情。

總之,讚賞是一種尊重,對學生和自我的尊重;讚賞教育是一種理念,一種旨在激活學生內在潛力和激情的教育理念;讚賞教學是一種落實課程標準、實現教學目標、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滲透讚賞教育思想的教學方式、教學探索;讚賞課堂則側重讚賞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環境中的具體落實,是實實在在的教學實踐。

讚賞絕不是無原則地表揚、認可,必要的時候,適度的批評也是一種別樣的讚賞。

教師才是讚賞教學的真正踐行者和創造者,每位教師都能正確地理解、積極地認可、務實地落實讚賞教育、讚賞教學,讚賞才能真正成為高效課堂教學的有力保證。

(作者系北京市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工作單位為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2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2019 牛津大會舉行 探討融合應用與教育個性化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