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夯實學科育人的根基

夯實學科育人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特彆強調,教師要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學科教學的目標只關注「雙基」,教學過程變成知識授受的過程;學科育人的任務被成績、分數、升學所遮蔽、所排斥。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改變的方向就是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

所謂學科育人,就是以學科知識為載體,以育人為目標,挖掘學科的德育內涵和人格養成價值,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育人是一個系統,要圍繞立德樹人建立學科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促進三者的整合,實現學科育人各環節的統一。

學科體系建設:

學科育人之基

「學科」通常有兩種含義:一是指人類知識的分支或一定的科學領域;二是指教學科目或教學內容的基本單位。兩個方面,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學科不僅體現在學科研究水平上,還體現在學科課程建設、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

對於高校而言,學科是高等學校建設內涵的重要標誌之一。對於中小學來說,學科是以知識系統為表徵的學科課程。課程要發揮育人的作用,前提是搞好中小學學科建設。中小學學科建設,取決於科學研究的成果所呈現的學科知識體系,它是中小學學科的來源,但作為教育內容的學科必須經過對學科體系的教育加工,加工的依據是:一要使學科內容的呈現符合教育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二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標準,選擇和組織學科內容,使學科真正成為育人的重要載體,而不只是研究成果和學科知識的堆積。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從統一性向個性化、特色化發展,在特色化辦學的理念下,中小學也必須重視學科建設,學校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學科,彰顯自己的學科優勢。

學科是教學內容的來源。學科的功能不只是使學生認識世界,獲得學科的知識,還要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思維品質的培養、道德和人格的形成,指向學生個體精神發展的全部,使學科完成從「知識本位」到「育人本位」的轉換,發揮學科的育人價值。當然,不同學科在育人方面的優勢和側重點不同,要發揮各自學科的獨特性,同時,要強調綜合學科、跨學科和交叉學科,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材體系建設:

學科育人之根

教材是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它是國家事權,體現國家意志,直接關係到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和教育目標的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教材建設的「五個體現」,即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充分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充分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我們要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全面提升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系統性,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材體系。

按照總書記提出的「五個體現」,中小學教材既要反映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又要體現國家的意志和要求。教材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加強教材的規劃,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材體系,同時加大教材研究力度和教師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教材使用的質量。這樣才能發揮好教材在學科育人中的基礎性作用。

教學體系建設:

學科育人之路

學科教育最後要通過學科教學來完成,學科教學是實現學科育人的「最後一公里」。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體系割裂了學科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的關係及與學生髮展、學生生活的關係。為此,必須改變文化知識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分離的狀況,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形成學科的整體育人系統。

第一,學科教學要以學科素養為核心。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學科具體化,是學生學習本門學科必須達到的基本目標,也是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方向規定。明確了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教學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對學生的學科學習的評價也就有了明確的依據。加強學科育人功能,就應依據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系統的課程目標,編寫教材,研製學業質量標準。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課程目標具體化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情境,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並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評價每節課的目標達成度。各學科可以結合學科的性質,以學生為主體,採取深度學習、主題學習、綜合學習等不同的學習方式。

第二,文化知識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教學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正如赫爾巴特所指出的:「我不承認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也不承認任何無教學的教學。」教學承載著教育,這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承載什麼樣的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學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地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道德資源,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思想道德教育的關係,以身示範、以德施教,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第三,加強社會實踐教育,擴展學科教育的空間。課堂是學科教育的主渠道,但要看到課堂的局限性。教育不能把學生束縛於書本之中,禁錮在課堂之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堂的間接知識,要經過實踐驗證,也要通過實踐運用,使「知」轉化為「行」。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重知識傳授、輕實踐養成,實踐教育環節薄弱甚至缺失,造成了學生知行脫節,已成為制約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瓶頸。學科教學要以課堂學習為基礎,但又要超越課堂的局限,利用綜合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研學旅行等,擴展學科教育的空間,讓實踐活動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使學科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與學生生活相連接,讓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升華,為他們走向社會奠定牢固的基礎。

(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材委德育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2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師一校的堅守
直面幼兒衝突 變對抗為協商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