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長江邊上,包郵區向世界發出這份邀請……

長江邊上,包郵區向世界發出這份邀請……

「長三角城市群一開發一開放,長江流域馬上活躍起來了,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進中國的節點樞紐就暢通了!」

首都北京,中科院辦公樓里,年近八旬的陸大道院士對記者表示。說話間,毗鄰中科院的國家會議中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正在舉行。就在中國以更加開放姿態擁抱世界之時,這位中國經濟地理學的泰斗情緒激動,他對長三角的未來寄予厚望。

一年前的上海,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陸大道在現場受聘「長三角決策諮詢委員會專家」。對於長三角節奏飛快、變化巨大的這一年,老院士評價:「一步一步做得很踏實」。

一年後的今天,2019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將在長江之濱的安徽蕪湖舉行,還將同時舉辦首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適逢《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頂層設計出台臨近,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正吸引萬千目光,凝聚各方期待。

從一壺水到一池水

一年時間很短,但就在這一年裡,眾多多年的「老大難」問題開始破冰。

看病就醫,是民生大事,也是民生難事。長三角各地居民往來日趨頻繁,異地就醫是千家萬戶的現實需求;各地醫保系統自成閉環,地區之間醫療資源不平衡,則是現實難題。

2018年9月28日,包括上海在內的長三角9個城市成為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首批試點,到今年4月,又有9個新試點城市加入。截至今年4月15日,長三角異地住院直接結算總量已達27.3萬人次,門診直接結算總量已達3.3萬人次。不論是在上海生活的「長三角人」,還是在蘇浙皖三省就醫的上海人,都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按計劃,今年上半年,江蘇、浙江兩省將實現市級統籌區聯網全覆蓋,安徽省也將在今年9月前,將有條件的市級統籌區納入聯網覆蓋範圍。

跨省醫保結算這樣的事,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問題癥結在哪裡,發力突破的方向就在哪裡。一年來的長三角,從點上的攻堅開始,樣板成熟了,往後便勢如破竹。

「一池水難煮,但一壺水容易燒開。一壺水沸騰了,圍觀的大夥,心頭自然熱了。」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對眼下的一體化進程打了形象的比方。

軌道交通掃碼便是如此。聽上去是小事,但沒做之前,小小二維碼背後是多年來不同系統、不同想法,服務商、政府部門之間理不清的矛盾。2018年12月1日,上海、杭州、寧波三座城市率先試點互聯互通。雖然推進過程仍有曲折,但「燒開水」的示範效應有目共睹,今年以來,合肥、溫州、南京、蘇州等城市也相繼加入便捷掃碼的「朋友圈」。

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中,長三角地區正著力為全國探索先行先試經驗。

「斷頭路」是過去一年裡長三角的高頻熱詞,在加快打通斷頭路的基礎上,長三角地區更進一步,從民生需求出發,開展毗鄰地區公交客運銜接線路等「沒有先例」的試點。今年,長三角相關省市正在明確毗鄰地區公交客運銜接、運營和監管等要求,同時積極爭取交通運輸部支持並率先啟動政策法規研究。

「『國家有需要、社會有影響、能落地實施』,這是當前三省一市策劃重點合作事項的原則。」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你我」握手,到共同使命

過去一年,為一體化奮鬥的長三角人,記憶中各有各的故事。但要說最難忘的時刻,人們都會將時鐘撥回2018年11月5日的上海。

「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話音一落,長三角人心中都按下了一體化的「快進鍵」。

從那時開始,對三省一市來說,長三角一體化就不再只是「你我」間的握手,而變成了「我們」的共同使命。

過去一年裡,中國經濟面臨著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挑戰,作為最重要的發展引擎,長三角地區如何打造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成為三省一市共同謀篇布局的發力點。

從長三角區域整體經濟發展趨勢看,今年一季度三省一市GDP總量達到51341億元,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地區間發展協同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特徵在各地充分湧現,長三角整體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正在邁上新台階。

建成十年,位於浦東張江的上海光源,早已是長三角科學家的公共實驗室。而在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一東一西,長三角的兩大國家科學中心正在謀劃更深層的協同合作,成為支撐區域和全國創新發展的動力源。

過去的一年裡,蘇州、上海兩地率先推出政府「科技創新券」兩地通用政策,實現本地的科研補貼異地使用;在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打造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網」上,價值3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學儀器已經有26000多台,大科學裝置和設施有23個。

「如今,三省一市的共識非常明確,就是要聚焦國家戰略,通過科創服務,讓企業更便利、更低成本地使用科技資源。」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台相關負責人表示。

國家戰略在大處,也在身邊的小處。此次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蕪湖舉行,早已成為當地街頭巷尾熱議的一件大事。在當地,最開懷的莫過於長江邊上的居民,長江岸線的整治,讓市民「上可看江景,下可親江水」,而長三角地區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下的一致行動,讓江邊居民對天藍水清的未來家園更添期待。

從蕪湖沿江而下,一路到長江出海口,經濟領跑全國的長三角,進一步率先探索在綠色前提下如何發展的途徑。2018年,長三角區域41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7年下降10.2%;平均優良天氣比例74.1%,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長三角區域333條地表水國考斷面中水質Ⅲ類及以上佔比超過70%;劣Ⅴ類斷面小於5%。

過去一年中,滬蘇浙皖著力聯防聯控,已全面供應國六標準汽柴油;長三角區域各港口已實施第二階段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太湖藍藻水華、省界邊界地區水葫蘆的聯防聯控已經相對成熟。

扇面向外,扇骨向內

上海浦東臨港,特斯拉超級工廠已近封頂。這個我國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後的第一家外商獨資整車工廠項目,不光是把新工廠建在了上海,更是建在了長三角:廠區在上海臨港,但整車基地所需的供應鏈體系、市場空間卻遍布長三角各個城市。

今年2月,同樣在東海之濱,在滬浙兩地主要領導人共同見證下,上港集團與浙江海港集團簽署了《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協議》,通過合資合作,小洋山全域一體化開發邁出重要一步。

這兩件事看似並不直接相關,卻有著豐富的內在聯繫。無論是開放的汽車產業,還是能級不斷提升的東方大港,都是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打開的新扇面,而在新扇面上,長三角地區已然擰成了一股繩。

在這些世界級的新產業、新樞紐背後,是配置全球資源的亞太門戶,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最近,交通運輸部召開的推進長三角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會議上提出,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長三角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構建一體化軌道網、高密度幹線公路網和現代化高等級航道網。這些規劃設計呈現的,便是未來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面向世界新扇面的「一體化骨架」。

扇面向外打開,便需要扇骨齊齊向內。在知名經濟學家周其仁看來,面向世界的長三角,每個城市中的機場、港口、金融機構、倉儲、基站等等都是重要節點。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人、資金、信息、貨物將穿越行政邊界,在這些節點之間自由往來流動。

今天的長三角,面向世界的新扇面已經在一些日常細節中呈現出來,中外企業感受到營商環境的變化便是一個重要側面。

去年9月,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一網通辦」開通。通過許可服務事項「一窗收件、一網通辦、一次辦成」,實現了九城市「一體受理,一體發證」,截至今年4月,九城市內已提供異地諮詢服務超過1500次,提供異地證照服務超過400次。

今年4月,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蘇吳江相交的長三角「接合部」地區跨區域企業註冊實現「一窗通辦」「一窗發放」。三地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統一標準、設立專窗,推行「審核合一」、登記許可「證照聯辦」。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同時,下一步,要特別考慮長三角地區營商環境的『一體化』對接和優化,從而把對外開放的輻射效應和對內開放的聯動效應都發揮出來。」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權衡表示。

聚焦當下,一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扇面正在滬蘇浙交界區域謀劃形成,這一備受關注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將成為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率先探索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的集中落實、率先突破、系統集成的新高地。

「接下來,我們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進一步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發揮區域帶動和示範作用。」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負責人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諾獎得主將走上上海科技節紅毯,邀公眾報名參與
「國紀平」重磅文章: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