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感受力經濟時代,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超越人工智慧

感受力經濟時代,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超越人工智慧

感受力經濟時代,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超越人工智慧

感受力經濟時代,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超越人工智慧

感受力經濟時代,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超越人工智慧

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是想像力經濟和感受力經濟的時代,也是一個人人都要大量閱讀和寫作的時代。然而,AI的閱讀量遠遠超過我們,播報新聞的機器人、寫詩的機器人已經誕生,那麼,我們人類引以為傲的閱讀和寫作還有什麼優勢?人類真的不用擔心被機器人淘汰嗎?

1.文化制勝的時代來臨

5年前,我們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人類曾經經歷武力制勝的時代,正在經歷金融制勝的時代,未來將進入文化制勝的時代。在文化制勝的時代,人類將終結以強凌弱,代之以相互融合,並最終進入多元文化並進的和平幸福時代。

未來的世界將屬於有文化的人。可惜的是,現在有知識沒文化的人很多,真正有文化的人很少。

未來是文化制勝的時代,也是令人興奮的人工智慧時代!未來的機器人在知識層面超越我們已經沒有懸念,而我們能超過它的機會,就是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成為有文化的人。

2.人工智慧會淘汰人類嗎?

年初,我和金子謙老師一起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問題,發現我還在理論探索階段,而她已經付諸行動。子謙老師告訴我,她有個朋友開發的機器人基金經理、機器人證券分析師、機器人股票分析師等處理金融信息的能力已經是人類的10-100倍,她親自試驗了其中一個機器人,結果驚人。有一個了解這種情況的金融專業大學生,放棄了熱門的高薪實習機會,精心找了琉璃廠一家藝術畫廊實習。

人類真的會被人工智慧淘汰嗎?有這樣一個笑話:進入人工智慧時代後,因失業而患心理疾病的人數越來越多。憂國憂民的科學家開發了一款機器人,讓它們為失業者主動介紹最符合他們能力的工作。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失業率並未下降,失業者的心理疾病卻加重了:因為聰明的機器人讓他們認清了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說他們發現,自己雖然有知識、有學歷,但是,和機器人相比,卻沒有價值。最後政府不得不建立了大量心理醫院,沒多久,就看到馬路上、地鐵里原來抱著手機看的人都抱著紙質書在看,原本空無一人的書店開始人滿為患,失業率終於有所下降。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人們最終找到了人工智慧時代不被淘汰的辦法,那就是——讀好書。

3.人工智慧和三類人

現代人是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的?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三類人。

第一類人,是研究人工智慧如何模仿甚至超越人類的,根據摩爾定律,這個速度將越來越驚人。第二類人,就是堅決地認為人工智慧不可能有超過人類的那一天。南開的劉軒鴻老師曾經這樣談人工智慧:他的中學老師當年對同學們講,人工智慧只要在圍棋上贏不了人類,就算它再厲害,也比不上人。結果,2016年1月,谷歌的AlphaGo戰勝韓國圍棋曾經的王者李世石、中國圍棋現階段第一人柯潔,讓人類第一次在智能上面對機器人開始心虛了。所以,那些因為對人工智慧不了解或者不想了解的人,很容易輕言人工智慧不可能超過人類。希望我們更多的人將來成為第三類人,就是非常清楚人工智慧將會多麼令人震撼,又有能力未雨綢繆,思考並實踐人類如何才能超越人工智慧,與人工智慧幸福並存?進一步思索,人類如何藉助人工智慧,實現第二次飛躍性的進化!

第一次人類進化,我們沒有看到,只能想像和推測。相信我們第三類人,能夠見到人類的第二次偉大的進化,並成為我們也許現在無法想像的超級人類。

前面提到的那位去藝術畫廊實習的金融畢業生,顯然是屬於目前罕見的第三類人,身處金融制勝的時代,能在誘惑面前如此清醒,是因為他屬於第三類人,了解機器人一定會很快將他淘汰,提前重啟新的職業規劃。

成為第三類人,不一定非要在職業上進行徹底顛覆。更實際的是,如何從最基本的閱讀和寫作起步?人類第二次進化,首先要從文化上進化。而未來要成為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首先要解決:閱讀和寫作的目的是什麼?閱讀和寫作的內容又是什麼?

感受力經濟時代,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超越人工智慧

4.重塑閱讀和寫作的目的——為了幸福

曾經我們為了學歷而讀寫,為了工作和績效而讀寫……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為了幸福而讀寫。為什麼以幸福為目的呢?因為人工智慧是基於知識來超越我們的,而我們是將基於幸福,超越他們的。

然而,很多人大量閱讀,才華橫溢,但是,卻不幸福。為什麼人類越來越不容易感受到幸福了?我們很有可能像電影《加勒比海盜》中一樣,什麼都不缺,可以為所欲為,但就是無法讓自己有感受,更不用說感受幸福了。

不容易感受到幸福,不是丟臉的事,也不是我們自己或者周圍人獨有的問題,這是世界性的普遍問題。2012年第66屆聯合國大會宣布,人類21世紀面臨最偉大的生存挑戰,不是飢餓、污染、戰爭,也不是瘟疫,造成人類傷亡人數最大的生活事件就是我們的幸福感偏低。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要,因此,聯合國把每年的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關於幸福人們存在著各種不同觀點,彭凱平教授認為:幸福就是有意義的快樂,所以,它和快樂並不完全相等。

我們稍微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國內外那些社會悲劇事件,背後的起因並不是有人會餓死、病死,而是有人幸福感偏低。

人會在溫飽滿足的情況下,覺得不幸福,甚至痛苦,這說明我們不是滿足享受的低級動物。這時候,我們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知足者常樂。這是很多人的理想,並不是事實。先哲曾說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滿足溫飽,不思進取,就像小鳥一樣,幾乎沒有進化,不進化就必然會退化。第二,不知足,不快樂,因為自己痛苦,就不希望他人快樂,很容易變成一個壞人,那樣的存在還不如一隻小鳥對人更有意義。人們總認為自己一定不會變成壞人,只有別人才會成為壞人,老師總是叮囑學生小心壞人,這確實非常重要。不過,我們更需要提醒學生和家長的是:比提防壞人更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變成壞人。一個不幸福的人,一個幸福感偏低的人,會一不小心變成連自己都討厭的壞人。第三,明白動物不會在溫飽滿足的情況下痛苦,只有人才會這樣,這種痛苦是人性所致,是在逼迫人類明白小富即安不是終點,必須繼續進化,沒有選擇。

因此,如果我們不幸福,學歷再高,工作再好,也沒有意義。與其為了學歷而讀寫,不如為了幸福而讀寫。哈佛醫學院花了75年時間研究發現,幸福感強的人,學業更好,收入也更高。科學證明,那些認為學業好才能帶來幸福的人,他們錯了,實際上,幸福才能學業好。

未來,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一定要以幸福為目的,否則,很可能辛苦閱讀寫作幾十年,不如什麼都不做。

5.閱讀科學藝術古文化,提升想像力和感受力

在浩渺的知識海洋中,應該如何選擇方向,才能實現幸福閱讀呢?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人,才會感到幸福,那麼,哪些能力會讓未來的人類更有價值?

我們曾經在文章中分析,為了不在未來被淘汰,人類需要提升想像力和感受力,而這兩種能力的思維源泉來自——科學藝術古文化。

英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約翰·格雷(John Gray)曾說:「科學之外,進步不過是一個神話。」

科學史專家霍根,他在《科學的終結:用科學究竟可以將這個世界解釋到何種程度》一書中提出質疑,為什麼人類已經很多年沒有DNA這樣偉大的發現了?科學是否要終結了?人類只能做技術革新這樣的事情了嗎?

我們發現一個書中沒有提到的重要原因,就是現在的科學家沒有愛因斯坦和霍金那麼強烈的幸福感了。幸福感越強,前進的力量就會越大。愛因斯坦就是因為心中充滿了福流,才會產生超級力量,預言引力波。霍金也是因為福流,而多活了50多年,並且發現了黑洞現象。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而獲諾貝爾獎,但是,讓他真正成名的是那些最富有想像力的科學猜想,霍金終身未獲諾貝爾獎,但是,他的超級想像力讓他成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做過這樣的實驗。要求他的一些學生定期去參觀藝術展,閱讀藝術類圖書,結果發現他們做眼科手術的質量和成功率都比其他學生高。

著名藝術家丁紹光先生講:有感受力的人壞不到哪裡去!他認為,人工智慧時代,藝術會讓人類看到希望,助力發展人類的感受力與想像力。丁紹光先生的畫,被日本癌症中心作為輔助治療。注重創新力的國家,你會發現那裡的人民特別喜歡抽象畫,因為抽象畫會啟發人的想像力。

越古老的文化,越能啟發我們的想像力和感受力。例如《山海經》《黃帝內經》……

我們的文言文是迄今為止,幾乎唯一一種持續幾千年原意不變的文體,其他文體,每過一段時間,文章的意思就會改變。現代拉丁文和古拉丁文的意義已經很不相同;每過一段時間,同樣的白話文,意義已經不同。而數千年之後,我們閱讀文言文,仍然能穿越時空一般與原作者面對面無障礙交流。

我們對文言文閱讀,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讓那些不喜歡文科的理科生,閱讀一段有一定故事和哲理的文言文,要求是不能查閱生僻字的解釋,結果發現95%的人,在讀四五遍的時候,就忽然能讀懂了。而這些以前他們都是在查閱字詞解釋的情況下才能讀懂的。所以,我建議讀文言文,最好直接讀,讀過多遍讀懂之後,再去記憶那些字詞的解釋。這對提升想像力和感受力非常有用。當然,在大量閱讀文言文之後,如果能開展文言文的寫作,就更好了。

感受力經濟時代,如何通過閱讀和寫作超越人工智慧

6.和別人一樣的這部分要成長,和別人不一樣的部分也要成長。

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和別人一樣的,另一部分是和別人不一樣的。

科學家預言:不遠的未來,我們從一歲到博士畢業所需要的所有知識,植入晶元後,不到四分鐘全都學會了。那時候,人和人之間,相同的部分變得非常之巨大,那麼,不同的部分如果不能同時成長,出現任何怪事都有可能。

所以,我們要在獨立閱讀和寫作的時候,思考如何和別人不一樣。毫無疑問,一樣的部分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

例如,如果我們喜歡詩歌。可以和別人一樣,讀課本上的詩,北島的詩,普希金的詩歌,等等。也可以和別人不一樣,你可以去讀瑞典的諾貝爾獲獎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的詩。他的詩能增加你的想像力。可以讀他的《果戈理》這首詩,一共有四五種翻譯,可以去了解其他人喜歡的翻譯,找出自己喜歡的翻譯,問一問為什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可以提升我們的感受力。

人工智慧時代,也是創新的時代,我們要努力和其他人不一樣,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才有可能發展那些和人工智慧不一樣的能力。而這是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存在的重要理由。

7.要創新創作,不要模仿和抄襲。

在現代社會,創新將會使你出類拔萃。在未來社會,創新會成為人類的生存本能。

大部分人無法創新是因為他們的想像力從13歲就開始逐漸下降,在成年後他們又以生存和輕鬆掙錢為由,不斷模仿和抄襲。但是,這樣下去,未來他們的日子會很難過。未來模仿和抄襲,不僅僅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更會嚴重影響個人的生存機會。

信息技術讓人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知識付費輕鬆學到大量新知識,這種學習習慣如同飲鴆止渴,短期內知識更新很快,但同時會很容易被錯誤信息誤導不能自拔。

未來分辨信息的能力,會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缺乏科學藝術古文化的熏陶,亂學知識,很有可能越學越糟。亂學之後的亂寫,更是會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心潮雲涌。未來學習更容易,寫作很輕鬆,這會產生難以想像的閱讀和寫作隱患,這些隱患難以發現,發現後難以消解,人們的思維模式更是會隨著錯誤的閱讀和寫作瞬息萬變,難以管理,治理。因此,有分辨能力的閱讀和和有責任感的寫作是未來教育長期面臨的重大問題。

總體來說,我們要對未來有美好期待,更要有足夠的敬畏。希望未來不被人工智慧淘汰,最重要的是,要和人工智慧不一樣,這是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基本存在法則。所以,我們要有想像力,感受力,而不僅僅是有高智商高情商;我們的人生目的是幸福,而不僅僅是生存;我們要有文化,而不僅僅是有知識……

幸福,想像力,感受力,文化,具備這四個維度,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足以讓我們和人工智慧完全不同,這是我們當代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方向,任何偏離這個方向的閱讀和寫作,對於我們人類都是在鋌而走險。(張立紅)

本期編輯:羅彥琳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看視頻治近視不靠譜
走好智能時代中國教育發展道路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