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份時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領工作,會被AI搶走嗎?| 矽谷洞察

這份時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領工作,會被AI搶走嗎?| 矽谷洞察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小探每次看到諸如 「AI 可以寫新聞稿了」 之類的新聞時,心裡總會一緊,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何時會被 AI 取代...每當這時,小探就很羨慕同為文科生的律師們:法律行業似乎還沒怎麼被 AI 「滲透」。早知如此,當時真的該去念法學院呀!

直到有一天,小探發現近期獲得哈佛中國論壇創業大賽冠軍的公司,居然就是想用 AI 給法律行業從業者大大提高效率。嗯?難道在 AI 大潮面前,律師的飯碗也不保了?

這份時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領工作,會被AI搶走嗎?| 矽谷洞察

AI 到底會如何改變法律行業?為了搞清這個問題,矽谷洞察專訪了位於矽谷的 AI+法律創業公司 PatentPal 的共同創始人 Jack Xu。

用 AI 解放生產力

PatentPal 是一個以 NLP 技術為依託的、服務於專利律師及代理人的專業起草工具。它把起草一份專利申請書時比較重複、機械的寫作部分自動化,以節省時間、使專利律師們能夠集中精力處理更複雜、更高價值的部分。

這份時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領工作,會被AI搶走嗎?| 矽谷洞察

說起來,PatentPal 兩位創始人均為學霸中的學霸:不僅是哈佛校友,而且兩人在專利法和人工智慧方面有大量專業知識。正是在法律領域、特別是專利法領域的工作經驗,使他們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Jack 介紹道,通常律師起草一份專利大約需要 40 個小時,當然,用時長短也取決於專利所涉及技術的複雜性和律師的經驗水平。專利申請書分為三大主要要素:權利要求書(claims)、描述(description)、以及圖表(diagrams)。

其中的重中之重,則是權利要求書部分的撰寫。作為整個專利申請書最核心的部分,權利要求書是申請人向國家申請保護其發明創造、及劃定保護範圍的文件,在專利獲批後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別看這部分所佔篇幅很少(一份專利申請書可能長達 100-140頁,權利要求書部分只有前幾頁),但卻是整份專利書的絕大部分價值所在、也是律師在起草專利申請書時所花時間的很大一部分。

一般來說,一名專利律師寫一份專利申請書大致時間分配如下:

起草權利要求書:約 8 小時;

其餘部分:約 32 小時,其中大部分時間用於製作專利其餘部分的圖表描述;

校對:約 8 小時,取決於他們從客戶法律顧問處得到反饋的情況。

在這個耗時費力的過程中,有些內容是可以輕易被自動化的,而 PatentPal 所解決的問題,就是把一部分自動化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大量人力重複勞動的部分,變得更省時省力。

舉個例子:假設一位律師想寫一篇有關神經網路某項技術的專利申請,他除了要對客戶(即想申請這項專利的公司或個人)的技術要有深刻了解外,還需要了解與這個技術有關的相關信息。專利信息那麼多,人工找起來非常辛苦,這麼一來時間和費用自然就漲上去了。

Jack 告訴矽谷洞察,在專利領域,每個專利里都有很多我們想要解析的技術概念,PatentPal 要做的事情,就是從前幾頁的權利要求書里把這些技術概念(technical concepts)提取出來,再從有海量數據的專利庫里,找出所有包含這些技術概念的信息。通過這種方式,PatentPal 就能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通過資料庫,為客戶 「舉一反三」,找到所有關於某技術主題的描述。

回到我們上兩段的例子。對於這位寫神經網路有關的專利申請的律師來說,PatentPal 所做的事情,就是從公共資料庫找出和神經網路有關、而且是和具體這個神經網路的技術有關的內容,並且可以兩者進行對比,不論是圖表、還是其他涉及這個技術的元素。

這份時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領工作,會被AI搶走嗎?| 矽谷洞察

好不容易寫完了專利申請書、也提交上去了,對專利律師來說,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其實,這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從遞交專利申請書到最專利批准下來,中間足足有約兩年的過程,這期間有很多後續步驟。比如,專利局可能給你一個「office action」,這是美國專利局為專利申請者提供的申請評估,審查員會說因為哪些哪些原因,你的專利申請會被駁回 —— 這種情況頗為常見,幾乎所有專利申請都會在首次 office action 中被駁回。然後,申請者再根據反饋,遞交補充材料、提供解釋...等等,中間要反覆很多次。PatentPal 可以使用技術來分析這些 office action、自動起草回應模板,並為律師提供其它工具,讓整個過程更流暢、更高效。

總之,PatentPal 希望幫助律師避免在撰寫他們不熟悉的領域的領域時,進行繁雜的重複勞動,「不要一遍遍做重新發明輪子的事情」。

這份時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領工作,會被AI搶走嗎?| 矽谷洞察

(右三為 Jack Xu。PatentPal 獲得 2019 年哈佛中國論壇創業大賽第一名)

一遍遍重新發明輪子,不僅麻煩,且十分昂貴。Jack 介紹道,寫專利時需要寫專利摘要,通常耗時 0.5~2 小時。如果把這個部分自動化處理、乘以每年 56 萬份專利申請、再乘以僱傭律師做這件事情的成本(每小時 400~1000美元左右),保守估計,過去的幾個月里 PatentPal 已經實現了年化節省上億美元的費用。

目前 PatentPal 處於測試階段,有 30 余名專利律師參與其中,幾周內產品就將上線 —— 和其他軟體公司相比,認識諸多專利律師、律師事務所 PatentPal 無疑是 「近水樓台先得月」。

法律領域與 AI:天生一對

法律領域這麼多,為什麼 PatentPal 決定從專利法作為切入點呢?

這和 Jack 的個人經歷有關。本科讀計算機科學和 AI 的 Jack,不走尋常路,畢業後偏要讀哈佛法學院。法學院畢業後,Jack 成了一名專利律師。過去兩年多年裡,他寫了數百頁的技術描述,深諳其中低效之處。順理成章地,他想到了用 AI 解決這個問題。

這份時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領工作,會被AI搶走嗎?| 矽谷洞察

(Jack Xu 及 PatentPal CTO John Yook,圖自 PatentPal)

但除了個人經歷,專利法領域還有兩大特性,使它與 AI 天生就很契合。

第一,從經濟角度看,專利申請方面的律所大多按固定費用收費。假設接一個單子能入賬 2 萬美金,不論你花多少時間在這個單子上,最後都收一個價。Jack 透露說,他認為 70% 以上的專利起草都有望自動化完成,這就能把剛才提到的 40 小時時間縮短到 20 小時、甚至更短。反正都收一樣的錢,律師們就有了簡化流程、提高效率的動力,像 PatentPal 這樣的技術,他們也更有動力嘗試、接受。

第二,從技術角度看,法律文件里語言的嚴密和邏輯性,格外契合 AI 技術,而專利法尤其如此。

Jack 說,現在 AI 理解文本的技術已經比較準確了。不過,晦澀難懂的法律語言往往也讓不少人產生一種常見的誤解:既然法律文件對於普通人來說都那麼複雜了,機器肯定也很難讀懂。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語言越是專業、語言的定義反而就越明確。法律語言里有很多內部邏輯,因此理解法律語言 —— 這種非常具體、語言本身邏輯性就很強的一種語言 —— 對現階段的AI 來說是個可及的目標。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讓 AI 寫一本小說,AI 估計會很摸不著頭腦,因為小說可以關於任何事情,領域太寬泛,AI 反而不知道該具體寫些什麼。但如果讓 AI 去理解合同法就簡單多了,因為合同法有據可循,格式清晰、模板明了:比如在合同某個部分應該當有什麼內容、哪個部分一定是以大寫字母開頭、並且以句號結尾的句子...這些都能給機器很好的提示。

法律領域的固有特性,使它本身就非常擅長生成自然語言數據。法律領域和人工智慧技術兩者間,其實有很大的協同作用,Jack 稱其為 「共生關係」:對 AI 來說,數據多多益善;而對於律師來說,AI 無疑有潛力讓律師的工作更有效率。

專利法領域尤其如此。每年提交申請的專利數量高達 56 萬份,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呈指數級增長。並且在每份專利里還能產生大量數據,因此專利領域的數據更是格外豐富。

PatentPal 計劃從專利申請這個領域起步,不過他們並不想止步於此,而是計劃把這種技術擴展到其他法律領域。即便如此,專利起草領域本身在美國範圍內就是一個價值 72 億美元的市場,在全球領域內,這個數字則是 230 億美元。

AI 取代律師?不太可能

AI 既然已經能大大節省時間了,自然會有不少人好奇:AI 會搶走律師們的飯碗嗎?

答案:不會。不僅現在不會,而且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

Jack 介紹說,現階段 AI 固然已經解放了不少生產力,但與律師相比,AI 還是有很多無法達到的地方。比如法律文件里文字的細微差別,對 AI 來說就是極大挑戰。

這個挑戰並非來自於理解文字本身字面意義的微小區別,而是因為理解這種細微差別的能力,是建立在有大量在真實世界、人類世界裡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的。對於教啥會啥、不教不會的AI 來說,這就是極為艱巨的任務,因為人們很難做到讓 AI 真實準確地模擬、反應現實世界。

我們還是以起草權利要求書為例。除了 AI 也能做的信息收集與整理,人類律師還要做以下工作:

首先,他們需要了解客戶複雜的技術、客戶的商業訴求、客戶與其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格局、該技術的前景;

這份時薪 400~1000 美元的金領工作,會被AI搶走嗎?| 矽谷洞察

(圖自 Stanford Law School,版權屬於原作者)

然後,他們還需要了解檢控策略(prosecution strategy),比如用什麼樣的語言更容易讓專利局批准這個專利;

再然後,律師還需要了解訴訟策略(litigation strategy)、如果在法庭上對方律師質疑客戶的專利申請,什麼樣的語言更能成功反擊.... 律師的工作要把所有這些內容都考慮進去、組合在一起,而這對 AI 來說,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在這基礎之上,專利律師的工作內容里,還有一部分是 「客戶諮詢」:專利律師需要幫助客戶更全面地了解他們要申請的發明,比如讓他們了解什麼是可以申請專利的、哪些部分不適合申請專利、他們應該運用哪些策略......等等。

這還不算完:專利律師還負責管理客戶的專利組合。比如矽谷這些科技巨頭們,可能擁有數百或數千項專利,而專利律師就需要管理這些專利、跟蹤進度,並確保客戶大方向正確。

假設某公司想要保護某一領域的技術、確保它在某一領域絕對的技術領先優勢,專利律師就要考慮:該名大客戶不同的專利之間覆蓋的部分有無疏漏的空隙?會不會被競爭對手鑽了空子?其競爭對手的某個行動是否會對該客戶的專利保護計劃造成影響?如果造成影響,他們該採取哪些措施?

這麼看來,AI 技術目前在法律領域裡扮演的還是 「賦能於律師」 的角色,至於取代律師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不過就像 Jack 在採訪中提到的,作為一種工具,AI 的目的本來也不是取代律師 —— 好比計算器的發明也並未取代數學家一樣。AI 與法律的定位應是成為律師工具庫里的一種工具,幫助律師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AI 進軍法律領域:從業務外圍到中心

在時下的矽谷,「AI」 毫無疑問是最熱門的辭彙之一,但 legal tech,也就是法律領域的技術創新公司,卻並未受到太多關注。不過 Jack 認為,這種情況很可能會在短期內發生改變 —— 又或許,在這個新興而對不少人來說感到陌生的領域,這種變化已經在悄然發生了。

Jack 把 Legal Tech 的發展與演變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

在最初始的第一階段,legal tech 還很不起眼,只能在法律領域裡做些邊邊角角的外圍工作,比如把行政管理部分的工作自動化;第二階段,則是用技術處理法律數據;隨著技術逐漸發展,第三階段則是讓機器自己生成一份法律文檔,這也意味著機器能參與的部分,離律師工作的核心部分越來越近。

而 Jack 認為,即將到來的第四階段,則是對於法律工作本身的自動化。這可不是說讓 AI 簡單粗暴地套用某個表格或某模板,而是訓練機器真正地理解法律邏輯、並將其計算機化,然後讓它寫出具有法律意義和價值的文件。換句話說,是對法律領域裡的核心業務的自動化。

因此可以發現,隨著技術發展,AI 在法律領域參與程度 「從邊緣到中心」 的趨勢非常明顯。

在人才方面,AI 領域也有一些新趨勢。Jack 通過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有個非常強烈的感受:具有多領域專業知識的跨領域人才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尤其在法律領域。本科純粹理工男的 Jack,在本科畢業時,成了他專業里 「唯一一名去念法學院的人」 。但幾個月前,當他在哈佛大學法學院講話時,他驚訝地發現,前來聽他演講的大多數法學院學生,居然都擁有計算機科學學位、或某種程度的 AI 學位!

看來,迅速發展的 AI 技術與法律領域的結合也將更加多樣。而對於新一代的律師來說,不論喜歡與否,AI 都會註定變成法律領域裡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AI「聽音」就能辨別兒童抑鬱了?| 矽谷洞察
Uber上市:誰成了高富帥,誰成了接盤俠?| 矽谷洞察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