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破窗效應或許並不成立

破窗效應或許並不成立

理論由來

引用百科上的說法,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1]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托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鎚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現在,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表示,「破窗效應」或許只是想像中的現象。根據發表在《犯罪學和社會科學與醫學年度評論》上的論文,他們發現社會無序混亂的環境不會促使人們去違法、犯下更多罪行或參與危險的行為。


公共政策與城市事務學院和犯罪學與刑事司法學學院副教授Daniel T. O"Brien說:「證據並無法支撐起破窗理論。」


研究方法


O"Brien和同事——東北大學犯罪學和刑事司法學教授Brandon Welsh,以及博士生Chelsea Farrell進行了兩項研究。其中一篇論文刊登在《犯罪學年度評論》上,重點關注破敗的環境是否會影響犯罪率。發表在《社會科學與醫學》雜誌上的論文集中探討了環境對公共健康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周邊建築無人維護看管並不會導致當地居民的犯罪率升高。他們在論文中寫道,「缺少一致的證據,表明這種混亂會令社區居民更具攻擊性……」。社區的破敗跡象也不會阻止人們出去鍛煉身體,更不會使人們更樂於從事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


然而,研究人員確實發現,「破窗建築」與周邊住戶的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聯繫。他們發現,如果街區上有較多塗鴉,存在廢棄建築物,住戶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影響,使他們更容易濫用藥物和酒精。


O"Brien和他的同事使用了一種被稱為薈萃分析的方法來進行研究。他們匯總了近300項研究,並將所有結果整合在一起。每項研究至少分析了一個「破窗」因子(例如塗鴉或公共場合酗酒)對個人的影響(如暴力犯罪或使用毒品)。


O"Brien說,他的團隊考慮了每項研究所用到的方法,以評估其設計是否合理。他們發現,過去的研究中存在兩種普遍的缺陷,導致結論誇大了「破窗」因子對犯罪和健康的影響。


第一個缺陷是沒有考慮到其他重要變數,包括社區家庭的收入水平。O"Brien說,過去的研究發現,鄰里的貧困程度越高,犯罪行為就越多,同時社區也越破敗。但他的團隊發現,經濟水平是主要影響因子,犯罪率和混亂環境之間的關係並不緊密。

第二個缺陷,到底如何衡量社區的無序水平。O"Brien說,許多研究都通過住戶的自我評估,包括維護情況,以及他們是否擔心犯罪或精神健康問題。這些結果可能是不可靠的,因為人們把對精神或身體健康的憂慮和對暴力犯罪的恐懼交織在一起。在問卷里設置上述問題的研究得出了支持破窗效應的最強證據。但研究人員訪問了這些社區,並根據自己的觀察來評估社區的無序程度,發現支持理論的證據較少。

其他見解


O"Brien說,他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制定警務和公共衛生戰略不應該基於所謂的破窗效應。


但他也表示,如果進行了更嚴謹研究,環境因素可以為居民的生活面貌提供有價值的見解,並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消息。


本文譯自 phys,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稱章魚不適合養殖
《噬血代碼》網路測試確定將於5月31日-6月3日舉辦!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