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讀內經——生氣通天論篇第三(5)

讀內經——生氣通天論篇第三(5)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 ,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 ,腸僻為痔。因而大飲,則氣逆。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因於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岐伯說:陰精和陽氣兩者之間,既有嚴格的區別,又有密切的聯繫。

陰精的功能特點是藏蓄於內,但它卻又作為物質源泉,不斷地支援在外的陽氣;陽氣的功能特點是保衛體表,但同時也起著保護陰精,使它不至於泄漏損失的作用。陰與陽之間,不僅互用,而且互制,如果陰不能制約陽而陽氣亢盛,那麼就會出現血流急速,脈象疾數而搏動有力。假如這種亢盛的陽熱之氣,再影響到心臟、胃腑等部位,還會引起發狂。

反之,陽不能制約陰而陰氣過盛,就會使五臟之氣失調而不能平靜,,以致九竅也閉塞不通。

讀內經——生氣通天論篇第三(5)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所以,精通醫學道理又善於養生的人,能夠調和陰陽,使兩者之間相互平衡,而無偏盛偏衰,從而達到筋脈舒和、骨髓堅固、氣血暢通。這樣,就能夠使人體內外陰陽協調,並且與外界環境相適應,不受邪氣侵害,耳聰目明,體內的真氣始終保持充沛不衰。

讀內經——生氣通天論篇第三(5)

假如陰陽失調,那麼風邪就能侵犯人體,由體表侵淫人里,使陰精受到損害,這是由於風邪傷及肝臟的緣故。肝臟已經受傷,如果再吃得過飽,使腸胃的筋脈由於充滿而變得鬆弛無力,就會出現大便帶有膿血的「腸游」病,或者成為痔瘡;如果飲酒過度,可使肺氣隨酒氣上逆,而出現氣喘;如果不節制性慾或強用其力,可以傷害腎臟,使腰間的脊柱骨受到損壞。

讀內經——生氣通天論篇第三(5)

大凡陰陽協調的關鍵,在於陽氣堅固、緻密,陰氣才能寧靜和平。如果陰陽兩者不相協調,那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沒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沒有夏天一樣,一切生命將失去生存的條件。因此,保持陰陽協調是養生中最重要的法則。

如果陰陽不相協調,陽氣過於強盛而不緻密,陰精就要衰竭;只有陰氣和平,陽氣堅固緻密,人的精神才能旺盛,身體才能健康;如果陰與陽相互分離而不能相交,那麼精氣就會枯竭,生命也就停止了。

讀內經——生氣通天論篇第三(5)

如果陰陽不協調,風、露等外界致病因素就能侵入人體,從而發生寒熱的病證。所以,春季受了風邪侵犯,邪氣逗留不去,到了夏天,可以發生完谷不化的泄瀉病;夏季受了暑邪侵犯,到了秋天,往往發生瘧疾;秋天受了濕邪侵犯,到了冬天,可以引起咳嗽,或者形成痿厥之類的病證;冬季受了寒邪侵犯,到了春天,可以發生溫病

因此說,如果人體內的陰陽失調,風寒暑濕這些四季的邪氣,就會更迭傷害五臟。

——譯文來源於王洪圖、賀娟主編《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



麒麟醫生,致力於傳播傳統中醫文化,每日分享養生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