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8個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的「預告」,這6個「防護罩」請用好

這8個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的「預告」,這6個「防護罩」請用好

白血病表現為正常血細胞生成減少,周圍血白細胞發生質和量的異常,起病多急驟,病程短暫,多見於年輕人,小兒也有發生;根據增生的細胞類型,可分為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單核細胞白血病等類型;白血病又叫做血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也是一種複雜且難以治癒的疾病,根據病程發展快慢和白細胞成熟程度,又可將白血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具體表現如下:

這8個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的「預告」,這6個「防護罩」請用好

1、發熱。這是急性白血病的首發癥狀,一般多發於青少年之中,發作的時候很迅速,患者體溫會達到37.5-40℃或者更高,且有時會有冷感,但不寒戰,具體表現為弛張熱、間歇熱、不規則熱等。發熱的原因大多是由於感染,比如肺炎、口腔炎或耳部發炎等引起的,有時也可能就是急性白血病本身的癥狀,沒有其他任何伴隨感染。

2、出血。這是白血病的常見癥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例如牙齦出血、皮膚出血、耳內出血,甚至視網膜也可能出血。

這8個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的「預告」,這6個「防護罩」請用好

3、貧血。貧血在病發早期即可發生,患者會出現面色發白、頭暈、心悸等表現。

4、肝脾腫大。百分之五十的白血病患者都會出現肝脾腫大現象,其中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肝脾腫大最為顯著。

5、淋巴結腫大。在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身上最常見到全身廣泛的淋巴結腫大現象,但在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身上相對更為顯著。在頸、頜下、腋下、腹股溝等處的淺表淋巴結可發現,腫大的淋巴結通常是軟的或是中等的硬度,表面光滑,按壓也無痛感,也不會出現粘連的情況。

這8個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的「預告」,這6個「防護罩」請用好

6、皮膚及黏膜病變。此種皮膚損害表現為結節、腫塊、斑丘疹等;而黏膜損傷則表現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處發生腫脹和潰瘍等。

7、神經系統炎症。在白血病患者的蛛網膜、腦膜等處受到白細胞浸潤會出現類似腦瘤、腦膜炎等病的癥狀,患者從而岀現顱內壓增高、腦膜刺激、肢體癱瘓等癥狀

8、骨骼及關節病變。在病變浸潤骨骼及關節後,患者常發生骨骼及關節疼痛,疼痛可分布於肢體,也可能是背部瀰漫性的疼痛,也可能出現局部性的關節疼痛。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出現骨及關節壓痛。

這8個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的「預告」,這6個「防護罩」請用好

此外,白血病細胞可浸潤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統以及眼眶、淚腺及眼底等,使患者可出現肺部彌散性或結節性改變,同時伴有胸腔積液、消化功能紊亂、蛋白尿、血尿、閉經或月經量過多、眼球突出、視力減退等癥狀。


做好6點預防

1、注意飲食衛生,膳食結構的合理搭配,蔬菜水果上的農殘如果沒有洗凈,人體進食後會經過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引發白血病。所以,能去皮的盡量去皮,如果不能去,也一定要把果皮清洗乾淨再食用。平時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質、鐵和維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儘可能進食新鮮蔬菜。

這8個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的「預告」,這6個「防護罩」請用好

2、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避免疲勞,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同時注意氣候的影響,特別是秋冬季節氣溫變化劇烈,應及時添減衣被,預防感冒等小病,以免誘發本病。

3、避免接觸某些毒物,特別是一些家庭裝修材料的有害物質的污染。預防白血病就要儘可能避免接觸放射線,包括頻繁的X-線診斷和放射治療。避免接觸含苯染髮劑或其他含苯的化學製品;某些藥物要慎用,如保泰松、氯黴素、氯喹、苯妥英鈉、優散痛、卡巴胂等。

這8個表現,可能是白血病的「預告」,這6個「防護罩」請用好

4、當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病情處在急性期,特別是合併發熱、貧血、出血或化療過程中,應卧床休息;緩解期可根據自身情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應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

5、做好出血和感染的預防工作。白血病患者平時應保持皮膚的清潔,常洗澡,常更換內衣;注意口腔衛生,用餐前後要漱口,刷牙需用軟毛牙刷;便後要清洗會陰部;保護皮膚黏膜,防止外傷導致出血感染;盡量不用硬物挖耳朵或剔牙齒等等。

6、常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對大便習慣不好,或病前有習慣性便秘者,尤應注意補充富含纖維素的食品;防便秘致痔瘡加重或誘發肛裂,造成局部感染的機會。

歡迎大家點擊右邊+按鈕關注我們

@頭條健康@頭條養生@頭條健康聯盟@湖南醫聊@藥師方健@護脾養胃林教授 #真相來了##了不起的醫生# @南方健康 #清風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康復之路 的精彩文章:

遠離糖尿病,拋棄這3個不良因素,少吃2種水果。
心臟病發作時怎樣應對?做到這五件事或可保命

TAG:糖尿病康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