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上甘嶺戰役氣壯山河,那是炮火與鮮血種植英雄的歲月

上甘嶺戰役氣壯山河,那是炮火與鮮血種植英雄的歲月

作者:王德華

連日來,電視屏幕,互聯網上,「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電影《上甘嶺》那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邊迴響。

上甘嶺戰役氣壯山河,驚天動地。上甘嶺之所以是上甘嶺,因為上甘嶺是「肉磨子」。原本雙方都以為是一場小規模的攻防戰,中方為守方,美方為攻方。誰知結果演變成了一場人肉大戰,歷時43天,雙方傷亡40600人!雙方傷亡人數旗鼓相當。

上甘嶺如果沒有美軍的污血,只有志願軍的犧牲,那就不是上甘嶺了。所以,拉鋸戰就是要把對方的突出的、想著興風作浪的力量、為虎作倀的力量打掉。

沒有上甘嶺,哪有後來的板門店《停戰協議》?一場小衝突,發展成大戰役。 43天的炮火連天,一片焦土。上甘嶺被削去了近2米,結果呢?中國人民志願軍仍然固守在哪裡!美軍發現,其對付日軍和德軍的成功經驗失靈了。

那是炮火與血大面積種植英雄的歲月。在43個晝夜的鏖戰中,黃繼光和邱少雲等烈士,用血和肉抵抗敵人的鐵與火。共有5000多名官兵倒在上甘嶺,班長和副班長傷亡達100%,載入史冊的捨身殉國者便有38位。

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甚至沒有留下一根骸骨、一縷布片、一張照片、一句遺言。十五軍編輯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史》寫道,「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

上甘嶺戰役有一些觸目驚心的記錄。在一截不到一米長焦黑的樹榦上,竟密密麻麻嵌著幾百個彈頭和彈片。一面煙熏火燎的戰旗上,布滿了281個焦糊的彈洞。隨意抓一把浮土,吹去塵沙,攤在手裡數一數,有數十塊彈片,還有一些細碎的白森森人骨。在陣地上清理烈士的遺體,只能按腳上的鞋子來區分。穿皮鞋的是美軍和韓軍,穿膠鞋和布鞋的是志願軍。

血漿、屍骸在銀幕、熒屏和舞台中,被精心地稀釋了、淡化了,棄斥大量的違背常識的抗日神劇,到處都是主人翁駁殼槍一揮、紅旗便插上敵人陣地的喜劇場面。只有經歷殘酷戰爭的人知道,這是多麼的滑稽可笑。正視戰爭吧,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贏得它。

穿過半個世紀的雲層望去,其功其勛,仍燦如懸日,讓人不敢對視、久視。看得久了,竟就冷汗浹背,惶惶地漫浸出一種渺小感、不類感和人種退化的疑惑來。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的經典戰役。什麼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軍人的「血氣」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就是敢與強大敵人血拚到底的英雄氣概。十五軍的先輩們,在上甘嶺上給我們展示忠誠與榮譽、堅強與信念。

抗美援朝是中國5000年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史詩般的壯舉。它改變了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的東西方格局,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1949年10月1日,開國領袖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而從長達三年抗美援朝戰爭,則完美地詮釋了這一神聖的宣言。18萬的英雄兒女,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奠定了基礎。

抗美援朝時的中國雖然很窮,卻是幾千年來骨頭最硬、拳頭最厲害的中國!它是徹底打消了美國全面軍事冒險的念頭,莫種意義上說,這場戰爭是比解放戰爭還重要的立國之戰。

當年秦基偉將軍率領15軍在上甘嶺英勇抗擊美軍的進攻。如今任敵人又在進攻我們的上甘嶺,背後就是祖國和人民。上甘嶺的精神我們要永遠銘記和傳承,但同時不能只有防禦性的思維,我們必須要有手持利刃主動出擊,因為進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

朝鮮上甘嶺戰場的硝煙早已散去,而經濟領域的「上甘嶺」卻炮聲隆隆。特朗普就是當代的杜魯門,沒什麼可怕的。面對美國的貿易訛詐,我們也要發揚上甘嶺精神,銘記開國領袖的教誨,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他們想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們最後完全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方陣 的精彩文章:

沒毛病:千年來侵略者都消失了,但伊朗始終坐在中東牌桌前玩牌
中東是一個沸騰的大鍋,戰爭迫在眉睫?

TAG:火星方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