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36氪新風向 |「新職業教育」大幕拉開

36氪新風向 |「新職業教育」大幕拉開

政策在哪,教育的風向就在哪。

在創投圈經歷了 2018 年教育從「欣欣向榮」到「泡沫破裂」、K12各項政策接連落地的洗牌之後,職業教育成為了今年創投圈的風口。

先看政策:2019 年 2 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後簡稱《實施方案》),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職業教育的建設,並給予各種資源扶持,對職教改革的支持力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隨後兩個月內:

  • 3 月,教育部公布了 2019 年普通高校新增的 2072 個本科專業、和撤銷的 416 個本科專業。

  • 4 月,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公示了 13 個新職業,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列在首位。

政策的改革是順應社會需求變化的結果。「無論是高校取消 400 余專業也好,還是國務院取消 16 項證書資質也好,本質都是反映一件事情:現有的職業或者培訓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當下的需求了。」北塔資本上海負責人王潛告訴36氪。

伴隨著「實施方案」的公布,「新職業教育」的大幕終於拉開。

在本篇新職業教育綜述里,將主要論述:

1)怎樣的時代背景誕生了「新職業教育」,新職業教育到底是什麼;

2)為什麼大勢所趨的產教融合,在投資人眼裡是門不那麼性感的生意;

3)更有機會的地方在互聯網和人工智慧背景下新興的職教品類,其教研和交付會是新職教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勞動力缺口和傳統職教模式的滯後催生了「新職業教育」

如果從需求端來看,職教改革是一件箭在弦上、迫在眉睫的事情,它迫切落實的根源在於:中國勞動力供給端已經達到了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缺口大、高質量人才稀缺、產生結構化失業。

一方面,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可用勞動力逐年減少。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2018 年中國大陸 65 歲以上人口佔比 11.9%,再創新高;而出生率則創改革開放 40 年以來最低,且降速開始擴大。

另一方面,據申萬宏源的研究顯示,國人才缺口集中在高端技術崗位,而本科生供給過剩、初中以下技能能勞動力並無缺口。根據《中國製造 2025》對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的測算,預計我國 2020 年人才缺口將達 1913 萬,2025 年將逼近 3000 萬。

雖然提升勞動力素質、解決結構化失業刻不容緩,但高校培養人才的周期卻相對滯後:教育內容老舊、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師沒有實戰經驗、知識與市場脫軌;在「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如何匹配的問題中,催生了「新職業教育」的產生:

  • 一「新」指「新職教」元年。雖然產教結合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被提出,但整體推行進程緩慢,而《實施方案》的扶持力度之大、涉及範圍之廣,足以拉開新高教的元年;

  • 二「新」指應運而生的新型社會化職教機構。區別於存在已久的學歷考試和證書類考試,這個「新」既包含新時代下新的教育品類,如人工智慧教育和電競教育;也指新時代需要的「複合能力」,而非傳統的純技能型人才。

《實施方案》拉開新職業教育的大幕

產教融合企業迎來春天

在《實施方案》里,明確提出了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激勵機制:


在開展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基礎上,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對進入目錄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並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

一批以產教融合為主業的公司迎來了春天。用慧科集團首席戰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的話說:「從政策的扶持力度來看,這次的改革動了真格,這將拉開新職教的元年」。

但值得討論的一點是,明明最新的科研技術和知識都掌握在阿里、騰訊、華為、大疆這樣的企業端,為什麼慧科這類校企之間的「連接橋樑」,卻扮演了職教改革里更重要的角色,成為本次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其根本原因在於:企業和高校的KPI不同:企業的目標是創造利潤,而高校則承擔著培養人才的責任。雖然很多企業也願意參與到人才培養中去,但如果合作雙方的根本目標不匹配,很容易一鼓作氣,後勁不足。

在陳瀅看來,企業和學校兩端很難直接開展長久、持續的合作。

首先,企業很難完全融入學校的教育體系建設中,企業端的師資本質上也是企業員工,受考核標準影響,無法全心投入教研教學中,且有較大的流動性。

其次,學校缺乏與企業合作的經驗,校企連接的不通暢也會導致「產教融合」效率低下。

所以第三方公司順勢誕生,但它們不止扮演一個企業和學校間「連接橋樑」的角色,而需要深度參與到教學培養方案里,其業務會涵蓋:

  • 從產業端獲取對未來人才的需求,並分析求職崗位的缺口和能力需求;

  • 深度參與教研和課程體系開發、師資培訓、授課的全過程,再由企業端把控內容的有效性,並提供工具、數據和案例等支持;

  • 參與到實驗室、實踐基地的開發建設和實習對接。

在打通校企兩端之後,再整合兩端產業的資源形成平台,將經驗、教研、教學等內容在不同的學校復用,進行規模化盈利。其營收主要來自於聯合辦學、訓練營和實驗室共建。

史無前例的政策扶持,為什麼資本覺得沒那麼性感

雖然國家提供了組合式激勵和稅收優惠,但在36氪採訪了多位投資人後,發現很多投資人並不關注這個賽道。

我們整合了一下「不關注」原因,可以歸結為「重資源、慢生意」兩點——不符合風險投資的本質。

與高校合作本質是門 to G 生意,同時企業還需要開發產業端的資源,無疑是兩個較高的資源門檻。其中更關鍵的一點是,高校資源往往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往往會出現你主打山東河南,我主戰江蘇浙江市場的情況,高度分散的市場限制了企業的擴張規模和速度。

另一方面,院校需要一所一所談,並且其合作周期極長:學校需要長時間考察企業是否可靠,且高校設立新專業涉及到國家財政撥款,需要每年 12 月統一申報、次年收到批複,落地還需要等到 9 月份開學後。「今年 3 月談好了,明年 9 月才能落地,這種二三年的周期在這個賽道里是常事。」一位產教融合的從業者表示。

所以即使產教融合是門穩健(一旦簽訂,高校幾乎不會更換合作方)、現金流佳的生意,但並不符合風險投資「高風險、高回報」投資原則。

此外,產教融合已經跑出了慧科、新道科技、中德諾浩等體量較大的公司,暫未找到合適的標的可能也是機構暫不關注的原因之一。

切入新品類、培養新素養的社會化職教機構興起

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交叉背景下誕生了新的需求

如果說產教融合是在解決社會結構化失業的問題,那社會化的職教機構則更多滿足了新時代勞動者終身學習的需求。

「此前職業教育曾經歷過 2 次高峰:第一次發生在上個世界 90 年代,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讓大量農村人口開始轉型,催生了藍領的就業型職教;第二次則是由於高等教育不斷擴招後帶來的大學生就業難,催生了北大青鳥、達內、華圖、尚德等一系列職業技能培訓公司。」三節課聯創黃有璨表示。

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交叉背景下,大量傳統行業的工作環境正在升級,機械化重複行的體力勞動逐漸被AI替代,新職業不斷產生:包括面向業務經營、產品運營、市場營銷、電商新零售等領域的「新商業」崗位,以及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無人駕駛、區塊鏈等「新技術」崗,針對這些新職業崗位的培訓,成為新時代下的新需求。

新職業教育的市場有多大呢?據三節課團隊團隊測算,職業教育的市場約九千億,撇除傳統以考證、IT培訓、職業技能為主的培訓,新職業教育大概佔據三四百億的市場規模,並以18%-20%的比率增長,到2020、2025年左右,新職業教育可能會成長到千億級的市場規模。

這些職業教育需求被滿足的規律是怎樣的?這與市場規模、需求迫切程度和行業迭代速度強相關。

首先,在互聯網的大勢下產生的新職業品類,必然會帶來相應的教培機會,大到大數據、人工智慧、互聯網運營等品類,小到電競、網紅等泛文娛垂類,都存在大量人才的缺口。據脈脈數據研究院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IT互聯網的研發、運營、產品等崗位都是春季最熱招聘 Top10 榜中。

「與傳統工種相比,泛互聯網的新工種從誕生到需求爆發的時間更短,體制內開設新專業和課程的速度,很難跟上崗位需求變化,應屆生具備的能力與企業崗位需求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所以相關品類的職教機會就出現了。」啟賦資本的投資總監龍志成表示。

其次,兼具市場規模大和迭代速度快的賽道對行業教培的需求更大,餐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市場空間達 4.6 萬億,但 600 萬家門店平均壽命只有 500 天,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管理層在管理、營運和經營三方面亟待提升,從粗放轉向精細化運營。目前賽道已經出現了勺子課堂、餐飲老闆內參等公司。

職業教育創業門檻較高,其核心競爭力在教研和交付

而與 K12 教育這類考綱穩定、考試類型長期不變或者變化很小類目相比,職業教育有幾處不同:

1)商業活動日新月異,一個賽道的「增長秘籍」可能 2 個月就會複製到各個領域,半年就會失效,需要教育機構在短時間內快速迭代培訓內容,時效性要求較高。

這意味著強產業背景的團隊更具優勢,「自持內容」和「超配型研究團隊」也是職教機構課程競爭力的關鍵。以勺子課堂為例,其研究院團隊佔據公司總人數的 40%,均有餐飲產業的行業經驗,課程由其教研人員前置觀察行業,找到新趨勢和新需求;再進行課程理論構建,其課程每年的迭代率在 50% 左右。

2)勞動者參與職業教育的目標與「擇業」or「漲薪」直接掛鉤,其教育成果會直接應用到企業的經營中,影響相關的工作指標,用戶當下即可判斷機構的教育水平,教育質量一目了然,繼而會影響後續的復購指標;所以機構的交付能力在這裡顯得格外重要。

而對於機構來說,新興產業的人才缺口往往很大,行業極不規範,在授課師資、助教等教學服務的主體上都有人才缺口;所以企業通常會先自研崗位所需的底層能力框架和內容,再將行業大牛的經驗注入到教學體系中。而服務體系上值得借鑒的是三節課:選定已經從三節課畢業、並從事相關工作的優秀老學員成為「兼職導師」,以老帶新進行作業指導。在這套體系的運轉下,其交叉復購率在 50% 左右。

《實施方案》的發布,把「職業教育」賽道重新推上了風口浪尖,也讓社會開始重新思考「職業教育」的含義。在這個時代,職業教育不再單指我們為「崗位」而做的技能培養,而是需要在整個職業生涯里持續增加知識儲備、訓練可復用的能力模型,為每一次科技所帶來的產業變革做好準備。

畢竟,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來了。

————————————————————

【2019 WISEx新職業教育創新峰會】

十年水土樹木,百年教育樹人,為了幫助新職業教育行業從業者更加清晰的描繪未來發展動線,36氪特舉辦2019WISEx新職業教育創新峰會,邀請政產學研四端大咖、匯聚知識分享領域頭部KOL,共同探討新職業教育將如何影響教育行業下一個百年的變革。

本次活動,36氪還將現場發布最值得關注的教育領域新力量,致力於尋找教育「黃金時代」下,能夠真正掌握新教育生存力、適應力、創新力、進化力四大原力的未來定義者,他們是新行業的締造者、是準確把握風向的領航人,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開創者。

大會時間:2019年6月5日

大會地點: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

商務合作:media_sales@36kr.com

媒體合作:zhangjifa@36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