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小乘佛教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這位大師用一句話概括了出來!

大、小乘佛教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這位大師用一句話概括了出來!

(北暮講古印度文化第82期)

文|北暮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以後,他本身對於佛教的大小乘並未加以說明。佛教後來的大小乘之分,完全是佛教信徒和學者在對佛教的典籍思想加以概述後整理出來的。那麼大小乘佛教的最根本區別又是什麼呢?

佛教在釋迦牟尼涅槃後的一百年左右,發生了一次大的分裂。而這次分裂大概發生在佛教第二次集結之後,分裂產生的結果就是原始佛教被分為兩大部派——上座部和大眾部。

這次分裂的原因是:兩個部派對於佛教的一些戒律意見不一,這才導致分裂。而這些戒律則是當時兩個部派所總結出的「十事」。上座部的長老眾多,他們舉行了一次集結,明確規定:「十事」乃是釋迦牟尼涅槃前的規定,應當嚴格遵守。而大眾部中的青年比丘眾多,思想比較開放,他們則認為:這「十事」屬於小小戒,完全可以隨境變通。

正是因為這樣的分歧,原始佛教這才分裂成上座部和大眾部。而在此後的幾百年里,這兩個部派又不斷的分裂出新的派別,最後形成了「小乘十八部」或「小乘二十部」。

大、小乘佛教在古印度並沒有先後順序,而是共同發展。很多人都認為,釋迦牟尼在創立佛教之初,一直宣講的是小乘佛教,後來在龍樹菩薩的總結和完善之下,大乘佛教才逐漸推廣開來。

可這樣的結論是錯誤的,就連作為大乘中觀學派創始人的龍樹菩薩本人都指出,釋迦牟尼當初在開壇講法時,所宣講的佛教乃是大小乘並行的。

因此,後來的經過很多學者研究得出:早期的原始佛教乃是大小乘並行發展的。而唐代義凈大師對於大小乘的地域分布,在他的《南海寄歸內法傳》中這樣說:其四部之中,大乘小乘區分不定。北天南海之郡,純是小乘,神州赤縣之鄉,意在大教。自余諸處,大小雜行。

這裡的四部是將「小乘十八部」分為四個部派。而按照義凈大師的說法,大小乘在四個部派中是各有出現的,這也為佛教的大小乘並行提供了佐證。

對於大小乘佛教的根本區別,古今中外,各個學者的說法大同小異。而義凈大師的總結最簡單,也最清晰明了,他在《南海寄歸內法傳》里的定義只有很簡單的一句話:若禮菩薩,讀大乘經,名之為大。不行斯事,號之為小。

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確是對大小乘佛教最清晰明了的概括。

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暮談文化 的精彩文章:

連奴才都看不起的她,為何會得到王熙鳳的尊敬?只因她的這個身份
古印度宗教眾多,為何只有佛教取代了婆羅門教?這可能是個原因!

TAG:北暮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