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莊的「無為」思想

老莊的「無為」思想

5.21/2019

武漢長春觀

《莊子?應帝王》里講了這樣一則寓言: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經常在渾沌的地盤上相會,渾沌對他們非常好。

倏與忽商量著要報答渾沌,說:「每個人都有七竅用來看,用來聽,用來吃東西,只有渾沌沒有,讓我們來為他開鑿七竅吧。」每天鑿一竅,七日渾沌死。

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莊子用它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事物本來的樣子,是命運所定,而命運所定的樣子就是最好的樣子。

人們如果試圖改變命運,以人為來對抗命運,即使出自好心,也會導致壞的結果。這種道理道家講得最充分,叫「無為」。

我們平常習慣於「老莊清凈無為」之類的說法,莊子的無為是接著老子講的。但莊子和老子的無為思想有所不同。

《老子》的無為從歷史經驗來,主要講政治上怎樣「無為而治」,無為的目的是為了「無不為」,「無不為」恰恰是最大的有為。

所以,《老子》講的「無為」不是無所事事、消極懶惰,更不是裝呆,而是試圖通過無為達到天下大治。

《老子》以「無為」思想要求統治者不要放縱自己的貪慾而壓榨人民、役使人民,提醒社會成員之間也不能因自己的貪慾而你爭我奪、損人利己,這樣才能社會清凈安寧。

「無為而治」作為治國原則在中國政治史上有過很大的影響。歷史上每逢改朝換代,新上台的統治者大多懂得採取寬鬆的政策。

比如漢高祖初入關,便「掃除煩苛」,廢除秦朝暴政,與百姓約法三章;文、景二帝也能以清凈、恭儉安養天下,人民生活安定,經濟迅速發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指導思想稍近於「無為」,其要旨在於不擾民。

但是老子的無為思想在政治上也有流弊,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從陰謀權術的角度來改造《老子》無為思想。他說,統治者應該居於深宮之中,表面上清虛無為,實際上無所不為,臣下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韓非子看來,厲害的君主都是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這叫「居陰為陽」,主張統治者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讓老百姓感到莫測高深、不勝恐懼。

與《老子》主要講政治上的無為不同,莊子主要講人生上的無為。在上面所引的關於渾沌的寓言中,倏忽是很快的意思,暗指人為造作;渾沌是指混合不分的狀態,暗喻自然無為。

寓言通過倏與忽出自好心而做了壞事,來強調天道自然無為,反對把人的意志強加給天地萬物。

在莊子看來,人與天地萬物都有其自然的本性。莊子形象地說,牛馬生來就長了四隻腳,這就叫天然;而用繩索套住馬頭,拴住牛鼻子,這就叫人為。

莊子要人們不要以人為去毀天然,不要以造作去損害性命,不要以有限之得去殉無窮之名。

然而,世人往往違背其本性,偏要認為造作,賣弄機巧聰明,迷戀繁文縟節,追求浮躁虛華,不僅使物的真性喪失了,而且也使人自身所固有的自然的本性喪失殆盡。

按照莊子的看法,道德、智慧、典章制度、財貨、音樂、工藝等等構成人類文明生活內容的社會現象,都是對自然和人的本性的破壞,都是對安寧的天下的擾亂。

因而,都是應當取締的對象。莊子認為,無為的本質就是順應自然的變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去除一切人為造作。

莊子的無為生當亂世,主張「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他認為,無為才無害,無為才能免害,螳臂當車的結果只能是粉身碎骨。

莊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至德之世。在那個世界裡,人們同鳥獸一起遊戲,所有的人都保持著素樸的本性,沒有任何智慧機巧。莊子還寫到有虞氏之前的泰氏。

泰氏睡覺時安閑舒緩,醒來時逍遙自適,把他叫做馬也行,叫做牛也行,反正無所謂,所以他沒有受到外物的牽累。

在莊子看來,如果放棄試圖用人力去改變命運、改變自然的企圖,那麼就能擺脫一切負累。由無為帶來精神上的怡然自得,以此為中介,就可以走向逍遙遊的精神自由的境界。

在莊子的「無為」論裡面,我們看到能動的、社會的「人」完全被寂靜的、自然的「天」所吞沒,荀子曾經批評他「蔽於天而不知人」。

但也應該看到,在莊子的時代,文明所帶來的快樂享受,只會被統治者佔有,而創造文明所需要付出的艱苦的體力和智力勞動,只能落在勞動者身上。莊子憎惡這種現象,所以在自然主義的立場上用無為理論對之作了批判。

而如果從更廣闊的天人關係上看,現代社會人類以科學技術征服自然,帶來巨大物質利益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負面作用,莊子的無為思想對我們無疑是一副清醒劑,為我們消解人與自然的對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

—END—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竅談之玄牝根基、中字直指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