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人才引進到技術輸出 北京和睦家醫院這四年經歷了什麼

從人才引進到技術輸出 北京和睦家醫院這四年經歷了什麼

一台頂尖的手術設備吸引來一支優秀的外科團隊,對於醫院管理者而言,這不失是一個睿智的決策。

5月17日,「2019北京長城普外科論壇:機器人手術從入門到精準研討會」在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行。這是北京和睦家醫院引進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的第四年,同時也是醫院進行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直播的第四年。

和睦家醫療副總裁、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認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不但為醫院培養了外科團隊,而且鍛煉了管理團隊。復盤這四年,盤仲瑩用「今非昔比」來形容。

從左至右依次為:和睦家醫療首席運營官Jeff Staples、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蘇向前、Pier C.Giulianotti教授、北京和睦家醫院普外科主任Michelle Savu、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北京和睦家醫院首席醫療官孫芾,北京和睦家醫院外科主任朱剛

從人才引進到技術輸出

像賽車手都喜歡更高端的賽車一樣,外科醫生對於「高精尖」設備的嚮往同樣熱烈。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是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之一,集成了三維高清視野、可轉腕手術器械和直覺式動作控制三大特性,能使醫生將微創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複雜的外科手術。機器人手術可以減少術中失血,降低術後併發症,加快術後恢復、縮短住院時間,顯著提高手術效果及美觀性。

對於北京和睦家醫院外科團隊的建設,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達芬奇機器人,就沒有今天的和睦家外科團隊,達芬奇至少是我加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和睦家醫院外科主任朱剛回想起加入醫院的經歷這樣說到。

北京和睦家醫院自2015年5月引進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後,相繼在泌尿外科、胃腸外科、肝膽胰外科、甲狀腺外科、頭頸外科、疝和腹壁外科、婦科、胸外科、小兒外科等多領域開展手術,截止到目前,已開展手術近350台。

伴隨機器人手術台數的增長,北京和睦家醫院外科團隊的「廣度」和「深度」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已經持續四年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直播。

盤仲瑩笑稱,進行機器人手術直播看似一個「拍腦門」的決定,但正是這種「看準方向搭檯子」的正確抉擇,把北京和睦家醫院的外科推廣帶上了「快車道」。2015年直播剛剛興起時,盤仲瑩心想,「醫療最大的潛在風險就是信息不對稱,為什麼我們不能也搞個直播呢?」

說干就干,第一屆機器人手術直播,北京和睦家醫院交出直播在線人數超8.5萬,回放人數超18萬,累計點贊397萬,一度躍居微博社會榜第8位的成績單;直播的第二年,和睦家選擇面向民眾、醫生雙渠道直播,既能消除人們認知鴻溝,揭秘「達芬奇」;又能通過專家解讀向醫生們傳播頂尖技術。直播第三年,大眾觀看人次達到62萬,創下歷屆之最。今年的直播目標定位在對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感興趣及有需求的醫生群體,當天在線觀看的醫生人數將近1萬。

機器人手術直播為和睦家帶來的不僅僅是知名度,也有醫生的關注度。與往年相比,本屆研討會多數手術視頻分析由北京和睦家醫院自己的外科醫生完成。盤仲瑩介紹,免費招募醫生參加論壇,以及觀摩直播機器人手術,實際上也是技術輸出,她把這總結為醫院「軟實力」的體現。「之前大部分技術輸出都是公立醫院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後者被留下了設備好、服務好、技術性不強的印象,而北京和睦家醫院能開這樣的論壇,為社會辦醫療機構推廣『高精尖』技術樹立了標準。」

從小眾到大眾

Pier C.Giulianotti教授作為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的創始主席,同時也是世界知名機器人外科手術大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動機器人臨床外科事業的發展,在機器人外科領域所取得的卓絕成績及創新突破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認可。北京和睦家醫院與Pier C. Giulianotti教授所在的伊利諾伊大學緊密合作,共同進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技術推廣以及教育培訓。

以往年主要討論腫瘤病例不同,今年的研討會討論和演示的都的是普外科的手術。Giulianotti教授告訴健康界,90%的手術他都會選擇使用達芬奇機器人來完成。朱剛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達芬奇機器人的優勢逐漸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更多醫生願意使用這個工具。「最重要的一點,對於患者而言,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傷口小、出血少、恢復快的優勢,是開放性手術和腹腔鏡手術不可比擬的。」朱剛說。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除了治療疾病外,還會考慮到治療後的生活質量及美觀等其他因素。在本屆研討會上,北京和睦家醫院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中心揭牌成立。盤仲瑩介紹,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不僅局限於腫瘤的治療,就像普外科已經可以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進行胃袖狀切除的減重手術一樣,成立該中心是為了讓先進技術可以服務於更多患者,也能藉此吸納更多優秀的醫生力量。

機器人手術直播進行了四年,如今,北京和睦家醫院變得更加克制。盤仲瑩表示:「我們從剛開始的興奮、請『大咖』來同台敘話,如今我們更希望新技術能夠落地,可以實際運用到更多的患者中去。」目前,達芬奇機器人在和睦家已經應用到幾乎絕大多數外科領域。

「一個人感覺幸運是因為他有得選,而技術可以讓人有更多醫療選擇。」盤仲瑩說。

從入門到精通

引進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對管理團隊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財務核算、耗材管理、設備養護以及手術室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全都擺在了管理者的面前。

朱剛主任說,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使用上,北京和睦家醫院進行規範的許可權管理。對於拿到達芬奇手術「執照」但是沒有做過機器人手術的醫生,會由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帶教並完成手術,。

如何讓醫生對於前沿設備的好奇心變成工作上的動力,這是盤仲瑩看來最難的地方,關於這個問題的關鍵,Giulianotti教授給出了答案。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全世界的推廣和使用近些年在不斷增長,目前已接近平台期,達到平台期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機器人手術費用較高,其二,醫生的培訓成了問題,只有建立培訓機制才能幫助醫生穩步成長。

從入門到精通,醫生既需要對疾病知識的理解,同時需要手術機器人操作技巧的駕馭。熟練掌握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如何盡量縮短學習曲線,不但需要病例數量的積累,還需要向優秀的人學習實際操作經驗,而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辦機器人手術研討會起到的正是這個作用。

Giulianotti教授說,目前中國醫生群體中,很多人有著豐富的外科知識和精湛的技術,手術量大的優勢,可以使樂於學習並有機會操作機器人的醫生,在與專家的交流及反覆實踐中迅速提高應用技能。而北京和睦家醫院憑藉著醫療質量、先進理念和語言等優勢,對外承接國際先進技術,對內扮演了「佈道者」的角色,搭建起了一個國際化的交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北京和睦家醫院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醫院等三甲醫院開展合作,為公立醫院醫生提供機器人手術的機會,並促進雙方交流、學習。正如朱剛所說,「醫生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必須有很好的持續學習能力,接受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如今,作為社會辦醫機構,北京和睦家醫院已經從人才的單向引入,開始進行技術的反向輸出,盤仲瑩對於科室建設的步步為營和前瞻性決策,種好了北京和睦家醫院學科發展「梧桐樹」的根基,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根基開枝散葉,才吸引了更多優秀醫療人才「金鳳凰」的棲落。反觀本次論壇的參與者多為青年醫生,盤仲瑩感慨,未來引領變化的更多是青年醫生,在他們中間的投入非常值得,而對他們的培養和投入,就是為未來醫療質量的優化和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界 的精彩文章:

TAG:健康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