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二線詩人,寫下千古第一宮怨詩,其中一聯被稱千古佳句!

一位二線詩人,寫下千古第一宮怨詩,其中一聯被稱千古佳句!

宮怨詩」在我國古典詩歌中也是一大類型。古代皇帝號稱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白居易《長恨歌》說:「後宮佳麗三千人」,這不是誇張。在唐朝,後宮之中宮女、后妃達四萬人,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呀!但皇帝卻只有一人,雨露之恩只有那麼一點,得寵的只是極少數,更多的則是「紅顏未老恩先斷」。

青春虛度,紅粉成灰。所以就產生了抒發宮中女子幽怨的「宮怨詩」。從漢時班婕妤的《團扇歌》開始,歷朝歷代很多詩人都寫過此類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齡等。到了唐末,杜荀鶴一首《春宮怨》橫空出世,瞬間秒殺了那些前輩大咖,被譽為「千古宮怨詩之首」。

《春宮怨》

唐·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在古代,所謂「郎才女貌」,女子的姣好容顏是她的資本,是她通向幸福的利器。但是,這位妃子卻說「被誤」,且很久就被這美麗所「誤」。如果她不美麗,當年就不會被選入宮中,也就沒有了今日寂寞深宮的生活。當年還因為自己的美貌而沾沾自喜,對未來充滿了幻想,入宮卻是被冷落、被雪藏,所以,她發出了這樣的嘆息。

於是,她坐在鏡前,欲要理妝,卻又懶的打扮了。為什麼呢?因為「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能否得到皇帝的恩寵不在容貌,這讓我還怎麼打扮呢?

後宮得寵,有人靠傲人的家世,有人靠會取悅皇帝,有人靠「厚黑學」,多種多樣。相比這些,容貌反到不重要了。既然從此,那打扮還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這何嘗不是古往今來才子佳人的共同遭遇?杜甫在《夢李白》中有「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那些笨蛋們高官厚祿,李白這樣的大才子卻飄零憔悴,這不就是懷才不遇,不就是「承恩不在貌」嗎?

僅這一聯,杜荀鶴的《春宮怨》就拉開了和其他宮怨詩的距離。

王昌齡寫「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我美麗的容貌還不如烏鴉,它還能沾上昭陽殿的光輝,而自己早已經徹底被皇帝遺忘了。這是只講事實,不說原因,是怨而不怒;杜荀鶴呢?不僅怨,而且恨,有不平,有激憤。雖然不含蓄蘊藉,但卻直指問題,更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我們知道,律詩講究起承轉合,由「早被嬋娟誤」起,用「承恩不在貌」接,那麼怎麼「轉」呢?

看頸聯: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春風送暖,鳥聲輕碎;艷陽高照,花影重疊。

詩人宕開一筆,由室內轉向室外,由人物轉向風景。精妙的練出兩個字「碎」和「重」。

「碎」是又輕又多,嘰嘰喳喳,洋溢著生命的喜悅。春日了,天暖了,鳥兒也歡實了,嘰喳不已;「重」是一層一層,又繁又密,充滿著生命的蓬勃。花開多了,影子才會重重疊疊。這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這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候:臨近中午,日高風暖。整個畫面有聲有像,光影交錯,非常綺麗。

本是「宮怨詩」,卻插入一幅明麗的春光圖,看似不協調,實則為「以樂景寫哀情」。

此時的女子坐在屋裡,隔著帘子,她聽見了鳥兒叫,卻看不見鳥兒飛;她看到了花影兒,卻看不到花朵。一層珠簾將她與春光隔開。外面是明的,屋裡是暗的;外面是暖的,屋裡是冷的;外面是熱鬧的,屋裡是寂寞的。活潑明媚的春光更反襯她冰冷孤寂的內心。儘管是紅日當空,將到正午,她還是晨妝懶理,她已經跟不上春天,她已經遠離春天。

這一聯被稱為千古佳句,有諺語云「杜詩三百首,惟在一聯中」,它涵蓋了杜荀鶴三百首詩的精華,奠定了杜荀鶴的文學地位。

尾聯:看著外面美好的春光,女子的思緒飄回了故鄉,飄回了少女時代。也是這樣的春天,她和夥伴們一起,越溪泛舟採蓮:「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那時她還沒有入宮,還沒有與春色隔絕,那是多麼快樂的時光啊!追憶往日的歡樂更襯托此時的愁苦。

男人也好,女人也罷,有才或者有貌,都是想要施展的。但是,現實太殘酷,才子佳人又都很理想主義,所以常常是四處碰壁,以失意而收場。這不僅僅是宮女的幽怨,也是才子佳人的千古悲哀,更是杜荀鶴這個失意文人的憤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火車頭 的精彩文章:

暮年的李白寫了首充滿青春活力的詩,這次「詩仙」沒有誇張!
初唐最盛名的詩人,一首22的字小詩,「哭」出了唐詩的繁榮!

TAG:歷史火車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