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姓氏文化探源——聞姓文化淵源

姓氏文化探源——聞姓文化淵源

傳承姓氏文化 弘揚中華精神

姓氏釋義

1.聽見。

2.聽見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名聲。

5.用鼻子嗅。

6.姓。

1

姓氏起源

一、源於地名

出自春秋時期鄭國聞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聞邑,春秋時期鄭國之地,故址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的滎陽市虎牢關一帶地區,亦稱汜水關、汜水鎮。

周定王姬瑜二十年,晉景公因鄭國違盟投靠楚國,大怒之下出兵伐鄭國,連續擊敗鄭國軍隊,奪取了鄭國的聞邑,改為晉國的汜邑,並一度包圍鄭國都城新鄭。後鄭國得到了楚軍的協助才擊退晉軍,但聞邑已經收不回來了。失國的原聞邑之鄭國人,在成為晉國汜邑之民後,有以故邑「聞邑之人」名號為姓氏者,稱聞人氏,到了春秋後期有省文簡化為單姓聞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聞人氏、聞氏同宗同源。

二、出自源於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太史左丘明,屬於以世稱名號為氏。戰國時期,魯國有一位著名的大夫,職掌太史,即左丘明,他撰著的《春秋左氏傳》流傳千古,至今也是人們考證春秋歷史的重要史料,因稱「古之聞人」、「魯之君子」。在古代,「聞人」就是專指眾所崇敬的名人,世稱「聞人」者,在中國歷史上寥寥無幾。

左丘明,約公元前500~前428/408年,一說其姓左,名丘明;一說其複姓左丘,名明;另有一說其姓丘,名明,「左」是「左史」之官職簡稱,左史重記事;春秋末期魯國人,是與孔子晚年同一時代的著名學者、史學家,也是儒家代表之一。

左丘明的家族世代為史官,並曾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於周史」,他根據魯國以及其他各諸侯國的大量史料,以《春秋》位歷史背景,編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闢的編年史《左傳》,並參與編著了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中國歷史學家的開山鼻祖。《左傳》重記事,《國語》重記言。左丘明的思想屬於儒家思想,在這兩部重要的著作中較多地反映了「民」的利益和要求。

據著名學者劉向所著《別錄》佚文的判斷,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約與孔子弟子曾參及公孫龍相當,那麼左丘明在年齡上應為孔子的孫輩;而據《左傳》、《國語》二書對於歷史人物的稱呼上來看,可知左丘明當逝世於魯元公姬嘉在位時期,即周考王姬嵬十三年~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28~前408年)之間。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就是對士子們十分挑剔的孔子也對這位晚生十分推崇,曾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在左丘明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聞人」之名號為姓氏者,稱聞人氏,後再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聞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三、出自姜姓

出自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信國公文天祥的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文天祥的護國軍失敗後,其二十四子帶其後裔族人從江西吉安遷徙到浠水一帶,改文氏為諧音的聞氏。該支「文改聞氏」族人在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第一次撰修的《聞氏宗譜》中記載:「吾族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廬陵,宋景炎二年,信國公軍潰於空坑,始祖良輔公被執,在道潛逃於蘄之蘭溪驛,改文為聞,因家焉。」 這部《聞氏宗譜》中記載的「信國公」,就是文天祥;「薊之蘭清邑」,就是今湖北省麻城市浠水縣;「二十四子」,實際上是文天祥屬下的護國軍將士,無一為文天祥的嫡支族人。

還有少許聞姓後人源於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2

歷史人物

聞姓是中國比較稀少的一個姓氏,,說起聞姓後人大家自然都可以想到聞一多,今天小編就帶您了解聞一多。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

1912年,年僅13歲的聞一多報考清華大學預備班。當年的作文題目是《多聞闕疑》,正好暗合「聞一多」的名字,自然激發了他的靈感,文章寫得汪洋恣肆,贏得了眾考官的一致讚賞。

可惜的是,聞一多除了作文非常好,別的科目都水平一般,按清華的招生標準,是不能錄取的。但主考官非常欣賞聞一多的文章,便力排眾議,將他破格錄取了。

吳晗總結聞一多的性格為「天真,任性,誠懇,勇敢,無所恐懼,愛人民甚於愛他自己」,是非常準確的。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大學爆發,第二天,清華大學食堂門口貼了一張告示,上面寫著岳飛的《滿江紅》,立刻激起了學生們心中的愛國熱情。寫這張告示的,就是聞一多。

1922年,聞一多去美國留學。在美國,華人備受歧視,甚至連有些理髮店都不讓華人進。美國人固然勢利,但當時的中國也確實讓人尊敬不起來,連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到處都充滿了愚昧、落後、腐敗,甚至連很多留學生都說:「國家是腐敗的,到處醜惡,不值得愛。」每當這時,聞一多都會反駁說:「不對,只要是你的祖國,再丑、再惡,也要愛他。」

在美國的種種經歷,更加激發了聞一多的愛國熱情。1925年,聞一多創作了一組詩,名為《七子之歌》。「七子」,即當時被列強侵佔的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和大連),在詩中,「七子」以孩子的口吻表達了失去祖國母親的哀痛心情,讀來讓人聲淚俱下。其中關於澳門的那首詩,就是1999年澳門回歸時響遍全國的那首經典歌曲。

這些事,深深地刺痛了聞一多的心,他沒有等到畢業,就匆匆地踏上了回國的輪船,急切地要為這個愚昧落後但又割捨不下的祖國效犬馬之勞。

回國後,聞一多奔走於全國各地,發表了大量的愛國演說,並出版了《死水》《紅燭》兩部詩集,極大地刺激了當時的詩壇。後來,聞一多與徐志摩相遇,兩人情投意合,共同創辦了新月社,成為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為中國近現代詩歌的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對於詩歌創作,聞一多曾有名言:「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1945年11月,為了反對內戰,和平建國,西南聯大的師生們舉行了一場演講大會,痛斥國民政府的不法行徑。12月1日,國民政府出動大批軍警,武力鎮壓愛國師生,造成了死4人、傷數十人的慘案,史稱「一二·一慘案」。

聞一多等人的愛國行為,自然引起了反動派的敵視。1946年7月11日晚,民盟主要負責人、聞一多的好友李公朴,在回家的路上被特務暗殺。甚至有人揚言,只要有人敢異動,李公朴就是下場。

聞一多的朋友們勸他躲一躲,不要跟反動派正面衝突。聞一多冷冷地說:「如果李先生一死,我們的工作就停頓了,將何以對死者,何以對人民!」

聞一多熱愛祖國,愛國主義如同一條紅線貫穿他的一生,最後把他引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經有過迷茫、失誤與苦悶,但是經過深思和中國共產黨的關懷與幫助,終於找到了真理,而一經找到了真理,他便義無反顧,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為實現真理而英勇奮鬥,直至獻出寶貴的生命。

3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堂號

超卓堂:超卓就是特別高超的意思。明朝時候,聞良輔才能和德行都特別高超。初為監察御史,後來升大理少卿,出使暹羅,權操虎節(古時出行官員所拿的表示身份的符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水國用龍節),官至廣東按察使。

正氣堂:文天祥二十九歲生子文道生。南宋危難之際,文道生令妻子和年幼的兒子文伯平逃難到豐順縣。文道生病故後的公元1292年,遺子文伯平為避禍移居到鳳凰山下埔村,以打鐵兼務農為生。其族以先族文天祥浩然正氣及千古詩篇《正氣歌》為堂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下列民國文豪的愛情,你最欣賞那一對?估計從雙方表白就可以看出
如王源所唱?難道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