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獻價值」才是古籍鑒定評估的核心

「文獻價值」才是古籍鑒定評估的核心

《古籍鑒藏七綴集》一書體現了孫紹林先生對其在古籍界專職從業十年以來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思考的總結。

「文獻價值」才是古籍鑒定評估的核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古籍鑒藏七綴集》,孫紹林著,線裝書局出版。

書中結合珍貴版本古籍的圖片和文字介紹,就古籍定級參考標準提出新觀點,倡導把「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而不是「年份」作為評價文物的第一標準,提出以「文獻價值」作為古籍鑒定評估的核心,對古籍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史價值進行區分,建立古籍鑒定評估的實踐模型。同時,他還對古籍辨偽提出更為詳細的考量條件,並對目前採用的古籍保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解決方案。

書中提出的新觀點緊密結合國內當前古籍界的現狀,填補古籍研究領域諸多空白,對業內人士從事古籍鑒定、評估、投資和收藏,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若館藏機構和收藏家一直受制於年份,而忽視時間一直在前進這一客觀事實,勢必會造成近代珍貴文獻的遺失。而此書中提出的將年份下限設置為動態標準這一觀點的落實,則可以使文獻收藏平行於時間軸前進,在保護文獻價值的同時,也保存不同時期社會文化與社會背景的相關資料,對古籍傳承和研究都具有實際的積極意義。

相對於其他類別文物,古籍不僅具有由其外觀及形式所體現的文物價值,其內容作為歷史研究的學術資料,還承載著相當重要的文獻價值。若以年份作為評價古籍的第一標準就會導致古籍收藏界對近代史料文獻的相對輕視。作者在書中提出以「具有某種特別的歷史意義」取而代之,這樣可以避免一些雖非年份古老但卻可以作為特別的歷史證據的文獻流失,同時,存世量大而不具有特別歷史意義的古籍級別也應做出適當調整。這樣個性化而具有包容性的文物定義能夠避免一些珍貴文物被排斥在文物保護和研究範圍之外。另外,作者將古籍的藝術價值與藝術史價值進行區分,以減弱由評價者主觀色彩造成的藝術評價差異,提高在藝術角度進行古籍評價的公允性。

現行的《古籍定級標準》雖然提出文物價值、學術資料價值和藝術價值三條標準,卻沒有建立完善的古籍評估體系。本書最主要的貢獻就是,作者在書中不僅對現有不具有實踐操作價值的古籍評估方法進行對比性評價,還研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格評估模型。這一模型,集中體現於「漢文古籍鑒定和評估的構成關係略圖」,避免以往進行古籍評價時對各種因素輕重不分、照顧不全的情形,釐清古籍評價時所應參考的所有主要因素(內在價值和衍生功能、外觀因素、稀缺性)之間的關係、性質。同時,反映出古籍內在價值、衍生功能和外在價格的良性互動關係,使古籍評價過程既具有可遵循的方法、標準,也體現出評價者個人綜合經驗的重要作用。

另外,作者提出古籍辨偽也不應當停留在以往外觀為主的階段,而應該注重宏觀歷史學層面的內容和思想辨別。一方面,有些古籍在微觀層面看,存在作者偽、年代偽等情形,但如果思想層面具有重要的原創性,就可能比「一切都不偽」的所謂「真品古籍」具有更大的文獻價值;另一方面,有些「真品古籍」,由於思想重複,與同期書籍相比不具有獨特性,甚至反人性、反文明,那麼,其價值也將大打折扣。

來源:人民網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古籍收藏:書中自有「黃金屋」
顧農:略談道家四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