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在法國留學就入黨,夫人是黨內著名的大姐,獨生女從事農業科研

他在法國留學就入黨,夫人是黨內著名的大姐,獨生女從事農業科研

題記:119年前的今天——1900年5月21日,李富春出生於湖南長沙。

李富春,1900年5月21日出生於湖南長沙。1919年他赴法勤工儉學,到法國後做過鉗工和火車司機。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旅歐總支部領導人之一,在巴黎參與發起建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擔任諾門地方支部書記,並參與編輯少共機關刊物《少年》。

1925年回國參加北伐戰爭,任北伐軍第二軍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員、代理省委書記。1927年後,歷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長、代理省委書記、上海法南區委書記,廣東省委宣傳部長、代理省委書記。1931年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1934年參加長征,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三軍團政委。到達陝北後,任陝甘寧省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組織部副部長、財政經濟部部長、辦公廳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西滿分局書記,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副書記,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東北軍區副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歷任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重工業部部長,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科學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任、國務院工交辦主任。是第七至十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常委。1975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5歲。

李富春的夫人是蔡暢,她原名蔡咸熙,1900年5月出生於湖南雙峰縣荷葉光甲堂,母親葛健豪有著剛強的個性和堅定的政見,蔡暢兄妹成為共產黨人,受母親的影響極大。1913年,接受革命思想影響的母親變賣自己的衣服和金銀首飾等妝奩,帶著兒子蔡和森、女兒蔡咸熙、蔡慶熙一起進學校求學。

母親在高級小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辦了一所學校並自任校長。為了節約開支,蔡暢轉到母親辦的學校讀書,兼教音樂、體育課。十三四歲的蔡暢上音樂課時,要站在板凳上講,後排的學生才能看到她。但是,不久父親擅自接受人家500元光洋的聘禮,將蔡暢許配給這家做小媳婦。

在母親幫助下蔡暢逃婚到長沙,考入周南女校音樂體育專修科,改名蔡暢。1916年春畢業後留校任體育教員。蔡暢在周南女校結識了向警予、陶毅、勞啟榮等進步學生。她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時事、探討人生,抒發各自的理想和抱負。

1919年,蔡和森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母親通過姻親關係,向曾國藩的女婿家借到600塊銀元,準備全家一同飄洋過海。次年1月30日,蔡和森、蔡暢兄妹及母親葛健豪、好朋友向警予成為華法教育會組織的第十二批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來到法國馬賽。在法國,她跟哥哥一起鑽研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和婦女解放理論,並把在法國學到的新思想不斷地傳回國內。

1920年,趙世炎、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一大批熱血青年帶著追尋真理、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也來到了法國。1922年,蔡暢由趙世炎、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3年轉為中共黨員。為了方便黨的工作,蔡暢從里昂轉到巴黎,白天做工謀生養家,晚上做黨的宣傳工作。

1925年2月初,蔡暢和李富春奉黨的指示赴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5年8月,蔡暢從蘇聯回到上海,不久即赴廣州,擔任中共兩廣區委婦委書記。四·一二政變後,中共中央於1927年4月27日在漢口召開「五大」會議,蔡暢是「五大」正式代表。

大革命失敗後,中央決定恢復中央婦委,考慮由蔡暢任婦委書記。但蔡暢認為向警予之後,楊之華一直代理中央婦女部部長,有了經驗,還是由楊之華任婦委書記為宜,中央採納了蔡暢意見。在日後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蔡暢以卓越的革命功績,贏得黨內敬重,遂成為中共黨內著名的「大姐」,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女權主義領袖,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1990年9月11日逝世。

1920年蔡暢在法國跟李富春一見鍾情,很快就結成了夫妻。1924年春,蔡暢在巴黎剖腹生下一個女孩,葛健豪高興地說:「很像她爸爸呢。蔡暢兩個字的法文字母開頭都是特,就給她起名特特吧。」蔡暢兩口子覺得女兒是在特殊條件下來到人世的,起名「特特」很有紀念意義,於是欣然同意。為表示自己為革命奮鬥終生的決心,蔡暢在產床上便做了結紮手術。

1923年秋李特特歸國後,有時跟外婆住長沙,有時跟父母在武漢、上海等地住中央機關。大革命失敗後,隨外婆回到永豐隱居鄉下,斷斷續續讀完了小學、初中。至1938年4月底,才離開雙峰前往蘇聯留學。

1939年秋,李特特入莫尼諾國際兒童院,開始了她在蘇聯的學習生活。1940年夏,李特特又進入伊萬諾沃第一國際兒童院。先後加入了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與蘇聯人民一道經歷了激烈的衛國戰爭。每天或上山伐木備燃料,或進工廠勞動。還和國際兒童院的其他大孩子開始軍訓,進行全部武裝的行軍鍛煉。由於她能吃苦,軍訓任務完成出色,曾獲得「輕機關槍手」證書的獎勵。

1944年,李特特考入了莫斯科鮑曼工程技術學院。上了一個學期的課後,由於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被調到蘇聯廣播電視台做校對、播音等工作。1947年轉入莫斯科吉米遼謝夫農學院學農業,至1952年畢業歸國。回國後,李特特長期從事農業科研工作。

她最先分配在中國農業科學院。1953年,蘇聯準備幫助我國在北大荒建立一座現代化農場,急需學農業的人才。她覺得自己應該到農業生產第一線去,便主動報名去了北大荒。50年代後期,原子能的應用已從軍事領域擴展到工業、採礦、醫學、農業諸方面。中國農科院成立了原子能應用研究所,研究核輻射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農業中的應用,這樣就把李特特從北大荒調回了北京。

李特特運用她豐富的俄語知識,廣泛收集蘇聯原子能應用的研究成果和世界各地在這方面的資料,為農科院建立了資料庫。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她為核效應研究,到新疆戈壁灘上工作了好幾年。在1958年至1960年間,她還參與主持了6期同位素培訓班,為國家培養的1000多名專業技術人才,成為各省、市同位素研究實驗室的骨幹。

遺憾的是,她在文革中也受到衝擊,所從事的核效應研究被中斷了。1974年她雖從「五七」幹校回到了北京,但沒有被安排在原子能核效應研究所,而在中國農科院情報研究所做情報翻譯工作。1978年李特特又被調到中國農科院農業科學研究委員會做科研管理工作。

1980年由她組織的「核輻射對農作物的生物效應」課題,獲得了國家農業部頒發的「科研進步二等獎」。另外,她還選編了《國外農業》、《國外農業科技》等參考書。1988年,李特特離職休養了。李特特有二兒一女。長子李勇,1948年出生,高級經濟師。曾在國務院辦公廳任秘書,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書記。二子李堅,1954年出生,是個幹部。女兒李琪,1963年出生,在上海從事計算機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汪精衛的夫人和子女情況
孫子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開國上將李志民有過成功的攻心戰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