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鈞正平:有多少加班的燈光為領導而亮?

鈞正平:有多少加班的燈光為領導而亮?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修伊

我們很多人都在朋友圈看過這樣類似的照片——微弱的燈光下,辦公桌的一角擺著一摞文件,一台打開文檔編輯軟體的電腦右下方清晰地顯示著凌晨的時間。照片上方再配上一段諸如「終於忙完」「第N個通宵」之類的文字。

加班,是職場上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最近,「996工作制」掀起的輿論波瀾剛趨於平靜,「燈光為領導而亮」的偽加班又引起網路熱議。

提起加班,很多人內心都會五味雜陳。如今,不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不論在政府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五加二」「白加黑」的情況越來越多。可是,半夜辦公樓上亮起的燈光里,真的都是有必要的嗎?

最近,《半月談》雜誌刊文批評,職場生態中,有一種加班屢見不鮮,令人感到心累:「唯時長論」「坐班不做事」「領導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義加班現象。在一些單位,這種博領導關注的「偽加班」也屢有出現,《人民日報》對此就有著深刻的描述,「局長辦公室的燈亮著,科長的燈就不敢關,科員也得乾等著。」

「如果領導晚上8點走,你要等到他出辦公室的一刻,看見的是你在讀文件或者敲鍵盤的畫面。如果他問你『還不下班啊』,你就說還有點事要提前做好準備……」一名地方國企工作人員介紹了自己「刷存在」的小秘密,「沒辦法,現在就是這種風氣,只是為了在領導面前混個臉熟」。

當然,為了更好更出色地完成任務加班加點,也算無可厚非。但有的人,並非真的有工作需要去做,而是「加」給領導看、「做」給同事看,怒刷一波存在感,彰顯自身的「奮鬥」精神。還有人,上班的時候在「摸魚」,非要將工作拖到下班後干,並且想方設法地讓領導知道自己多「努力」,比如專門挑晚上去給領導彙報工作。很多「表演」還從線下延伸到了線上,朋友圈、微信群都成了舞台。

這些怪象,實質上就是形式主義之殤。究其根源,往往是單位或企業管理理念的落後、評價體系的不完善造成的。有些領導奉行「態度重於能力」,可是能力造假不容易,態度造假成本卻是極低。一些「加班秀」,常常能在個別領導心中留下好印象,甚至成為在公開場合表揚的範例。

事實上,很多參與者都很反感這樣的狀態,但又無可奈何。「其他人這麼做,你不做,就會覺得你不上進、不認真。」畢竟,在「態度至上」的要求下,當身邊人包括領導都在加班加點時,一個人溜之大吉必然會成為「缺乏上進心」的表現。

事業要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奮鬥。但這種奮鬥,絕不僅僅是在形式上的。如果這樣的「形式主義」被認可,真正高效率的職員就很難獲得鼓勵,甚至會被同化。久而久之,這種以領導個人態度而非實際工作成效為導向的評價標準,會導致「磨洋工」的現象不斷蔓延,降低單位的工作效率,影響職員的工作狀態,無異於捨本逐末,如果任其蔓延,勢必造成「雙輸」的局面。

破除這個現象,必須徹底剷除形式主義的土壤。一方面,單位和領導要摒棄「愛加班才是好職員」「加班越多越優秀」的偏見,以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作為評判標準,堅決杜絕過度剝奪、疲勞戰乃至虛假表演。另一方面,我們個人也要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如果僅僅將領導和同事的看法作為職場安全感的來源,是對自己個人能力的信心缺失。不做勤奮沒業績的「小白兔」,將自身的工作做得既快又好,才是自身的價值體現。

諾貝爾獎得主科斯曾經感嘆:「中國人的勤奮令世界驚嘆和汗顏。」但我們一定要記住,別將加班混同於拼搏和敬業,更不能讓「偽加班」混入奮鬥與勤奮之中,要真正把時間用到刀刃上,將奮鬥落到成果中。

(鈞正平工作室·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兒子,我不是你的『叔叔』」!邊防軍人的愛給了誰?
若無強兵,談何富國?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